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报告.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10803738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0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前期研究报告前言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 » o至ij 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 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 » ,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 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 “南拓、北优、东进、 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 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 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十五”期间,广州 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 城市之'。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 » ,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 105 号文)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 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 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 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 谐社会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 20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 战略目标,2010-2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 的品质战略转移。

      2001-2005年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州市及时组织开展并完成了30多项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和研究根据《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 [2005]105号)和2006 年8月21日建设部《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218号),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背 景、保障条件,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战略的思考以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步工作思路—— 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 2010) » (下简称“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因行政区划的 变化而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调整,并补充番禺、花都两个新区的内 容本轮规划采用分层次编制的工作方法,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分为总论和组团规划两个层次进 行总论作为全市性、长远发展策略与纲领,在规划空间上突出市域城乡全覆盖、在规划内容上突出整 体战略性,在规划时限上突出宏观长远性,主要确定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与目标,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 布局,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总体空间布局等重大战略问题,重点制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 和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同时作为编制各组团规划的依据;组团规划是以市辖行政区为单位的,分解落实 总体规划总论的各项战略目标,着重研究市区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规划,形成地方性的近远期总体规 划。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市辖十区划分为中心组团、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中心组团(即中心城) 包括越秀、荔湾、东山、海珠、天河、芳村、黄埔和白云原市辖八个行政区范围,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 则分别涵盖番禺区、花都区两个新的市辖行政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城市性质确定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的历史 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的国 际航运中心"规划预测2010年广州市域总人口 1225万,城镇人口 1040万,其中市辖十区总人口 1035万,城镇 人口 920万市辖十区人口分布:2010年中心组团总人口 680万,其中城镇人口 628万;番禺、花都组 团总人口 355万,其中城镇人口 292万规划2010年市辖十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78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549平方公里(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用地28.9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87.42平方米番禺、花都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规划建立由都会区、片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都会区为中心,以 高、快速路网与轨道交通体系为依托,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多 层次、星座式市域城乡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南部、东部为城市发展的主 要方向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 市结构确立珠江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发展的纽带沿珠江前后航道发展带、沙湾水道发展带、蕉门水道 发展带,与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轨道交通用地发展轴交汇,共同形成多中心网络 型发展形态规划确定中心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域金融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核心区,将继续担负广州传 统城市中心的功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策略为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 联”的发展战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促进产业化水平的 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规划确定番禺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21世纪的重点发展地区,沿南拓轴将建设成为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中心;集以控制、管理、服务等新型技术 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商务办公、现代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全面提升广州国际化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信息化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区域服务业核心区、临港产业区,将成为21世纪新的广州市科教资讯产业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策略包括:(1)积极控制策略性的重点发展区,调整完善现状建成区,保护结构性生态绿地和农业发展区;(2)城市化以村镇经济为主要动力,保证村镇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实现地区集约建设。

      规划确定花都组团的发展定位为:“拥有强大交通枢纽功能,以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现代物流业、 汽车工业、与空港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为特色的,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功能相对独 立完善,适合居住、创业的广州市北部重要城市组团”;发展策略包括:(1)充分利用对外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及配套的包装、加工、配送等产业,建设成为广州市北部的物流中 心;(2)以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皮革加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主导,加强与广州中心组团及其它周边地 区的经济联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传统工业产业;(3)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4)保持作为广州市农业生产基地的职能,大力推进“三高”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5)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适度发展度假型、疗养型、业务型旅游业,以及少量低密度住宅区;(6)城镇建设仍以集中发展为主,重点建设花都中心城区,同时着重发展五个重点建设区5年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管理与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性, 较好地发挥了总体规划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青山绿地、碧水兰天” 工程取得成效,生态城市格局显现;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拉动空间结构拓展,国际大都市空间构架 形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服务职能逐渐增强;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城市 形象明显提升。

      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2)整合城市功能分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供应有序进行(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初现(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不断提升(6)推进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广州目前的城市建设和 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的改进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组团之间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2)交通机动化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非机动化交通通道与设施缺乏(3)生态廊道和非城镇建设用地有待进一步控制(4)村镇城市化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及现有研究基础现行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广州实际,有效地指导了广州城市建设,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形势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须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外部机会和内部支撑条件有尽可能完整地把 握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2005年广州市市域现状人口规模是 1107万人,《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预测2010年 广州市域人口规模1225万。

      根据上述分析,广州市土地资源承载人口规模 1500-1800万人,生态绿地承 载人口规模2490万人,水资源虽然缺乏,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承载人口规模1400万人,广州市环境承载能力仍有发展空间总体讲,广州市地质状况良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承载能力基本能满足发展需求,但是能源基 本主要依赖国内外市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水资源面临均衡性和水质性缺水的危机等基础设施方 面,供电设施相对滞后,供水设施基本充足,能源设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储备不足,防洪防灾基础设施 标准提高但是体系未完善,缺乏统筹因此,未来广州应该稳抓节能降耗,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提升竞争力首先保证水资源 的供应,不断挖掘水资源内部潜力以及适当从外部调水的努力;再次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然 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应对突发事 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整体防洪防灾战略二)现有研究基础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新的城市问题和现象不断涌现因此,针对这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广州在现 行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有计划、持续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有些研究是问题导向型的,有些是实施型 的,也有些是前瞻型、战略型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 备。

      1 .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体系广州已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规划实施体系建立了 “一张图,一张网”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由 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构成的逐级深入细化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公众 参与的方式也在不断完善合理有效的规划体系是编制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度保障2 .宏观发展战略方面的规划研究已经开展的宏观战略层面的研究项目包括:广州市域城乡发展规划研究;广州市城市经济与城市经 营发展战略研究;广州都市区在区域国际分工的战略定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