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8页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 1. 我国科研人员分析嫦娥五号月壤, 首次在月壤样本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2~7层)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B. 与石墨结构相似, 都属于共价晶体C. 碳原子均为sp3杂化D. 与金刚石互为同分异构体 (★★★) 2. 在月壤样本中发现了非常丰富的元素, 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 可表示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B. 可表示HF分子间形成氢键C. 可表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D. 可表示氢原子的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 (★★★) 3. 2022年5月, 人类首次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种活了植物, 未来的宇航员们有可能在月球上种植食物, 月壤中所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 W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二, 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B.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显碱性, 且碱性逐渐减弱C. 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 元素X与Y、Z、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离子键、共价键 (★★★) 4. 超氧化钾 可用作潜水或宇航装置的 吸收剂和供氧剂, 反应为 ,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键的数目为B. 晶体中离子的数目为C. 溶液中的数目为D. 该反应中每转移电子生成的数目为 (★★★) 5. 下列实验装置、操作或结论错误的是 A. 图①装置可用于简易制备B. 图②产生白色沉淀, 依然无法确定月球土壤水溶液中是否有C. 图③操作可制备晶体D. 图④装置盐桥中阳离子向溶液中迁移 (★★★) 6. 固体电解质 常用于航天电池, 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立方晶胞中 离子间的最短距离为apm为使结构稳定和增加导电性, 常掺杂少量的稀土离子 掺杂的低价离子占据 离子的位置, 导致晶体中 缺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晶胞中离子与离子的配位数之比为B. 的晶体密度为C. 将任一放在晶胞顶点, 则另外三个位于晶胞的面心D. 被占据的物质的量分数若为, 则晶体化学式为 (★★★) 7. 从废线路板(主要成分为铜, 含少量铅锡合金、铝、锌和铁)中提取铜的流程如下: 已知“滤液2”主要含 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粉碎”将铅锡合金转变为铅和锡单质B. “酸溶”时产生和离子C. “碱溶”时存在反应: D. “电解精炼”时, 粗铜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8. 现有下列实验探究摩尔盐 的化学性质。
装置实验试剂a现象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②过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④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下列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①中溶液变红: ;B.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 C. ③中溶液褪色: D. ④中产生蓝色沉淀: (★★★★) 9. 一种新型二次锌-空气电池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a、b为惰性电极, NaOH溶液中Zn 2+以 存在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A. 放电时, 电极b为正极, 发生还原反应B. 放电时, Zn电极反应式为Zn + 4OH− − 2e− =C. 充电时, Zn电极接外接电源负极D. 充电时, 当外电路通过4 mol e−时, a电极理论上生成3 mol HCOO− (★★★) 10. 常温下, 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产物如图所示, (质量分数大于68%的硝酸可使铁钝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硝酸浓度越小, 产物中所占的比例越大B. 质量分数为56%的硝酸, 物质的量浓度为C. 质量分数为56%~68%的硝酸与少量铁反应时, 还原产物仍以为主D. 若把铁换成铜, 硝酸浓度低于24%时, 还原产物仍以为主 二、解答题(★★★) 11.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
I. 可采用不同的氮源制备 (1)方法一: 早期以硝石(含 )为氮源制备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性质是酸性和 ___________ (2)方法二: 以 为氮源催化氧化制备 , 反应原理分三步进行 第I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方法三: 研究表明可以用电解法以 为氮源直接制备 , 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电极a表面生成 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 ②研究发现: 转化可能的途径为 电极a表面还发生iii. iii的存在, 有利于途径ii, 原因是 ___________ (4)人工固氮是高能耗的过程, 结合 分子结构解释原因 ___________ Ⅱ. 用 可以消除 的污染, 生成两种无污染气体, 已知常见化学键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H-ON≡O(NO)键能/()abcd(5)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Ⅲ. 已知吡啶()和吡咯()都是平面结构, 都存在大键6)两者结合 的能力: 吡啶 ___________ 吡咯(填“>”、“<”、“=”) (★★★★) 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月球土壤中的铁的存在和含量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1)结构分析: 乙二胺四乙酸又叫EDTA, 是化学中一种良好的配合剂, 形成的配合物又叫螯合物。
EDTA在配位滴定中用到, 一般是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已知: EDTA配离子结构如下图, 为 ①EDTA中氮原子杂化方式 ___________ , 该配合物中 配位数是 ___________ ②组成元素中, 位于第二周期且第一电离能最高的是 ___________ ;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 ③EDTA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烃类, 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解其原因: ___________ (2)土壤中的铁元素含量测定步骤: 第1步: 取 土壤试样溶解, 加入足量 , 将溶液充分加热 第2步: 将上述液体配成 溶液, 取 , 滴入两滴二甲酚橙作指示剂, 用 EDTA(简写成 )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滴定终点时, 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该土壤中的铁元素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EDTA某种钠盐常用于水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相关反应及平衡常数表达式如下 (电荷已省略): 已知: , ①在 、 接近的混合溶液中用EDTA的钠盐进行配位滴定, 优先被结合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 。
②上述混合溶液中, 将 调至12可提高 测定的准确性, 原因是 ___________ (★★★★) 13. 以锌灰(含 及少量 、 、 、 )和 为原料可以制备脱硫剂 , 该脱硫剂的制备硫化、再生过程可表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需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 (2)“除杂”包括加适量锌粉、过滤、加 氧化等步骤, 除 和 外, 与锌粉反应的离子还有 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3)“沉锌铁”时反应体系温度不能过高, 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4) 时, 将一定比例 、 、 和 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脱硫剂 的硫化反应器, 已知硫化过程中, 与 、 反应生成 和 , 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5)将硫化后的固体在 的混合气体中加热再生, 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在 范围内, 固体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6)①氧化锌晶体的一种晶胞是如图甲所示的立方晶胞, 其中与 原子距离最近的 原子数目有 ___________ 个, 请在图乙中画出该晶胞沿 轴方向的平面投影图 ___________ 。
② 能形成多种配离子, 已知 形成的一种配离子 只有一种空间结构, 则 的空间结构为 ___________ (★★★★) 14. 某小组探究 被 氧化的产物, 设计了以下实验, 向等量的铜粉和 的固体混合物中分别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的 溶液, 实验现象如下: 编号实验现象实验Ⅰ极少量溶解, 溶液为淡红色;充分反应后, 红色的铜粉转化为白色沉淀, 溶液仍为淡红色实验Ⅱ完全溶解, 溶液为深红棕色;充分反应后, 红色的铜粉完全溶解, 溶液为深红棕色已知: ① 易溶于 溶液, 发生反应: (红棕色); 和 氧化性几乎相同 ②铜元素被氧化可能存在的形式有 (蓝色)、[ (无色)、 (白色沉淀); ③ (无色), 易被空气氧化 请回答: (1)初始阶段, 被氧化的反应速率: 实验Ⅰ ___________ 实验Ⅱ(填“>”“<”或“=”) (2)继续探究实验Ⅱ中铜被碘氧化的产物, 进行以下实验: ①步骤一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___________ 加入 萃取分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_____ (3)结合实验Ⅱ, 推测实验Ⅰ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 , 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
取实验Ⅰ中洗涤后的白色沉淀, 加入足量 溶液并充分振荡, 现象为 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仅将 氧化为 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 证实了 能将 氧化为 装置如图所示, 物质a是 ___________ ;溶液b是 ___________ ;电势: a电极 ___________ 石墨电极(填“<”,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