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罗马大斗兽场一部浓缩的建筑保护与修复史.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0693928
  • 上传时间:2018-01-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2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罗马大斗兽场:一个建筑 一部浓缩的建筑保护与修复史 “只要罗马大斗兽场还耸立着,罗马就巍然不动一旦斗兽场颓圮了,罗马也就倒下;一旦罗马倒下,世界也就完了 ”这句名言最初见于中世纪历史学家比德(Venerable Bede,673-735)的著作1818 年拜伦在《哈罗德公子的朝圣》中的再次引用使其脍炙人口,成为了罗马斗兽场重要性的最形象解读一、 恢宏的工程奇迹建于公元 72-82 年的罗马大斗兽场(The Colosseum) ,又称大竞技场、大角斗场设计容量 5 万名观众,实际可容纳约 8万人之多其中央表演区甚至可引水成湖,公元 248 年,为庆祝罗马建成 1000 年,人们就曾引水成湖,表演海战大斗兽场的主要承重体系全由料石砌成,内部为凝灰岩,外部包砌了一种浅灰白色的石灰华(travertine) ,拱顶和上层内墙应用了较轻的混凝土整个立面连绵无尽,浑然一体虽然大斗兽场并没有大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拱券结构及混凝土材料,但它无疑是古罗马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分层“叠柱式”秩序及成熟的券柱式造型曾是罗马和文艺复兴建筑师效仿的典范截至 19 世纪它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圆形剧场,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图 1) 。

      二、 狂欢与苦难的历程 1. 狂欢与苦难的开始大斗兽场是古罗马统治者安抚、愚化人民的“面包与马戏”政策的产物,其主要用途就是血腥的角斗表演公元 80 年,提图斯在此进行了 100 天的落成“表演”,无数角斗士死去,格杀了 9000 只牲畜;为庆祝图拉真在达契亚战胜巴比伦人而举行的“表演”持续了 123 天,动用角斗士万人,杀死动物万头以上在穷极无聊的罗马人为一幕幕血腥刺激的场景而狂欢雀跃的同时,大斗兽场自公元 3 世纪逐渐衰落,慢慢走向了废弃颓圮的苦难历程首先是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衰落,斗兽场逐渐年久失修,皇帝们也越来越无力举办免费的角斗表演二是随着罗马的基督教化,基督教极度反感的角斗表演渐告终止公元 438 年人与人的角斗被禁止,公元 523 年人与兽或兽与兽的格杀表演也被禁止三是地震、外族入侵等不断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公元 217 年斗兽场遭雷击引发大火,部分毁坏,但很快在 238 年修复442年、508 年的两次大地震对斗兽场造成了严重破坏,而 508 年的地震以后人们再未对其进行像样的修复罗马帝国衰败后,外族对罗马的每次入侵几乎都对斗兽场造成了相当的破坏1084 年,日尔曼人将罗马城洗劫一空,斗兽场也从此彻底废弃。

      2. 作为“采石场”的历史从 6 世纪直到 18 世纪,斗兽场差不多一直荒废着,成为人们大肆挖掘石料、寻找建材的“采石场”精美的装饰雕像被教皇及豪门用于装饰新的宫殿、教堂及府邸成千上万的石块拆除后用于新建筑或仅是铺路,更多的石块被投进熔炉,烧成充当建材的石灰,其中甚至包括大量精美的雕塑残件而用于固定外墙石灰华饰块的金属构件也被挖走投入熔炉,使斗兽场外墙留下了无数坑洼从彼特拉克(Petrarch,1304-74)的时代起,人文主义者就不断呼吁保护大斗兽场此类的罗马古迹教皇马丁五世(Martin Ⅴ)在 1425 年开始颁布保护法令,任命城市保护官尤金四世(Eugenius Ⅳ ,1431-47 )虽然也下令保护斗兽场,但他依旧将其用作自己的“采石场”作为人文主义者的庇护二世(Pius Ⅱ)首次在1462 年颁布了专门旨在保护古迹的法令虽然自 15 世纪起,为了保持罗马的“荣耀”,几乎每任教皇都颁布过保护法令,但这几乎置于教廷及豪门的私利之下,从未认真实施过教皇同时也是大斗兽场的主要破坏者:“命令之多,证明了这些诉状毫无效果”[ 注 1](《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 ,Claude Moatti 著,郑克鲁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11 月版,P146)当时,作为一项制度,如果“采石场”在公共领地上,一半的材料归教廷财产经理处(Camera Apostolica) ,一半归采石者;如果在私人领地,1/3 归土地所有者,1/3 归教廷,1/3 归采石者。

