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讲解.ppt
48页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试行)上海地铁基坑工程施工规程(试行) Specification for Excavation in ShanghaiMetro ConstructionSZ-08-2000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2000 上海2021/5/231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确保上海地铁基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根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的原则,特制定本规程1.0.2 基坑工程安全应包括:1)基坑本体安全;2)主体结构地基及桩基安全;3)环境安全,包括相邻地面道路和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设施的安全1.0.3 上海软土地层中的地铁基坑工程及在地铁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基坑工程必须执行本规程1.0.4 上海地铁基坑工程应按坑周不同环境条件分段划分基坑等级,如表1.1所示,但相邻段的等级最多相差1级1.0.5 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环境和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优选基坑的具体开挖方式、步序、施工参数以及地基加固方法和加固施工参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1.0.6 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进行施工监控,实行信息化施工2021/5/2321.0.7 本规程中未作规定的内容,应按国家和上海市相关规程执行。
基坑等级标准基坑等级标准 表表1.1基坑等级基坑等级 地面最大沉降量及围护墙水平位移控制要求地面最大沉降量及围护墙水平位移控制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环境保护要求 一级一级 1.1.1 1、地面最大沉降量、地面最大沉降量≤ ≤0.1%0.1%H H2.2.2 2、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 ≤0.14%0.14%H H3.3.3. 3.、、K Ks≥2.2s≥2.2基坑周边以外基坑周边以外0.70.7H H范围内有范围内有地铁、共同沟、煤气管、大地铁、共同沟、煤气管、大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筑或型压力总水管等重要建筑或设施,必须确保安全设施,必须确保安全二级二级 1.1.1 1、地面最大沉降量、地面最大沉降量≤ ≤0.2%0.2%H H2.2.2. 2.、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 ≤0.3%0.3%H H3.3.3. 3.、、K Ks≥2.0s≥2.0离基坑周边离基坑周边H H~~2 2H H范围内有范围内有重要管线或大型的在使用的重要管线或大型的在使用的建(构)筑物建(构)筑物三级三级 1.1.1 1、地面最大沉降量、地面最大沉降量≤ ≤0.5%0.5%H H2.2.2. 2.、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围护墙最大水平位移≤ ≤0.7%0.7%H H3.3.3. 3.、、K Ks≥1.5s≥1.5离基坑周围离基坑周围2 2H H范围内没有范围内没有重要或较重要的管线、建重要或较重要的管线、建(构)筑物(构)筑物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Ks为抗隆起安全系数,按圆弧滑动公式计算。
2021/5/2332 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开挖前的准备工作2.12.12.12.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22.22.22.2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2.32.32.32.3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2.42.42.42.4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2.52.52.52.5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2.62.62.62.6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2.72.72.72.7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2.82.82.82.8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2021/5/2342.12.1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1.12.1.1 应按照设计规定的基坑等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降 应按照设计规定的基坑等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降水及地基加固的施工设计、挖土与支撑施工工艺、安全质量技术保证措施、水及地基加固的施工设计、挖土与支撑施工工艺、安全质量技术保证措施、进度计划、机械劳力组织等,应明确提出围护结构、地基加固、土方开挖、进度计划、机械劳力组织等,应明确提出围护结构、地基加固、土方开挖、支撑的施工步序和施工参数及其实施措施。
支撑的施工步序和施工参数及其实施措施 2.1.2 2.1.2 对一级和二级基坑,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阶段对邻近管线及 对一级和二级基坑,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阶段对邻近管线及周围建(构)筑物的监护措施周围建(构)筑物的监护措施2021/5/2352.22.2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2.2.1 2.2.1 围护结构应采用地下连续墙、加筋水泥土搅拌墙或钻孔灌注桩,按上 围护结构应采用地下连续墙、加筋水泥土搅拌墙或钻孔灌注桩,按上海市有关规程进行施工和验收一级或二级基坑在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应进行海市有关规程进行施工和验收一级或二级基坑在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应进行施工监测,采取以优化施工参数为主的施工措施,控制由围护结构施工所引施工监测,采取以优化施工参数为主的施工措施,控制由围护结构施工所引起的地层位移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起的地层位移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2021/5/2362.32.32.32.3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 土体加固 2.3.1 2.3.1 基坑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土体加固的项目、方法和要 基坑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确定土体加固的项目、方法和要求。
