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的中医诊疗规范.doc
9页胃癌的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2014年11月11日胃癌由饮食失常,忧思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滞痰凝,热毒血瘀,交阻于胃而成,一般以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甚至呕血,便血,消瘦,上腹肿块为表现的恶性疾病现代医学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目前中西医病名已统称胃癌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反胃”、“噎膈 ”等范畴本方案参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胃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版)制定以及学科多年临床实践制定与修订一、 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胃脘隐痛,、胀痛、灼痛、刺痛,纳呆食少,食后饱胀,嗳气、呃逆、泛酸、口苦口干,恶心,呕吐酸腐,朝食暮吐,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排柏油样大便,乏力,肢软,气短,心悸,眩晕,恶寒等诸症由偶发到阵发,再由频发到持续不断,而且逐渐加重2.体征:上腹部胀满压痛,上腹包块,边缘不规则,质地硬,固定,按压痛,消瘦,腹水,黄疸,水肿,恶液质,舌质淡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涩,或细弦等3.实验室检查:90%的患者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胃液分析缺酸或低酸,并混有血液。
CEA、CA724、CA153、CA125、CA199、CA242等4.钡透及胃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在确定范围、大小、病变与全胃的关系有独特优势;胃镜在胃癌诊断中占重要地位,是早期确诊最为有效的方法;中晚期不仅可直视,且镜下取检成功率高5.CT检查:测定胃壁厚度,及与周围邻近组织解剖关系细化分期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脏器转移情况有实用价值,有助于手术前判定临床分期,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6.病理学诊断二、治疗2.1辨证论治(1)肝气犯胃型(肝胃不和):胃脘胀满,脘胁疼痛,嗳气呕吐,心烦胸闷,纳谷不馨舌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细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陈皮 柴胡 川芎 枳壳 白芍 甘草 香附(2)脾胃虚弱(脾胃气虚):气短乏力,纳呆,腹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则:健脾和胃理气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组成:木香 砂仁 党参 茯苓 白术 甘草(3)气血亏虚(血虚型):面色苍白,神疲无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排便无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补气养血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黄芪 甘草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龙眼肉 生姜 大枣(4)胃热伤阴型(胃阴虚):胃脘灼热,嘈杂疼痛,口干咽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大便干燥。
舌红绛或光红,苔剥或少津,脉细弦或细数治法:养胃生津方药:玉女煎加减组成:麦冬 沙参 天花粉 玉竹 半夏 陈皮 淡竹叶 生石膏 知母 (5)脾胃虚寒型(脾肾阳虚):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或朝食暮吐、呕吐清水,或便溏浮肿,肢冷神疲,面色苍白舌淡胖,舌苔白滑润,脉沉细或濡细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 人参 白术 干姜 (6)痰湿凝结型:胸膈满闷,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瘰疬,舌淡红,苔滑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黄芪 白芍 甘草 桂枝 大枣 醋山甲 醋鳖甲 砂仁 蜂房 瓦楞子 仙鹤草 醋鸡内金 木香 醋乳香 醋没药 九香虫 炒莱菔子 白芨 醋元胡 乌药 血竭 随症加减用药:胃脘痛甚:酌选白屈菜、元胡、香附、白芍、甘草吐血便血:酌选仙鹤草、血余炭藕节碳、地榆炭、三七粉呃逆、呕吐甚:选加生赭石、淡竹茹、旋覆花、柿蒂2.2、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临床使用中药注射液及口服中成药,应当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指导下,结合辨病,根据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的药物性能(寒热温凉),针对病性的寒热虚实合理选用,方能发挥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的真实疗效。
