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榆中”名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0498184
  • 上传时间:2022-06-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榆中”名源=“news_bd”>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设榆中县,属陇西郡今榆中属甘肃省兰州市,县级行政区域及县府城名,在兰州东南80千米,东经104.06°北纬33.50°处依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期榆中没有确切城址,只是一片广阔的区域,属林胡,位置大致在东经107°—112°北纬38°—41°,地域主要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西北端,大体在黄河几字湾内东半谭集西汉凉州刺史部图上才有了古代的榆中城,属凉州刺史部金城郡,位置在东经103.55°北纬36.02°,在今兰州正东方东汉未变到了三国魏时,榆中仍在今兰州的正东,但城址似乎向西移动了一点,而且成了金城郡的首府(而金城却不是首府)西晋时属秦州金城郡,也是首府所在地十六国时属前赵,位置依旧,但不再是金城郡府(郡府在子城,亦非在金城)南北朝时属北朝魏之河洲金城郡,位置依旧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谭其骧的图集中没有榆中这个地名,可能与这一时期金城郡属于吐蕃版图有关从此经宋辽金元明一直到清,谭集未再标注榆中,说明自南北朝以后榆中在历史事件中不再扮演重要角色。

        这里产生二个问题:一是战国时的榆中与汉以后的榆中有无关系,如无关系榆中一名由何而来;二是榆中故城位置何处   一、战国及汉以后的榆中   依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的榆中虽为一大片区域之名,但基本位置在东经108°以东北纬38°以北,而西汉时的榆中城在东经105°以西北纬37°以南地域距离太远,看起来关系不大但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国家驱逐少数民族(胡人)向周边迁徙的事情是很普遍的战国之际七强争雄,燕、赵为扩充割据地盘,经常以武力兼并四邻林胡和楼烦一迁再迁,先从晋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后来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又把他们赶到赵西,接着武灵王兵威林胡,驱之至伊盟(今鄂尔多斯市)境内和阴山以北,又礼服楼烦尽管如此,林、楼两族并未被消灭,50多年后孝成王时,林胡又随初露头角的匈奴率众而来,赵将李牧将其击溃,从此林胡名字失于史册但原居榆中区域的林胡人是否带着榆中这个地名迁向他处,特别是迁向今榆中,却没有史料支撑   那么秦的榆中呢?《史记项羽本纪》载,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索隐服虔云:金城县所治苏林曰在上郡崔浩云蒙恬树榆为塞也蒙恬所开榆中之地即是上文所言林胡所居之榆中,苏林注在上郡为是,而服虔所云金城县所治则相去甚远。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于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史记正义》谓北河,胜州也榆中即今胜州榆林县也言徙三万家以应卜卦游徙吉也此亦可证此榆中非今榆中之地《汉书蒯武江息夫传》载:王复召被曰被对曰南越宾服,羌、僰贡献,东瓯入朝,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伤如淳曰:广谓斥大之也长榆,塞名,王恢所谓树榆以为塞者也师古曰:长榆在朔方,郎卫青传所云榆溪旧塞是也或谓之榆中亦可见此榆中非今之榆中徐亮也认为此榆中非今榆中,榆中分为榆中地、榆中县、榆中关,并不矛盾榆中地几乎与河南地相当,在今内蒙古河套平原,南到陕西境内;榆中关在今河北山海关;榆中县在今甘肃榆中县吕叔桐、牛丽红亦持此见那么金城县所治榆中一名来源于蒙恬树榆为塞也就不能成立了   《兰州志》卷二载:泉出县之南山,耆旧言:梁晖字始娥,汉梁冀后,冀诛八羌,其祖父为羌所推土荒民乱,晖出顿此山,为群羌围迫,无水晖以所执榆鞭竖地,以青羊祈山神,泉涌出,榆木成林,其水自县北流注於河或以为榆中之名即得于此可是,梁冀是东汉人,而即便是不算秦设立的榆中,西汉时今地域的榆中地名已经有了,所以此说也不能成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黄河至阴山建立了44个县,据兰州史志专家、市地方志办公室邓明的研究,最西边的城就叫榆中城,设榆中县,并认为当时的榆中城就在现在的东岗镇附近。