求 2.3.2 2.3.2 主要的加固项目应包括:地下连续墙墙底注浆加固;土坡稳定加固 主要的加固项目应包括:地下连续墙墙底注浆加固;土坡稳定加固被动区加固;基坑防水帷幕;基坑挡墙转角处外侧因斜撑作用而形成的大抗被动区加固;基坑防水帷幕;基坑挡墙转角处外侧因斜撑作用而形成的大抗力被动区的土体加固;以及在砂性地层中为确保成槽过程中的槽壁稳定而在力被动区的土体加固;以及在砂性地层中为确保成槽过程中的槽壁稳定而在槽壁两侧进行的土体加固等槽壁两侧进行的土体加固等 2.3.32.3.3 土体加固方法可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注浆、单液或双液分层注浆 土体加固方法可采用:水泥搅拌桩、旋喷注浆、单液或双液分层注浆或超前降水等或超前降水等 2.3.4 2.3.4 在开挖前必须进行加固效果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 在开挖前必须进行加固效果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 2.3.5 2.3.5 对一级或二级基坑,在采用水泥搅拌桩、注浆等加固方法时,应制定 对一级或二级基坑,在采用水泥搅拌桩、注浆等加固方法时,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以控制地层位移,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相应的监控措施,以控制地层位移,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2021/5/2372.42.42.42.4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 坑内井点降水 2.4.1 2.4.1 坑内井点降水应在开挖前 坑内井点降水应在开挖前2020天进行,降水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不天进行,降水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不得少于坑底以下得少于坑底以下1m1m 2.4.2 2.4.2 降水期间应按设计要求布置水位观测孔,对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降水期间应按设计要求布置水位观测孔,对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及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控,当建(构)筑物、地下及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控,当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速率或变形量超过警戒值时,可用回灌水法或隔水法来控制降水管线的变形速率或变形量超过警戒值时,可用回灌水法或隔水法来控制降水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 2.4.3 2.4.3 对一级基坑,应在降水期间监测由于土体固结所引起的基坑挡墙向坑 对一级基坑,应在降水期间监测由于土体固结所引起的基坑挡墙向坑内的位移及相应的坑外地面沉降,必要时可根据监测反馈资料沿挡墙内侧进内的位移及相应的坑外地面沉降,必要时可根据监测反馈资料沿挡墙内侧进行适量的双液注浆,以控制挡墙向基坑内的移动。
行适量的双液注浆,以控制挡墙向基坑内的移动2021/5/2382.52.52.52.5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 2.5.1 2.5.1 开挖前必须备齐经检验合格的钢支撑、围檩、预应力设备、支撑配件以开挖前必须备齐经检验合格的钢支撑、围檩、预应力设备、支撑配件以及支撑轴力量测组件等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对一级基坑,必须准备好复加预应及支撑轴力量测组件等所需的器材和设备,对一级基坑,必须准备好复加预应力的装置力的装置 2.5.2 2.5.2 必须按设计要求打设稳定支撑的立柱桩,立柱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 必须按设计要求打设稳定支撑的立柱桩,立柱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3001/300 2.5.3 2.5.3 立柱与支撑的连接构造应对支撑有三维约束作用而又不影响施加支撑预 立柱与支撑的连接构造应对支撑有三维约束作用而又不影响施加支撑预应力2021/5/2392.62.62.62.6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 基坑排水 2.6.1 2.6.1 必须在开挖前准备好排水设备,以保证开挖后开挖面不浸水,基坑周 必须在开挖前准备好排水设备,以保证开挖后开挖面不浸水,基坑周边必须有防止地面水流入的措施。
边必须有防止地面水流入的措施 2.6.2 2.6.2 必须查明并排除基坑开挖范围的贮水体、废旧水管等内的积水 必须查明并排除基坑开挖范围的贮水体、废旧水管等内的积水2021/5/23102.72.72.72.7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 承压水处理 2.7.1 2.7.1 当坑底以下有承压水时,必须采取坑底地基加固或降低承压水头等必 当坑底以下有承压水时,必须采取坑底地基加固或降低承压水头等必要的治理措施要的治理措施2021/5/23112.82.82.82.8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 出土、运输和弃土 2.8.12.8.1 为满足挖土进度,必须备好:垂直吊运设备、各层支撑下的挖土机具 为满足挖土进度,必须备好:垂直吊运设备、各层支撑下的挖土机具及劳动力、运土车辆、运土路线、弃土场地及卸土机具和劳动力及劳动力、运土车辆、运土路线、弃土场地及卸土机具和劳动力2021/5/23123 3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3.1 3.1 3.1 3.1 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3.2 3.2 3.2 3.2 支撑支撑支撑支撑3.3 3.3 3.3 3.3 基坑纵向放坡基坑纵向放坡基坑纵向放坡基坑纵向放坡3.43.43.43.4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3.53.53.53.5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3.63.63.63.6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2021/5/23133.13.13.13.1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 3.1.1 3.1.1 对撑的长条形深基坑: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 对撑的长条形深基坑: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