      包括斗兽场在内的几乎所有古罗马遗迹都被贪婪、无情、无知的当作了采石场反倒是普通市民及众多抱有人文情怀的实际行政管理官员,例如拉斐尔(拉斐尔在 1515 被任命为罗马古迹保护官,其主要职责就是防止人们乱采罗马古迹中的石材)对教廷不断施压,在许多危难时刻将斗兽场拯救了下来3. 转变为基督教圣地由于据称很多死在这里的角斗士是反抗罗马统治的早期基督徒,斗兽场由此在中世纪就成了圣者受难的标志,以其基督教殉道地内涵而非一个建筑作品而著名1490 年,英诺森 8 世(Innocent Ⅷ)许可在此举办宗教表演,后来发展为复活节传统的受难和死亡表演其实,在现代保护体系建立以前,罗马的很多古迹“以基督的名义”被改造并保存了下来,其古迹保护史与基督教建筑史紧密联系了起来例如万神庙在 17 世纪被转变为了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16 世纪末,西斯科特五世(Sixtus Ⅴ,1585-90 )对罗马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教皇最初打算拆除斗兽场以扩建道路,但在市民的坚决反对下不得不同意通过功能性改造保存大斗兽场教皇首席建筑师丰塔纳(Domenico Fontana)的方案是将其改造为毛纺厂,首层改造成车间,上层作为工人宿舍。

      这位教皇“已经开始让人清理场地和平整通向斗兽场的道路,为此动用了 70 辆马车和 100 个工人如果他多活一年的话,斗兽场将已被改造成住宅一个带有厂房的工人城”[ 注 2](《雄伟中的平庸——大角斗场建筑解析》 ,王瑞珠,《华夏人文地理》 ,2004 年 1 月号,P40)但该方案在教皇死后被搁置了起来1671 年,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做了个将斗兽场改造为殉道者神庙的方案其改造方案坚持不触动也不隐藏任何原有部分在其内部新建一个礼拜堂以及一个为标示神庙入口而建的全新立面该方案在理念及手法上同米开朗基罗在 1561-66 年将戴克里先浴场的一部分改造为的天使圣玛丽亚教堂一样,即对古迹进行极少主义的干涉,只在绝对必要的地方才进行添建如果真的实施,斗兽场将转变为一个巨大教堂但该方案只是在 1675 年纪念殉难者的仪式上被当作了一份祭品可悲的是,25 年后的 1700 年,斗兽场竟被用作了臭烘烘的粪肥堆放处1703 年的地震又使其严重损毁、部分坍塌,而坍塌的材料被用于修建里佩塔卸货站(Porto di Ripetta) 1705 年,丰塔纳(Carlo Fontana,1638-1714)第一次提议对斗兽场进行全面发掘,清理廊道,拆除后世添建的东西。

      他力促当局加固受损严重的东墙,并在 1708 年提出了一份将斗兽场改造为基督教圣地的方案,这也是人们最后一次试图将斗兽场改建为教堂他试图将中央表演区改造为公共广场,一道承托着 42 尊殉难者雕像的柱廊将中央表演区与其它部分隔开在表演区西部修建一个喷泉,在东端建一座穹顶教堂不过该方案仍因种种原因未被实施1744 年,本笃 14 世(Benedict ⅩⅣ)下令禁止从斗兽场开采任何建材1749 年,教廷将斗兽场定为圣地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保护大斗兽场的真正开始同年,人们在表演区四周建造了一些永久性壁龛以纪念耶稣受难的苦路,在表演区中央竖立了一尊十字架直到今天,教皇每年都在此举行仪式纪念殉难者从此大斗兽场被当作“采石场” 而遭受无情破坏的历史因其“ 圣地 ”的光环也终结了尽管如此,斗兽场已“被时光改造成了一个遍长着野橄榄树、番樱桃、无花果树的石头小山,其间穿插的小道蜿蜒于废弃的台阶及漫无边际的廊道 ”(图 2)到处是坍塌散乱的石块,底层的一部分被埋在地下,到处长满了野草杂树,据说可数出三四百种,竟有人因此写出了两本植物学专著[注 3](《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陈志华,三联书店, 2002 年 1 月,P47 ) 。