      史记载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上文已言及榆中之地主体在黄河几字湾内东半,本身只有方圆200千米上下,无数千里如果开榆中地数千里非开拓到了榆中的数千里地域之意,而是将榆中之地开拓了数千里的意思,那么从林胡所居之榆中向外(向北、向西)开拓数千里是可以到达今榆中地区的,而且所拓之地皆用榆中之名也是可以成立的但秦设榆中县时怎么只指最西边的极小区域,而不是自原林胡所居之榆中一直到所设榆中县的广阔区域,或区域内较核心的地方,如果将蒙恬所拓之地皆称榆中,那么榆中原名在其东北,而所建榆中县远在其西南端,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即使蒙恬所建榆中即今榆中附近,说金城之榆中一名因蒙恬树榆为塞而来也很勉强,所以只能认为秦始皇所设榆中县与战国时的榆中无关,而直接指今兰州的榆中   那么今兰州的榆中因何得名,本文以为与大、小榆谷有关秦时蒙恬向西打到了什么地方史记没有明确记载,但按照汉代的西部边界来推,虽未到西宁但到达大、小榆谷是完全可能的   汉朝与当时西部诸羌的争战皆与大、小榆谷有关羌族长期活动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他们不仅和汉族也和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匈奴及后来的鲜卑、蒙古、西南的吐蕃甚至新疆天山地区的其他民族都有密切联系。

      《后汉书西羌传滇良》载:自烧当至滇良,世居河北大允谷,种小人贫滇良父子集会附落及诸杂种,乃从大榆入,掩击先零、卑蔇夺居其地大榆中,由是始强和帝永元四年蜀郡太守聂尚代为校尉,欲以文德服之,乃遣驿使招呼迷唐,使还居大小榆谷后复背叛,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及诸郡兵、属国湟中月氏诸胡、陇西牢姐羌,合三万人,出塞至允川,与迷唐战斩首四百余级羌众折伤,种人瓦解,降者六千余口,分徙汉阳安定陇西迷唐遂弱,其种众不满千人,远逾赐支河首依发羌居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可见,汉羌的战线就在今兰州城与大、小榆谷之间   《兰州志地理志》载:湟水自西宁大小榆谷东流入皋兰县境,又东与浩?河合而入于河《水经注》曰过大小榆谷北相互矛盾既在湟水流域,就不可能在黄河之南有无可能是郦道元误南为北?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依《水经注》标大、小榆谷于今青海省贵德县附近南北虽有异说,但总体区域在西则是不成问题的中国地名与中内有关,都具有在版图上向内的意义,如汉中、关中、河内、关内等就汉朝与众羌的作战方向而言,大、小榆谷以西为外、以东为内那么榆中的位置恰好在二榆谷之东,以此命名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汉代的榆中却不是现在的位置,现存有关榆中的地方志所记皆是今地。

      如吴鼎新《皋兰县志》所载,以十三县全形论之,允吾为适中之地,东金城、榆中,东南白石、河关,东北浩?、令居、枝阳,西南允街、破羌、临羌、安夷,惟所控制此在宣帝以后,势宜如此耳所记汉代榆中的位置当是据今址推论而得《兰州府志》所载金县也基本是今榆中县的区域榆中原在哪里,又是怎么到现在位置的   二、榆中故城   关于榆中故城的位置,有以下记载《水经注》说在今城东五十里   元《一统志兰州古迹汉榆中故城》说在皋兰县东并与大、小榆谷混同   明《寰宇通志》卷九十八《临洮府古迹榆中城》说在兰州西二百里,后汉时群羌所据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典临洮府部古迹》兰州榆中城条,在州西一百里并与大、小榆谷混同   清吕吴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载:榆中,兰州东之东岗镇近世研究者多从此说   清吴卓信《新注地理志》(汉书地理志补注)载:(汉榆中县城)在今兰州府金县东北   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载:(榆中)故城今兰州府金县西北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兰州榆中条记载:榆中城州西百里汉县,属金城郡,后魏因之中平二年,董卓破群盗边章等于美阳,章走榆中,盖即此晋为金城郡,后魏因之寻又为建昌郡治,后周废杜佑曰:榆中即大小榆谷,误也。