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开挖参数应由设计规定,通常取值范围为:分段长度:L≤25m每小段宽度:Bi=3~6m每层厚度:hi=3~4m每小段开挖支撑时限:Tr=8~24hL、Bi、hi、Tr在施工时可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经过设计同意2021/5/2314 3.1.2 3.1.2 大宽度、不规则基坑:应分层开挖,每层的开挖步骤应符合如下图的 大宽度、不规则基坑:应分层开挖,每层的开挖步骤应符合如下图的顺序:顺序:1)在有保护对象侧预留土堤,挖除中间部分无保护对象侧的土方,并及时安装其间支撑2)当支撑一侧有保护对象时,应将预留土堤限时分段开挖并架设支撑;当支撑两侧有保护对象时,应依次将每根支撑两端的土堤限时、对称挖除并架设支撑3)将该层剩余土方挖除2021/5/2315 3.1.3 3.1.3 车站端头井:如图 车站端头井:如图3.1.33.1.3所示,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所示,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 2根对撑,再挖斜撑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斜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自基坑角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
斜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地开挖并架设支撑对长度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地开挖并架设支撑对长度大于大于20m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 3.1.4 3.1.4逆筑法施工的地铁车站基坑:在顶板和中楼板之间、中楼板和底板之间逆筑法施工的地铁车站基坑:在顶板和中楼板之间、中楼板和底板之间的土层开挖中,可将上道支撑随下面土层逐段开挖而拆下并安装于下道支撑的土层开挖中,可将上道支撑随下面土层逐段开挖而拆下并安装于下道支撑位置,每段开挖和支撑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限时完成(图位置,每段开挖和支撑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限时完成(图3.1.43.1.4)3.1.5 严禁超挖,分层开挖中每一层开挖底面标高不得低于下一道支撑的顶面或设计基坑底标高2021/5/23163.2 3.2 3.2 3.2 支撑支撑支撑支撑3.2.13.2.1 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地下连续墙或围檩均匀接触,并设防止钢 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地下连续墙或围檩均匀接触,并设防止钢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支撑的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1)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钢支撑轴线竖向偏差:30mm30mm 2) 2)支撑轴线水平向偏差:支撑轴线水平向偏差:30mm30mm 3) 3)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和水平面偏差:不大于支撑两端的标高差和水平面偏差:不大于20mm20mm和支撑长度的和支撑长度的1/6001/600 4) 4)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支撑的挠曲度:不大于1/10001/1000 5) 5)支撑与立柱的偏差:支撑与立柱的偏差:50mm50mm3.2.23.2.2 支撑就位后应及时准确地施加预应力。
支撑就位后应及时准确地施加预应力3.2.33.2.3 斜支撑和地下连续墙(或围檩)的连接构造必须满足抗剪要求 斜支撑和地下连续墙(或围檩)的连接构造必须满足抗剪要求2021/5/2317 3.2.4 3.2.4 对一级基坑,尚应按以下要求复加支撑预应力: 对一级基坑,尚应按以下要求复加支撑预应力: 1 1))))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在第一次加预应力后1212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小时内观测预应力损失及墙体水平位移,并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加预应力至设计值 2 2))))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应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预应力至设计值 3 3))))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量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度要求; 4 4))))当采用被动区注浆控制挡墙位移时,应在注浆后当采用被动区注浆控制挡墙位移时,应在注浆后1~2h1~2h内在注浆范围复加内在注浆范围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以减少挡墙外移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至设计值,以减少挡墙外移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 3.2.5 3.2.5 在开挖过程中应按监测方案定时测量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节立柱与 在开挖过程中应按监测方案定时测量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节立柱与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以释放桩回弹后作用于支撑的向上顶力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以释放桩回弹后作用于支撑的向上顶力 3.2.6 3.2.6 钢筋混凝土支撑应按设计要求分段、限时施工,其余施工要点可按 钢筋混凝土支撑应按设计要求分段、限时施工,其余施工要点可按《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YB 9258-97)第)第11.5~11.611.5~11.6条执行2021/5/23183.43.43.43.4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 基坑挡墙封堵 3.4.1 3.4.1 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地下连续墙接缝或墙体上的渗漏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封堵地下连续墙接缝或墙体上的渗漏点 3.4.2 3.4.2 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的基坑,遇地下障碍物而局部以灌注桩 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的基坑,遇地下障碍物而局部以灌注桩或树根桩加注浆施工时,应在该局部挡墙内侧限时施加密封钢板,以利在发或树根桩加注浆施工时,应在该局部挡墙内侧限时施加密封钢板,以利在发生水土流失时能快速而可靠地进行封堵。
