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3814458
  • 上传时间:2022-05-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1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叶颖【Summary】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根据新课标的相关理念,结合数学课程内容等,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学学数学、合作学数学知识、共同探究数学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已经历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探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提供预学案和辅助学生课前预、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自主学、提出探究问题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予以落实,提供教学实效Key】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前预;自主学;合作探究小学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主要是教授学生基础的代数与几何知识,启发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计算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等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开展各项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与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很少,因此无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综合素养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结合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注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提供预学案,辅助学生课前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包括课前的预、课上的教学、课后的复三个阶段,只有将这三个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探析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学能力,引入丰富的文本、图片等资源,将它们统一整理与制作成预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辅助学生课前预[1]在开始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预学案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以此检测学生的预效果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思考与分析,学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掌握小数点对其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预在预学案上,我通常运用图文信息融入以下内容:一是融入与本课相关的学目标,比如阅读课本例题,理解例题的列式计算方法,并试着完成“做一做”部分的练题;二是根据课本内容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应用题,比如:小王买了一本5.58元的童话书和一本6.72元的历史书,小李买了一本8.93元的科普书,请问小王总花费比小李多多少元?三是加入一些指导性的点拨内容,比如: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根据整数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先从小数位开始,对其小数点,最后计算结果不要忘了加小数点,计算后注意验算。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主要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课件与微视频,运用它们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2]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主要包括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两小节内容,主要内容有平均数的定义与求解方法、运用平均数比较两组不同数据、横向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与解析等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求解方法,能够通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认识到本课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统计图分析与简答常见问题等根据以上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熟悉平均数及其求解方法,理解移多补少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会创设多个生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比如我一般会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文信息:小王、小李、小刘、小张、小亮有一些书,分别有9本、7本、14本、12本、8本,请问他们平均有几本书?6月某天,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的气温分别是23℃、32℃、25℃、35℃、25℃,请问这几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问题情境进行思考,解答问题,之后根据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继续讲解下面的知识。

      3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深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继续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根据数学课程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根据探究性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深入合作探究,更好地解答问题之后,各个小组代表展示结果,教师可以小组代表的展示情况予以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合作探究例如,对于“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我通常会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城乡人口统计表、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等内容,并展示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图等,从而有效创设生动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如何将两幅统计图合并成一个?接着用多媒体展示它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城镇和乡村的人口哪年最多?哪年最少?哪一年城乡人口的相差数量最大和最小?这几个年份的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比如何?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后,我会根据学生代表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然后让学生继续探究后面的“做一做”与练题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究新课程标准下提升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主要理念,结合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探析其中的相关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素材制作教学所用的课件,先提供给学生学案辅助他们课前预,之后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学。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教师还可以提出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落实以上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Reference[1]彭素英. 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议[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5, 000(005):50-50.[2]尤莉莉. 淺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16):67.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