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20页会宁一中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高二级 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Ⅰ卷共 12 题,每题 4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过去公务人员的知识,以识字和律令为主,而此后以儒学内容为主” , “这与其说是一学术变革,不如说是一政治变革” 这一“变革”发生在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明朝2.唐朝女皇武则天曾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遭到大臣狄仁杰和王方庆的反对,其理由是:“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 ,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 ”武则天经过审慎思考后立李显 为太子这表明武则天A.沿袭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传统 B.重视家族血缘关系C.遵循了“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 D.重视祭祀祖先观念3.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 ,即丧失公民权。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4.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一工业一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往往是一些秘密建起的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这些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层驱动因素是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5.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A. “大同社会”的理想 B.宗法观 C. “三纲五常”的原则 D.分封制度6.罗马法的发展受过希腊哲学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舍弃纯理论的要求而致力于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在确定人的行为能力是以划一的年龄还是根据具体人的智力发育程度作标准,是否要建立时效制度修正“权利胜于事实”的一般原则等问题上,罗马法都是采取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这表明罗马法( )A.重理论轻实际 B.重实际轻理论C.实际与理论并重 D.重实际而不专尚理论7.在中国古代婚姻中,男子往往凭借一纸休书就可以结束一段姻缘,但休书也要遵循“七出”和“三不去”(一是有所取无所归,二是与更三年丧,三是前贫贱后富贵)原则, “三不去”可以看作是对“七出”的限制这表明当时( )A.夫为妻纲的伦理下女性毫无人权可言 B.古代婚姻制度下女性命运完全取决于男子C. “三不去”原则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女权 D. “七出”和“三不去”并存体现了男女平等8.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加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9.1997 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 2850 万户,从业人员 5541 万人,私营企业达 96 万家,从业人员 1349 万人1999 年 1 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 20 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
这表明在中国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10.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抽象的哲学问题图中的哲学家可能是(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强调的是A.百姓应弃恶扬善维护“天理” B.发挥儒学教化功能使百姓安居乐业C.重农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D.百姓应该遵循长幼有序的生活方式12.15 世纪,意大利的剧作家阿尔贝蒂说:“神也和人一样鄙视穷光蛋”,“不要藐视财富,而要防止贪婪物质丰富之后,我们就会生活得愉快、自由”此观点A.反映了当时的新教教徒主张 B.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C.表明了世界市场形成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D.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腐败13. 1928 年 9 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他认为苏联应当A.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14.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A.只是遭到政治对手的抵制 B.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 D.损害了资本家的长远利益15. “从 1500 至 1763 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与 19 世纪的欧洲统治世界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 )A.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日趋加强 B.代议制度普遍建立C.马克思主义产生 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16.右图可以反映 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17.有学者描述:“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
这种局面最早应该出现在(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电子时代 D.信息时代18.下列表格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 (1851 年) 约 1800 48% 52%法国 (1851 年) 约 3600 75% 25%中国 (1851 年) 约 43200 89% 11%——《19 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表》A.中国城市化开始起步 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C.西方侵略延缓了城市化 D.东西方城市化差距大19.《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 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 ”这说明( )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20.19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 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 5000 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
这最能体现出(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1.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 ,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材料中所指的“它”出现在( )A.新航路开辟中 B.殖民扩张过程中C.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22.1925 年到 1929 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 29%,38%和 50%,1930 年美国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日税率,各种商品进日税平均提高约 20%到 1931 年底,先后有 25 个国家进日税率比 1929 年提高 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23.1978 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 。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24.19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 7 人” ,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25. 据人民网报道:1974 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 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民党当局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6. (11 分)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 ”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 , “驰骛往来” ,沟通黄河, “漕挽天下”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 (4 分)材料二 唐末以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国都地位的丧失,西安的河渠池沼逐渐萎缩枯竭,地下水水质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出把西安从消费性城市转化为生产性城市在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1953 年制定的西安城市20 年规划,要求优先保障工业建设,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当时,西安每吨自来水的售价为 0.22 元,但实际成本为 0.35 元,差价由国家补贴,此后一直实行这种福利式供水制度与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一致,市区及近郊由城建部门管理,远郊由水利部门管理。
后来,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提出“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 ,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城市规划单位被“关、停、并、转” ,城市发展自此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在治理水问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