生水土流失时能快速而可靠地进行封堵2021/5/23193.53.53.53.5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坑底开挖与底板施工 3.5.1 3.5.1 对设计坑底标高以上 对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30cm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局部洼坑应用砾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局部洼坑应用砾 石砂填实至设计标高石砂填实至设计标高 3.5.2 3.5.2 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集水坑距基坑挡墙内侧应大于 应设集水坑以及时排除坑底积水集水坑距基坑挡墙内侧应大于1/41/4基基坑宽度 3.5.3 3.5.3 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应立即定时量测坑底的土体回弹情况,并确定 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应立即定时量测坑底的土体回弹情况,并确定为保证浇筑底板达到设计标高所需额外开挖的土方量为保证浇筑底板达到设计标高所需额外开挖的土方量 3.5.4 3.5.4 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包括砼垫层 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包括砼垫层以下的砾石砂垫层或倒滤层)。
垫层所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达到强度的时间以下的砾石砂垫层或倒滤层)垫层所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达到强度的时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5.5 3.5.5 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2021/5/23203.63.63.63.6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 拆除支撑及井点 3.6.1 3.6.1 在底板、中楼板和顶板的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规定的步序和时间拆 在底板、中楼板和顶板的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规定的步序和时间拆除各道支撑除各道支撑 3.6.2 3.6.2 基坑井点降水必须在结构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才能停止,井点管拆除 基坑井点降水必须在结构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才能停止,井点管拆除后的封口必须满足底板防水要求后的封口必须满足底板防水要求2021/5/23214 4 信息化施工 信息化施工 4.14.14.14.1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4.24.24.24.2 地下管线监护 地下管线监护 地下管线监护 地下管线监护4.3 4.3 4.3 4.3 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2021/5/23224.1 施工监测 施工监测 4.1.1 4.1.1 基坑监测应按基坑等级、开挖步序和参数等确定监测项目、监测仪器 基坑监测应按基坑等级、开挖步序和参数等确定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精度、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的报警值等。
监测项目选择原及精度、测点布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的报警值等监测项目选择原则见表则见表4.14.1,测点布置原则见表,测点布置原则见表4.24.2,监测频率制定原则见表,监测频率制定原则见表4.34.3基坑基坑等等级级周周边边地地下下管管线线位位移移 坑坑周周地地表表沉沉降降 周周围围建建筑筑物物沉沉降降 周周围围建建筑筑物物倾倾斜斜 墙墙体体水水平平位位移移 支支撑撑轴轴力力 地地下下水水位位 墙墙顶顶沉沉降降立立柱柱隆隆沉沉 土土压压力力 孔孔隙隙水水压压力力 坑坑底底隆隆起起 土土体体分分层层沉沉降降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三级三级 各级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选择表各级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选择表 表 4.1 注:为必测项目,为选测项目,可按设计要求选择。
2021/5/232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布设范围布设范围埋设深度埋设深度地下管线位移地下管线位移 通常应沿管线每通常应沿管线每6m6m布置一量测点,地下管线变形测量有间接法和直接布置一量测点,地下管线变形测量有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直接法就是将测点直接布置在管线上,而间接法则是将测点法两种:直接法就是将测点直接布置在管线上,而间接法则是将测点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设在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中 建筑物沉降建筑物沉降 监测点应置于建筑物墙角、柱身(特别是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差监测点应置于建筑物墙角、柱身(特别是代表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差异沉降的柱身)、门边及外形突出部位,测点间距应能充分反映建筑异沉降的柱身)、门边及外形突出部位,测点间距应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坑周地表沉降坑周地表沉降 不小于不小于2 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 墙体水平位移墙体水平位移 每每20~3020~30米布设一个测斜孔为宜米布设一个测斜孔为宜, ,并保证基坑每边上都有监测点并保证基坑每边上都有监测点与围护墙体同深与围护墙体同深 墙顶沉降墙顶沉降 1. 1.与测斜孔同点;与测斜孔同点;2. 2.局部重要部位加密局部重要部位加密 -- 立柱隆沉立柱隆沉 沿基坑纵向每开挖段沿基坑纵向每开挖段( (约约25m)125m)1个个-- 支撑轴力支撑轴力 沿基坑纵向每沿基坑纵向每2 2个开挖段个开挖段( (约约50m)150m)1组组, ,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加密。