      小商小贩占据了底层柱廊,还在外面搭起了简陋草棚,而上面的廊道变成了流浪汉、马车夫的贫民窟及牲畜圈,其中一部分还用作了火药仓库苏格兰作家博斯威尔(James Boswell)在1764 年写道:“一个隐士在其中有一个小房间我们穿过他偏僻的住所攀爬到曾是看台和走廊的地方……令人惊讶的发现这个剧场的很大部分覆盖着粪肥 ”[注 4](The Colosseum,Quennell,P.,1971,The Reader’s Digest, London,P109)这也使其成了从中世纪直到 19 世纪引发浪漫主义者罗曼蒂克遐想并狂热爱好的吊古伤今之地,歌德、拜伦就曾特意在月夜探访大斗兽场并写下不朽名作三、 19 世纪的三次重要修复 18 世纪中后期,在无数人文主义者的努力下,以注重史料原真性、遗迹的“风景如画(picturesque) ”及材料的“岁月印记(patina of age) ”为代表的现代保护理念建立了起来1789 年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二十年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理念向整个欧洲的快速传播及拿破仑对欧洲的短暂统治,法国建立起的现代保护理念及立法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大斗兽场也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命运转折。

      (图 3)1. 第一次现代修复 19 世纪初的一场地震后,斗兽场进一步损毁,尤其是外环东端受损严重1804 年 6 月,当时罗马古迹保护的实际管理者及专家卡洛•费阿(Carlo Fea,1753-1836)[注 5](卡洛• 费阿:律师及考古学家,1801 年被任命为罗马(文物)建筑总监(Commissario delle Antichità) ,负责监察古代纪念建筑和教堂,他也是1802 及 1820 年意大利文物保护法令的实际作者,这些法令一直持续到了 1870s ) 、康波雷西(Giuseppe Camporesi, 1736-1822)向教廷报告道:如不采取措施,地震造成的损害将是致命的1805 年,人们修建了一个巨大的木支架支撑濒临倒塌的东墙1805-06 年还首次对斗兽场进行了正规的考古挖掘不久的另一场地震后,当时意大利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实际执行机构:圣卢卡学院(Accademia di San Luca)[注 6](圣卢卡学院成立于 1539 年,其成员从意大利及国外顶尖的艺术家中选取,意大利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的执行一直以来依靠该学院的专家,有着极大的声望与影响 )的拉斐尔•斯特恩(Raffaele Stern,1774-1820)报告说:斗兽场东端第二、三层的竖向破裂已导致大量外墙脱落。

      最后两个拱的拱脚已移位、分离,拱心石也严重下陷了墙体倾斜严重,最东端的柱子严重开裂,裂缝还在不断扩大他在报告中还提出了一个修复方案:在东端修建一个带有石灰华基础的朴素的砖扶壁阻止破损部分侧向运动,形成坚固支撑(图 4、图 8) 斯特恩在 1806 年 11 月 18日给康波雷西的信中指出其目标是“修复、保存任何东西——哪怕是最小的碎块”[ 注 7](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Jukka Jokilehto,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9, P77)但当时也有批论家认为这个巨大、怪异的扶壁将破坏宏伟遗迹的“ 如画(picturesque) ”品质有人由此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图 5):沿一条斜线在受损的拱内砌墙,将这些拱堵死,将整个破损部分形成扶壁拆除斜线以上二层一个拱的部分,三层一个拱的全部,最上层的两个开间认为这将产生自然的废墟效果,如果以后需要,也能为重建斗兽场提供一个新起点斯特恩的方案看似与反对方案差不多,但实际理念南辕北辙替代方案要拆除部分受损处,而斯特恩的方案只在受损部分后面贴一个保护层,保留所有遗迹,那怕它是断裂、破碎的(图 6、图 7) 。

      由帕拉奇(Palazzi) 、康波雷西、斯特恩组成的修复委员会强烈反对替代方案,认为其手法野蛮,是忽视、亵渎遗迹的汪达尔人的方案而斯特恩方案的费用仅为反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