1)扶正类中药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2)祛邪类中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鸦胆子注射液、消癌平等(3)扶正祛邪并举类康艾注射液、艾迪注射液(4)口服中成药华蟾素片、平消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复方斑蝥胶囊、金龙胶囊 、健脾益肾颗粒、康莱特胶囊、鸦胆子乳口服液复方红豆杉胶囊、消瘤丸、槐耳颗粒、养正消积胶囊、参一胶囊、博尔宁胶囊等5)中药膏方辨病辨证2.3、中医外治2.3.1穴位贴敷咳嗽 穴位贴敷(6穴)肺俞,大杼,后溪 瓜蒌1枚,贝母50克,青黛15g,蜂蜜120 1-2日换药,7-10一疗程腹泻 穴位贴敷(1穴)神阙 吴茱萸30g 丁香6g 胡椒30粒,凡士林适量 每日换药,3-5日显效胃痛 穴位贴敷(8穴)上脘,中脘,双足三里,胃俞,脾俞 当归30g 丹参20g 乳香15g 没药15g 姜汁调糊 每日3-5次 1-2显效便秘 穴位贴敷1穴 神阙 脐疗5号癌痛 穴位贴敷(6穴)阿是穴 足三里 对应内脏俞穴,神阙 醋+蜂蜜调 抗癌定痛膏癌性胸腹水、四肢水肿 穴位贴敷(9穴)神阙 肾俞 脾俞 肺俞 足三里 利水膏 醋+蜂蜜调呕吐 穴位贴敷(1穴) 神阙穴 吴茱萸 生姜脐疗 穴位贴敷1穴 神阙穴脐疗1号:发热 脐疗2号:尿频 脐疗3号:自汗 脐疗4号:呃逆 脐疗5号:便秘 脐疗6号:腹胀 脐疗7号:咳嗽气喘 脐疗9号:厌食症 脐疗10号: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脐疗11号:腹泻 脐疗12号:术后不全性肠梗阻 。
2.3.2、贴敷疗法生肌散适应症:各种溃烂创面用法:将患处消毒清创,生肌散局部外敷2.3.3.中药熏洗(局部) 麻木煎适应症:化疗引起的末梢神经炎用法:老鹳草 桂枝 红花,水煎1000ml,外洗双足足浴1号适应症:阳虚症 足冷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用法:黄芪20g 白芍15g 桂枝12g 干姜6g 大枣10 丹参15g 路路通15g 鸡血藤15g 肉桂3g 水煎1000ml,外洗双足足浴2号适应症:阴疽(阳虚)阳和汤加减用法:熟地15g 鹿角胶g 干姜g肉桂 g 麻黄10 白芥子20甘草6 g水煎1000ml,外洗双足足浴3号适应症:血虚寒厥:当归四逆汤加减用法:当归15g 桂枝10g 白芍20g 细辛3g 小通草10g 甘草6g 干姜6g 首乌藤20g 水煎1000ml,外洗双足足浴4号 适应症:气滞血瘀型 血虚逐瘀汤加减用法:柴胡10 g 甘草 10g 枳壳10g 白芍15g 桃仁12g 红花12 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10g 生地15g 牛膝10g 桔梗10g水煎1000ml,外洗双足活血通络足浴方 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的气滞血瘀,四肢麻木2.3.4.中药封包适应症: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失眠用法:辨证论治,相应中药封包,夜间枕于头部。
2.3.5. 中药直肠滴入适应症:辨证用药,各种原因导致的便秘用法:辨证论治,承气汤加减,浓煎成100ml,睡前保留灌肠,每日1-2次2.3.6. 针灸治疗2.3.7.拔罐治疗2.3.8、推拿治疗三、难点分析1.肿瘤治疗纯中药较少,中西医结合较多2.部分晚期患者不能进食,食入即吐,口服中药受限,我们在外治方面积累一定经验,值得继续研究3.我们制定本方案,主要针对晚期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四、中医疗效评定标准1、Ⅰ~Ⅱ期(早、中期)疗效评定标准总疗效评定标准(100%)=瘤体变化(40%)+临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生存期(30%)显效:75~100分,有效:50~74分,稳定:25~49分,无效:<25分一)瘤体变化(40%)按WHO通用标准占40分,以实际所得分数 ×0.4.CR:完全缓解(100分)PR:部分缓解(80分)MR:微效(30分)NC:稳定(30分)PD:发展(0分)实体瘤疗效评价达CR者乘以系数1.2即CR者本项实得分数为120分)(二)临床症状(15%)症状疗效评分标准占15分,依实际所得分数×0.15根据主要症状表现,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二个级别,为显效(100分),下降一个级别者,为有效(50分),无变化者,为稳定(25分),症状进一步发展,为无效(0分)。
三)体力状况(15%)按Karnofsky分级标准占15分,依实际所得分数×0.15显效:体力状况较用药前提高20分者(100分)有效:体力状况较用药前提高10分者(50分)稳定:体力状况较用药前无明显改变者(25分)无效:体力状况较用药前下降者(0分)四)生存期(30%)生存期≥60个月(5年以上),得30分,依实际所得分数×0.3从开始治疗日计算,每生存2个月得1分,余下类推2、Ⅲ~Ⅳ期(晚期)疗效评定标准总疗效评定标准(100%)=瘤体变化(30%)+临床症状(15%)+体力状况(15%)+生存期(40%)显效:75~100分,有效:50~74分,稳定:25~49分,无效:<25分瘤体变化、临床症状、体力状况的评分计算方法同Ⅰ~Ⅱ期(早、中期)疗效评定标准另生存期≥12个月(1年以上),得40分,依实际所得分数×0.4从开始治疗之日计算,每生存1个月得10/3分,余下类推最后总得分以四舍五入计算五、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美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3、经常巡视病房,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4、遵医嘱准确给药二) 辨证施护依科室诊疗规范执行四型辨证,分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方案。
三)饮食护理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3、指导患者戒烟酒,宜食健脾养胃的食品,如山药、红枣等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四)情志护理 1、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2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安慰,精神支持 3、鼓励病友间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