加密-- 土压力土压力 按设计要求定按设计要求定按围护墙体深度埋设土压力传感器按围护墙体深度埋设土压力传感器地下水位地下水位 沿基坑长边布置,每边至少沿基坑长边布置,每边至少2 2个,个,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加密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加密不低于降水深度不低于降水深度坑底隆起坑底隆起 按设计要求定按设计要求定埋设深度宜为基坑开挖深度两倍埋设深度宜为基坑开挖深度两倍深层土体沉降深层土体沉降 按设计要求定按设计要求定埋设深度宜为基坑开挖深度两倍埋设深度宜为基坑开挖深度两倍监测点位布置表监测点位布置表 表表4.22021/5/2324 基坑等级基坑等级施工工况施工工况 一级一级 二级二级 三级三级 施工前施工前至少测至少测2 2次初值次初值 至少测至少测2 2次初值次初值 至少测至少测2 2次初值次初值 桩基施工桩基施工3d 3d 7d 7d 7d 7d 维护结构施工维护结构施工1d 1d 2d 2d 7d 7d 地基加固和降水地基加固和降水3d 3d 7d 7d 7d 7d 开挖开挖0~5m0~5m1d 1d 2d 2d 2d 2d 开挖开挖5~10m 5~10m 1d 1d 1d1d1d 1d 开挖开挖10~15m 10~15m 1d 1d 1d1d1d 1d 开挖开挖>15m~>15m~浇垫层浇垫层 0.5d0.5d0.5d 0.5d 1d 1d 浇好垫层浇好垫层~ ~浇好底板浇好底板 1d 1d 2d2d3d 3d 浇好底板后浇好底板后7d7d内内 1d 1d 2d2d3d3d浇好底板后浇好底板后7d7d~~30d30d内内 2d2d7d 7d 15d 15d 浇好底板浇好底板30d~180d 30d~180d 7d 7d 15d15d-- 现场监测时间间隔表现场监测时间间隔表 表表4.3注:1)“d”表示“天”。
2)本表宜用于制定坑周建(构)筑物变形、邻近管线变形、坑周地表沉降以及基坑挡墙水平位移的监测频率对其余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尚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选定3)若施工中出现变形速率超过警戒值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为改进施工参数和实施变形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实测数据2021/5/2325 4.1.2 4.1.2 应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必须落实监测点的保护工 应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必须落实监测点的保护工作,重要测点破坏后应及时修复作,重要测点破坏后应及时修复 4.1.3 4.1.3 必须紧跟每步工况进行监测,并建立迅速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应及 必须紧跟每步工况进行监测,并建立迅速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应及时整理当天监测数据,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改进施工参数或实时整理当天监测数据,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改进施工参数或实施备用的变形控制措施施备用的变形控制措施2021/5/23264.24.2 地下管线监护 地下管线监护 4.2.1 4.2.1 应根据基坑挡墙外侧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接头型式、埋深等条件, 应根据基坑挡墙外侧地下管线的功能、管材、接头型式、埋深等条件,在开挖前布设好管线的沉降观测点。
在开挖前布设好管线的沉降观测点 4.2.2 4.2.2 对于重点保护的管线,应在开挖前设计并敷设好跟踪注浆管及注浆设 对于重点保护的管线,应在开挖前设计并敷设好跟踪注浆管及注浆设备,备好所有注浆材料,以根据监测数据跟踪注浆,调整管线变形曲率备,备好所有注浆材料,以根据监测数据跟踪注浆,调整管线变形曲率 4.2.3 4.2.3 应对地铁车站两端附近的地下管线加强监测和跟踪注浆 应对地铁车站两端附近的地下管线加强监测和跟踪注浆2021/5/23274.34.3 建(构)筑物监护 建(构)筑物监护 4.3.1 4.3.1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坑周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设置水平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坑周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设置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的观测点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的观测点 4.3.2 4.3.2 应根据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制定跟踪注浆等监护方法的施 应根据设计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制定跟踪注浆等监护方法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在开挖前完成敷设注浆管、隔离桩等必要的施工措施,并备工组织设计,并在开挖前完成敷设注浆管、隔离桩等必要的施工措施,并备足相应的设备、材料,以便在变形观测值大于警戒值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将足相应的设备、材料,以便在变形观测值大于警戒值时,及时采取措施以将坑周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坑周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2021/5/23285 5 工程实例工程实例5.1 5.1 5.1 5.1 坑内井点降水坑内井点降水坑内井点降水坑内井点降水 5.2 5.2 5.2 5.2 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基坑开挖程序5.3 5.3 5.3 5.3 基坑挡墙封堵基坑挡墙封堵基坑挡墙封堵基坑挡墙封堵 5.4 5.4 5.4 5.4 信息化施工监测信息化施工监测信息化施工监测信息化施工监测 5.5 5.5 5.5 5.5 地下管线监护地下管线监护地下管线监护地下管线监护5.6 5.6 5.6 5.6 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建(构)筑物监护 2021/5/23295.1 坑内井点降水 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延安东路隧道工程盾构进延安东路隧道工程盾构进2#2#工作井时,在邻近工厂建筑物边线外工作井时,在邻近工厂建筑物边线外10m10m设喷射井点,而在建筑边线外设喷射井点,而在建筑边线外2m2m处设一排处设一排1.5m1.5m间距的回灌水管,用水泵间距的回灌水管,用水泵加压灌水,并在距建筑边线外加压灌水,并在距建筑边线外4m4m处打设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最终达到了预处打设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最终达到了预期的保护效果(图期的保护效果(图2.4.22.4.2)。
