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唐诗刘禹锡.docx
6页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唐诗刘禹锡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知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学问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学问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⑵在(zài):在于,动词⑶名(míng):知名,,名词用作动词⑷灵(líng):奇妙;灵异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确定的推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自己的屋子⑹惟吾德馨(xīn):只由于(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致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训练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宝贵的金者贵义,是宝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由于居住的人很出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在此去掉君子居之,表达他虚心的品行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剧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写作背景:佚名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与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有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快乐,还随便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叮嘱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削减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四周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旧闲适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终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经典诗句 :佚名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达陋室环境清幽,突出风光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达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达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一样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其次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赏析 :佚名 这篇缺乏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提醒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仆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到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奇妙精神力气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拟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确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简单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消遣因此,不能简洁地批判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的雄伟理想,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别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一生的两大抱负,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终最终以文学家名世。
因此,文中还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奇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政治、文学的两大抱负,最终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表达,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