      《水经注》:河水过大小榆谷北,又东经河关县北,又东径允吾县北,又东过榆中县北,似为得之又太子贤曰:榆中在金城县东;杜佑亦曰:在五泉县东,/误也   后来的研究者大多采用兰州东之说,而断然否定兰州西说法如新编《榆中县志》附录反驳顾氏,说其所引《水经注》语东径允吾县北,又过榆中县北中间还有河水又东南经金城县故城北一句,并依此指责顾氏为了榆中在兰州西的说法随意删削《水经注》这种指责是不负责任的,首先《水经注》学者皆可得而观之,顾氏删去中间直接证明观点来立说太不合情理了清代学者以汉学为宗,断不会出此问题《水经注》条目错乱的情况十分普遍,想必顾氏所见与今本不同其次,顾氏为什么要冒损名折誉之险不惜作伪来力主榆中在兰州之西说,在东在西对他有何利害而要强持此说,又不像当今两地争夺某一古迹有文化经济诸方面的利益顾氏的错误是既考虑了大、小榆谷又叫大、小榆中的因素,又想符合《水经注》的记载,不能盲目攻击其立论方式和学术态度再说《水经注》的记载是否完全可靠还是一个问题   一种说法绝不会凭空得来,但其依据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立说之人立说之时或有实证,其事非诬后知情之人死亡、或实证湮灭,使其说法难以考证后世情况已经变化,与前说不相一致时,人们便以为是前人说错了,这不是严肃的做法。

      即便是互相祖述,如此之多的学者、如此之多的文献共持一说,怎一个误字了得!   在榆中故城位置的纷纭聚讼中,人们均忽略了一个重要证据——浩亹河浩亹,水名,亦名阁门河,从宋朝开始叫大通河《兰州志地理志》载:湟水自西宁大小榆谷东流入皋兰县境,又东与浩亹河合而入于河明统志:在兰州西一百八十里阿干河源出马衔山,自分水岭分为二脉,东入金县为浩亹河按此即大峡河,非古入湟之浩亹河也此水在金县界,自大河(通志)至马家沟分流夹城,南曰浩亹,北曰神济此处所言金县即本论文所论之榆中《金县志》载:金县南有浩尾河,一名闪门河,入于大河按《汉书地理志》注云:浩亹水出西塞外,东至允吾入湟水莽曰:‘兴武孟康曰浩亹音合门rsquo;师古曰:‘浩音诰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诗大雅》曰:鸟在亹,亦其义也今俗呼此水为阁门河盖疾言之,浩为阁耳rsquo;此浩?乃汉时县名,当在兰州府西金县之浩亹河源出马衔山,至大峡口,山岸深若门,故名明史浩亹误作浩尾、阁门,又误作闪门尽管方志声明榆中之浩亹河非入湟之浩亹河,但却记录了榆中确实有一条河叫浩?河   浩亹并非日常用字,又不像一般山水名如五台山、马家等容易相同,怎么会二水重名,而且入湟之浩亹变成了阁门,金县之浩?也变成了阁门?此深可疑。

      《兰州府志》按:汉书注:浩亹水东至允吾入湟然旧志云此河与今不同,恐陵谷变迁,图经所载承旧也明统志惟载金县之浩?河,岂水经及汉志所载者,今其迹已不可寻耶?附识于此以俟考本文认为方志所记榆中之浩亹河就是入于湟水的浩亹河,当是故城东迁时将河名一并带入新地,以之为新地水流命名,故出现一条新的浩亹河这种现象在移民史上是常有的,如内江水是涪江上游西面的一条支流,又叫中江,经三台注入涪江;另有内江水自北而南经泸州注入长江,也有别名叫中江水如果不是地图标注所反映的史料记载的讹误,那就一定是居民迁移造成的正因为存在两条浩亹河,又都与榆中有关,所以造成后人面对旧志时的困惑   大、小榆谷不见于《汉书地理志》及《续汉书郡国志》杜佑《通典》一百八十九《边防西戎羌无弋》条直接载为大、小榆中,注曰:榆中在今金城西平等郡之间按榆中后汉县名,属凉州金城郡,此云大小榆中,又云在今金城西平等郡之间;又《通典》一百七十四《州郡金城郡五泉县》条注曰汉金城县地唐金城郡治五泉,故城在今甘肃皋兰县西平郡治湟水,故城在今青海乐都县既然榆中在今皋兰与乐都(汉朝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