2021/5/2330 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地铁二号线河南路车站地铁二号线河南路车站4#4#出入口(出入口(157#157#地块),紧靠该基坑的东地块),紧靠该基坑的东海商都的地面超载为海商都的地面超载为7t/m27t/m2,基坑开挖前降水近,基坑开挖前降水近5 5个月,东海商都沉降约个月,东海商都沉降约7~8mm7~8mm(图(图2.4.32.4.3)2021/5/23315.2 基坑开挖程序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 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 原设计采用如图原设计采用如图3.1.1(a)3.1.1(a)所示的分层、分小段开挖方案;后经设计同意改进了所示的分层、分小段开挖方案;后经设计同意改进了施工参数,如图施工参数,如图3.1.1(b)3.1.1(b)所示,并精心按此方案施工,结果不但达到了和原设所示,并精心按此方案施工,结果不但达到了和原设计方案同样的变形控制标准,还节省了地基加固费计方案同样的变形控制标准,还节省了地基加固费100100多万元,且加快施工进多万元,且加快施工进度近度近2 2个月。
个月2021/5/2332(a) 原设计开挖支撑方案原设计开挖支撑方案一、Ii、IIi、IIIi、IVi和Vi表示第1、2、3、4、5各层开挖及支撑施工中每一步的施工范围二、Ii、IIi、IIIi和IVi所表示的每步开挖小段为6m宽3~3.5m深,每步开挖后安装好两根支撑并加预应力,这一步的开挖和支撑工作在24小时内完成三、Vi表示第5层开挖中的每步工作要求,每步开挖12m宽2m厚土方,并立即浇好混凝土垫层支撑,每步工作在24小时内完成b)优化后的开挖支撑方案优化后的开挖支撑方案一、Ii、IIi、IIIi、IVi表示第1、2、3、4各层开挖及支撑施工中每一步的施工范围二、Ii--用小型反铲机挖3m宽5m深的斜条土方,每步开挖后立即安装好两根支撑并加预应力,这一步的开挖和支撑工作在8小时内完成三、IIi和IIIi--用小型反铲机及抓斗结合挖土,每步开挖3m宽约3m深的斜条土方,挖后立即安装好一根支撑并加预应力,每步工作在12小时内完成四、IVi--每步开挖6m宽2m厚土方,并立即浇好混凝土垫层支撑,每步工作在12小时内完成2021/5/2333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 淮海路香港广场北块基坑工程淮海路香港广场北块基坑工程淮海路香港广场北块基坑工程淮海路香港广场北块基坑工程1 1、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香港广场北块位于淮海路,嵩山路、黄陂路、金陵路之间,基坑面积约香港广场北块位于淮海路,嵩山路、黄陂路、金陵路之间,基坑面积约5800m25800m2。
基坑平面形状为近似正方形,基坑靠近淮海路一侧,距正在运行的地铁一号线下行线区基坑平面形状为近似正方形,基坑靠近淮海路一侧,距正在运行的地铁一号线下行线区间隧道约间隧道约8~9m8~9m,基坑四周距地下管线,基坑四周距地下管线7~10m7~10m,基坑深度在电梯井部分为,基坑深度在电梯井部分为17m17m,其余部分,其余部分为为12.55m12.55m按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基坑挡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在按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基坑挡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应控制在40mm40mm以内,以保以内,以保证地铁轴线在开挖施工阶段的位移小于证地铁轴线在开挖施工阶段的位移小于10mm10mm,变形曲线的曲率,变形曲线的曲率<1<1//15000150002 2、围护结构及支撑结构体系、围护结构及支撑结构体系 按地质条件及控制挡墙变形要求,围护墙采用按地质条件及控制挡墙变形要求,围护墙采用80cm80cm厚厚23.6m23.6m深的地下连续墙,每幅地下深的地下连续墙,每幅地下墙宽墙宽6m6m,插入坑底,插入坑底10.3m10.3m约为约为0.80.8倍开挖深度支撑体系为倍开挖深度。
支撑体系为3 3道钢管支撑,为便于挖土,道钢管支撑,为便于挖土,将支撑平面间距及每道钢支撑竖向间距布置如图将支撑平面间距及每道钢支撑竖向间距布置如图3.1.23.1.2每根钢支撑为双钢管(每根钢支撑为双钢管(Φ609×16Φ609×16钢管),接头为双十字节钢构件,支撑端部八字撑与直管撑同样施加预应力以减少支钢管),接头为双十字节钢构件,支撑端部八字撑与直管撑同样施加预应力以减少支撑点之间围檩跨中挠度在控制坑周变形要求很严格的地方还装有复加预应力装置撑点之间围檩跨中挠度在控制坑周变形要求很严格的地方还装有复加预应力装置 2021/5/23342021/5/2335 3 3、基坑开挖、支撑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基坑开挖、支撑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 基坑开挖和支撑分四层进行每层均采用基坑开挖和支撑分四层进行每层均采用“ “盆式盆式” ”开挖,先将基坑中间部分开挖开挖,先将基坑中间部分开挖至该层支撑底面标高、安装好该开挖范围内的钢支撑基坑周边预留的阻止地至该层支撑底面标高、安装好该开挖范围内的钢支撑基坑周边预留的阻止地墙变形的土堤则按图墙变形的土堤则按图3.1.23.1.2所示的顺序,分块,对称地开挖和支撑。
每块土的开所示的顺序,分块,对称地开挖和支撑每块土的开挖控制在钢支撑顶面,钢支撑接围檩处的土体用人工开挖,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挖控制在钢支撑顶面,钢支撑接围檩处的土体用人工开挖,在开挖下一层土体时挖土机始终在钢支撑两侧的原状土上行驶每时挖土机始终在钢支撑两侧的原状土上行驶每2 2块对称的土堤开挖后,即在块对称的土堤开挖后,即在暴露的两处地下墙上装上两幅钢围檩和带八字撑的支撑,与基坑中间已安装好暴露的两处地下墙上装上两幅钢围檩和带八字撑的支撑,与基坑中间已安装好的一根支撑连接成一根可加预应力的支撑对称的的一根支撑连接成一根可加预应力的支撑对称的2 2块土堤的开挖及支撑工作块土堤的开挖及支撑工作要在要在2424小时内完成小时内完成 开挖第三道支撑以下的土体时,先挖基坑中间的盆状土体,挖至标高后立即浇开挖第三道支撑以下的土体时,先挖基坑中间的盆状土体,挖至标高后立即浇筑快硬混凝土垫层,而后将坑周内侧土堤分段对称地开挖并限时浇筑其间的混筑快硬混凝土垫层,而后将坑周内侧土堤分段对称地开挖并限时浇筑其间的混凝土垫层,及时发挥支撑作用凝土垫层,及时发挥支撑作用4 4、施工进行跟踪监测,有效地控制了开挖范围内复加预应力的时间和量值,使邻、施工进行跟踪监测,有效地控制了开挖范围内复加预应力的时间和量值,使邻近地铁隧道及其他建筑物的设施可正常安全的使用。
