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B4.doc
53页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归纳-B4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公式大全物理量 计算公式 公式中符号的名称速度V(m/S) v=S/t; S:路程, t:时间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密度ρ(kg/) ρ= m/V m:质量; V:体积合力F合(N) 方向相同:=+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时,>浮力F浮(N) =- ; :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g=ρ液g; :排开液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 .= .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定滑轮 F=,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 F= (+)/2, S=2 h, :物体的重力, :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 F= (+)/n, 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 ,总功: , =·h, =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100%功 W = F S = P t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W,有用功 = h= – =η额外功 = – =·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 = + = F S = / η机械效率 η= / η=G /(n F)= /( + )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 q ; m:质量, q:热值电学部分1、串联电路电流I(A) I===……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 U=++……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 R=++……2、并联电路电流I(A) I=++……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 U===……电阻1/R(Ω) =1/+1/ (并联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3、电学欧姆定律 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电功W(J) W=UIt=Pt ;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电功率 P=UI=R=/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f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m/s)λ:波长 f:频率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Rt=t/R (纯电阻公式) =UI (普适公式) (2)、P=R=/R (纯电阻公式) 二.知识点1.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m/sc.水的密度:1.0×kg/m3 d.水的比热容:4.2×J/(kg?℃)e.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Pa f、水的凝固点:0℃ g、水的沸点:100℃ h、元电荷:e=1.6×C i.一节电池的电压:1.5V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j.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k.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 密度、比热容、热值它们是物质的特性,同一种物质这三个物理量的值一般不改变。
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它们的的密度相同,比热容也是相同,3. 平面镜成的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 关于平面镜对称4.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5.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例:蝙蝠,超声,海豚;6. 次声:低于20Hz火山爆发,地震,风爆,海啸等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7.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8. 光发生折射时,在空气中的角(与法线的夹角)总是稍大些看水中的物,看到的是变浅的虚像(逆向,水中看岸上树变高)9.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10.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在1倍 焦距之内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11.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和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12.压强是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13.输送电能时,要采用高压输送电原因是:在输送功率相同时可以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14.电动机的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5.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话筒,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16.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17.磁感应线是从磁体的N极发出,最后回到S极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它们关系是: 1km=1000m=m;1dm=0.1m=m 1cm=0.01m=m;1mm=0.001m=m; 1um=m;1nm=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第四章多彩的光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米/秒 4.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6.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相同(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 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厚薄不同的玻璃或水透镜发生折射时,光总偏向较厚的部分。
12、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