近地铁隧道及其他建筑物的设施可正常安全的使用2021/5/2336工程实例三工程实例三工程实例三工程实例三 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 在该基坑开挖第二层土时东端墙最大水平位移增大至在该基坑开挖第二层土时东端墙最大水平位移增大至6mm6mm超过了警戒值经超过了警戒值经研究将第三层土开挖程序由图研究将第三层土开挖程序由图3.1.3(a)3.1.3(a)所示的程序调整为图所示的程序调整为图3.1.3(b)3.1.3(b)所示程序所示程序这个调整措施将靠近已运行地铁隧道的东端墙在每步开挖中的暴露宽度减少这个调整措施将靠近已运行地铁隧道的东端墙在每步开挖中的暴露宽度减少50%50%,并将每步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由,并将每步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由2424小时减至小时减至1616小时,因此第三层土小时,因此第三层土方开挖中的变形增量减至方开挖中的变形增量减至3mm3mm采用此调整的开挖施工参数进行第采用此调整的开挖施工参数进行第4 4、、5 5、、6 6层层的开挖,最终按预计要求控制了基坑挡墙的位移,达到了保护邻近地铁隧道的开挖,最终按预计要求控制了基坑挡墙的位移,达到了保护邻近地铁隧道的要求。
的要求2021/5/2337工程实例四工程实例四工程实例四工程实例四 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深基坑 该车站位于淮海路商业街,采用逆作法施工,施工顺序为:临时支承桩该车站位于淮海路商业街,采用逆作法施工,施工顺序为:临时支承桩→→地下地下连续墙施工连续墙施工→→地下连续墙墙趾注浆加固、地基与基坑底土体加固地下连续墙墙趾注浆加固、地基与基坑底土体加固→→第一道钢支第一道钢支撑抽槽设置撑抽槽设置→→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二道钢支撑安装第二道钢支撑安装→→车站顶板立模、绑扎钢筋、车站顶板立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顶板覆土、埋管、路面恢复顶板覆土、埋管、路面恢复→→第二层开挖(暗挖)第二层开挖(暗挖)→→第二道钢支第二道钢支撑逐根下移至第三道安装撑逐根下移至第三道安装→→第四道钢支撑安装第四道钢支撑安装→→中楼板立模、绑扎钢筋和混凝中楼板立模、绑扎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土浇筑→→第三层土方分小段开挖(暗挖)第三层土方分小段开挖(暗挖)→→第四道钢支撑逐根下移至第五道安第四道钢支撑逐根下移至第五道安装装→→底板混凝土浇筑。
车站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车站基坑转入暗挖逆作法底板混凝土浇筑车站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车站基坑转入暗挖逆作法挖土顺序先从出入口和东西端头井入口开始,挖土采用分层、分小段的开挖方挖土顺序先从出入口和东西端头井入口开始,挖土采用分层、分小段的开挖方法,随挖随撑在顶板以下和中楼板以下的两层土的开挖和支撑是按照考虑时法,随挖随撑在顶板以下和中楼板以下的两层土的开挖和支撑是按照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原则确定的,如图空效应的施工原则确定的,如图3.1.43.1.4所示:每一小段土开挖后,及时将土层以所示:每一小段土开挖后,及时将土层以上两根支撑斜移至下一层开挖出的一小段内,这样既可以将无支撑暴露时间限上两根支撑斜移至下一层开挖出的一小段内,这样既可以将无支撑暴露时间限制在制在2424小时内,又可做到一撑两用小时内,又可做到一撑两用, ,节省两道支撑节省两道支撑2021/5/2338横剖面 纵剖面工况一横剖面 纵剖面工况二2021/5/2339 5.3 基坑挡墙封堵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上海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上海地铁二号线某车站4 4#出入口基#出入口基坑。
深约坑深约10m10m,坑周围保护建筑与基坑挡,坑周围保护建筑与基坑挡墙净距仅墙净距仅2m2m因存在地下障碍物而无法施因存在地下障碍物而无法施工地下连续墙,因此在该局部采用树根桩工地下连续墙,因此在该局部采用树根桩作为围护结构,并在桩间注浆以防水土流作为围护结构,并在桩间注浆以防水土流失但是注浆不能保证完全密封,仍有水失但是注浆不能保证完全密封,仍有水土流失的危险,所以决定在该局部土体按土流失的危险,所以决定在该局部土体按1m1m一层开挖,每层挖至树根桩暴露后就立一层开挖,每层挖至树根桩暴露后就立即用钢板密封,并用细石混凝土填实钢板即用钢板密封,并用细石混凝土填实钢板和树根桩之间的空隙(图和树根桩之间的空隙(图3.4.13.4.1)挖至7m7m以下后,虽两次出现漏水漏泥现象,均用以下后,虽两次出现漏水漏泥现象,均用混凝土或化学浆液在密封钢板后堵住,使混凝土或化学浆液在密封钢板后堵住,使邻近保护建筑未因水土流失受到更大的有邻近保护建筑未因水土流失受到更大的有害影响 2021/5/23405.4 信息化施工监测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一 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挖至最下一层(地铁二号线某车站。
挖至最下一层(-15.5m-15.5m)时,从当天的监测)时,从当天的监测资料中发现一侧地下墙一天中位移了资料中发现一侧地下墙一天中位移了2mm2mm,最大位移达,最大位移达35mm35mm而此处挡而此处挡墙外的建筑物基础下的锚杆静压桩,其接头为承插式接头,可能因基坑挡墙外的建筑物基础下的锚杆静压桩,其接头为承插式接头,可能因基坑挡墙位移引起桩身挠曲,导致接头在偏心受压的集中应力作用下破坏在这墙位移引起桩身挠曲,导致接头在偏心受压的集中应力作用下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将坑内支撑按图种情况下将坑内支撑按图4.1.14.1.1所示下移所示下移1m1m,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墙体位移,,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墙体位移,保证了建筑物桩基的安全保证了建筑物桩基的安全2021/5/2341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工程实例二 上海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挖深上海地铁二号线某车站东端头井挖深24m24m,邻近正在运行的地铁,邻近正在运行的地铁一号线隧道为实时量测列车经过时隧道振陷的情况,预先在该段隧道内埋一号线隧道为实时量测列车经过时隧道振陷的情况,预先在该段隧道内埋设了电子遥测器当遥测器显示出列车经过时的震陷速率为设了电子遥测器。
当遥测器显示出列车经过时的震陷速率为0.07mm/hr0.07mm/hr(见图(见图4.1.24.1.2)时,为控制隧道振陷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实施了水平注浆来控制长约)时,为控制隧道振陷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实施了水平注浆来控制长约30m30m的隧道的纵向变形,达到了预期目的基坑封底后,在隧道内进行垂直的隧道的纵向变形,达到了预期目的基坑封底后,在隧道内进行垂直向双液注浆,加固隧道软弱下卧层,使隧道得以长期稳定向双液注浆,加固隧道软弱下卧层,使隧道得以长期稳定 振陷曲线 隧道变形控制注浆2021/5/23425.5 地下管线监护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基坑长上海地铁一号线某车站基坑长232.2m232.2m,宽,宽22m22m,底板埋深,底板埋深15m15m,平,平行于车站纵向两侧有众多管线,紧靠基坑的有:东侧有行于车站纵向两侧有众多管线,紧靠基坑的有:东侧有Ф500Ф500、、Ф700Ф700铸铁煤气铸铁煤气管各一根,距离端头井地下墙边线分别为管各一根,距离端头井地下墙边线分别为1.7m1.7m和和1.3m1.3m,西侧有,西侧有3030孔国际通信孔国际通信电缆,距离基坑仅电缆,距离基坑仅1.1m1.1m(如图(如图4.2.44.2.4)。
基坑开挖采用分段明挖在历时一年)基坑开挖采用分段明挖在历时一年多的基坑施工中,为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了跟踪监测和跟踪注浆方法,多的基坑施工中,为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了跟踪监测和跟踪注浆方法,最后测得开挖阶段的最大累计沉降和沉降曲线斜率分别为:最后测得开挖阶段的最大累计沉降和沉降曲线斜率分别为: 西侧西侧Ф700Ф700上水管:上水管:52.3mm52.3mm、、0.79‰0.79‰;西侧;西侧3030孔通信电缆:孔通信电缆:51.3mm51.3mm、、1.53‰1.53‰;;东侧东侧Ф500Ф500煤气管:煤气管:26.4mm26.4mm、、0.141‰0.141‰;东侧;东侧Ф700Ф700煤气管:煤气管:27.0mm27.0mm、、0.031‰0.031‰2021/5/23435.6 建(构)筑物监护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工程实例 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地铁二号线某车站深基坑 该车站基坑标准段深该车站基坑标准段深16m16m,基坑南侧地下墙外边线平行于有,基坑南侧地下墙外边线平行于有6868年历史的(年历史的(8m8m长的木桩)长的木桩)七层商业大楼(如图七层商业大楼(如图4.84.8),该商业大楼基础形式为短桩(),该商业大楼基础形式为短桩(8 8米长木桩)独立基础,因此米长木桩)独立基础,因此其北排其北排1515根独立基础边与车站地下墙净距仅根独立基础边与车站地下墙净距仅2m2m,按一般深基坑最小扰动区范围估计,,按一般深基坑最小扰动区范围估计,该大楼约有该大楼约有6060个独立基础在基坑施工中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并且由于短桩周围土体一个独立基础在基坑施工中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并且由于短桩周围土体一旦受扰,独立基础要发生较长时间的固结沉降。
该大楼要求车站施工期间不能停业进旦受扰,独立基础要发生较长时间的固结沉降该大楼要求车站施工期间不能停业进行基础托换加固,因此从地墙挖槽到基坑开挖全过程,采用了一系列以运用时空效应行基础托换加固,因此从地墙挖槽到基坑开挖全过程,采用了一系列以运用时空效应规律优化施工参数为主的控制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措施规律优化施工参数为主的控制绝对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措施2021/5/2344 根据原计划,开挖应从七层楼的中间挖起,以减小大楼的差异沉降但由于根据原计划,开挖应从七层楼的中间挖起,以减小大楼的差异沉降但由于施工中的多方面原因,改动了原先合理的开挖步序,而先将西端井挖至施工中的多方面原因,改动了原先合理的开挖步序,而先将西端井挖至-17m-17m并浇注底板,这就导致了大楼西北角处的被动区土体卸荷,从而被动抗力降并浇注底板,这就导致了大楼西北角处的被动区土体卸荷,从而被动抗力降低,造成了大楼北排靠近西端头井的低,造成了大楼北排靠近西端头井的5~65~6根柱子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都超过根柱子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都超过了警戒值了警戒值 2021/5/2345施工单位精心实施了如下控制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措施:施工单位精心实施了如下控制沉降和差异沉降的措施: 1 1))))调整施工步序和参数调整施工步序和参数 这是主要的控制方法。
首先将暗挖法的每层运土通道移到地面超载较小的北侧地下墙边这是主要的控制方法首先将暗挖法的每层运土通道移到地面超载较小的北侧地下墙边(图(图2222),将西标准段每步的挖土宽度由),将西标准段每步的挖土宽度由6m6m减至减至3m3m,每步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减少,每步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减少到到1616小时东标准段沉降较小,仍维持原来每步开挖宽度小时东标准段沉降较小,仍维持原来每步开挖宽度6m6m、无支撑暴露时间为、无支撑暴露时间为2424小小时的施工参数(如图时的施工参数(如图4.3.34.3.3)跟踪测试资料表明,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不均匀沉降)跟踪测试资料表明,这一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不均匀沉降(见图(见图4.3.44.3.4) 2 2))))被动区注浆被动区注浆 优化施工参数的同时,在坑内靠近地墙处辅以双液分层注浆一方面利用被动区注浆优化施工参数的同时,在坑内靠近地墙处辅以双液分层注浆一方面利用被动区注浆时的压力控制墙体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在被动区土体得到加固后,会使后继开挖中时的压力控制墙体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在被动区土体得到加固后,会使后继开挖中被动区抗力显著提高。
如图被动区抗力显著提高如图4.3.1(c)4.3.1(c))) 3 3))))主动区控制注浆主动区控制注浆 在地墙预设的拱形排列的隔离桩之间进行注浆,可以有效地减少桩周土体卸荷扰动,在地墙预设的拱形排列的隔离桩之间进行注浆,可以有效地减少桩周土体卸荷扰动,同时减少短桩独立基础的固结沉降如图同时减少短桩独立基础的固结沉降如图4.3.1(d)4.3.1(d))) 由于采用合理的监控策略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并结合量测精心施工,到基坑施工完成后,由于采用合理的监控策略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并结合量测精心施工,到基坑施工完成后,七层商业楼西面的沉降及相应的差异沉降得以有效的控制,如图七层商业楼西面的沉降及相应的差异沉降得以有效的控制,如图4.3.34.3.3所示2021/5/23462021/5/2347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