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立语文教育语用观.pdf
7页y wi s x ln @1 6 3 C O P n 树立语文教育语用观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曹明海 、 文教育语用观 , 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口 “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的子课题“ 语文教 育观研究” 的主要观点在这个课题 的探讨 中, 我们进 行了多方面的考察、 梳理和分析首先, 深入透视我国 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育观发展的演化过程, 从中观照 汉语文教育观发展演变的主要思想精华及其汇集成的 语文教育思想智慧, 以便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 教育观的内在精魂, 开拓和建构当代语文教育观的思 想高地 其次 , 对近 年来语文教育观 的讨论也进行 了 具体考察和分析 , 发现有不少学者特别是一线的语文 教师, 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论述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教学 观点; 2 0 1 1 年版语文课标中也提出了“ 语言文字运用” 的教学理念, 强调语文教育的语用实践, 对语文课改颇 有启示陛意义此外, 对这个课题的探讨, 存有不同的 认识和分歧 , 即认为语文教育的语用观与西方语用学 的语用研究重合, 通过讨论明确前者并不同于后者, 因 为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根本指向是“ 语言文字运用” , 即 从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出发, 进行听、 说 、 读 、 写的 语用技能训练; 而西方语用学的语用研究, 对我们的语 用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但它是一种语言学理论体系的 探讨 , 不同于语文教育的语用教学探索。
正是基于这 几个方面的思考和认识, 从本课题研究的起始, 我们就 认为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语文、 认认真真学语文、 q; L ~ L 实实用语文, 提出了“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 的基本 思想, 确立了语文教育的语用观研究 一、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本体根基 长期以来, 对语文教育观存有多种认识和分歧, 不 侧面为汉语文教 育改革提供借鉴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 复杂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因此, 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 进行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提语文教育的主要目 的, 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及其运用能力语文教 育作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要求语文教育的目标 和内容都必须立足于语言文字运用, 把提升学生的语言 文字素养及其运用能力作为语文教育活动的核心指向 和基本立足点倡导以听、 说、 读、 写为基本点的语文教 育观, 强调实实在在教语文, 扎扎实实用语文明确语 文知识、 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 只有明确“ 为什么教” “ 教什么” , 才能有的放矢地探讨 “ 如何教” 圈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 中小学语文教育改 革研究” ( 立项号 A HA l 2 0 0 0 9 ) 的前期成果 】 , -----_--_·__-___-_---·__---·-_-·-_---____-__----_------_- - t 一 _ 。
·h·__ --__ _- _ _ ‘_ ‘·__ ’ ’-___ _-—— ___—_ ·——— _—_ 一 7 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取向与语文思想亦不同我国古代 主张语文教育教化观 , 即以陶冶教化 、 安顿生命为基 点无论是儒门以仁心设教, 还是禅道以益心立言, 莫 不如此这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主体 , 也是古代推崇的 一种语文教育观 到 了近现代 , 语文教育工具观被提 倡 语文教育改革实际上早于清 末就 已开始 , 当时具 有维新 思想的有识之士以西方国家先进的语文教育为 参照, 将语文教育工具的改革作为普及国民教育、 开发 民智和技能的必由途径 , 即注重以智能和工具为本体 的语言能力教育2 0 世纪改革开放时代 , 新时期语文 教育人文观被提出语言文学界高扬人文精神的大 旗, 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语文教育界开始审视并批判 语文工具观给语文教育带来的弊端, 倡导从人文关怀 的立场重新阐释语文教育的人文意蕴和实践意向, 强 调以“ 工具” 为主导的语言教育 , 应让位于以“ 人文” 为 本体的人文教育同时, 还提出不少与这种人文观相 同的观点诸如“ 以立人为中心” 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 教 育的“ 认识论 与存在观 ” 、 旨在 重建 与反思 的“ 新语 文教 育观 ” , 以及 重在 “ 人 的建构 与发展 ” 的语 文唤 醒 教育观等, 都是从不同角度阐释并高扬语文教育人文 观思想 。
应该说 , 这 些各种不同的语文教育观 , 从不同角度 探讨了语文教育的多重特性, 启发了语文课程与教学 的改革思考 , 可也带来了语文教育和课程改革 的不少 困惑及误区, 特别是近年来语文课改与课堂教学中出 现的“ 泛语文” “ 伪语文” “ 非语文” “ 超文本” “ 教学形式 化” 等问题, 其实都与没有确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直接 相关我们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就是必须 要打破语文教育观存有的偏颇思想, 从汉语文的特性 和“ 语言文字运用” 的语用教育出发, 确立和倡导语文 教育的语用观 , 让语 文课回归语文本体 , 使语文教育回 归语用本体 , 语 文课就 是要教 语文 、 学语文 、 用 语文 这就是说 , 切实把握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和语言 文字运用的语用本体, 真正实施体现汉语文特点的语 用教育, 是促进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 途径 语文教育语用观, 即“ 语言文字运用” 教育观探 讨这种语用观, 是以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和语言 文字运用的语用本体为基础的实际上, 语文本体和 语用本体是语文教 育的根基 , 这个本体根基是确立语 文教育语用观的支柱 , 能使语文课改切实走在“ 真语 文” 的大道上, 而不是没有依据的“ 超语文” 的随意空 论。
如果没有这个本体根基, 也就没有真正的语文教 育为此, 我们对“ 语文本体” 和“ 语用本体” 加以分析 , 以确立语文教育语用观的坚实基础 何为语文本体?简单地说 , 语文本体即语文本身 特有的基质和元素它构成了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本体 根基语文本体论是关于语文自身的学问, 它要阐释 和描述语文的生成构成与存在形态 “ 本体” 是一个较 复杂的概念, 曾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认识在这里, 我 们无意于形而上的概念性思辨, 只是着眼于具体探讨 语文的本体问题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指出的是, 许多 本体论专家旱就明确地指出, 本体问题或存在问题是 和语言紧密交织同构于一体的 “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这个众所熟知的名言 , 说的就是“ 本体即语言” 的道 理 “ 语言是存在世界的现身情态 , 存在世界是在语言 中现身和留住的” , “ 世界是人类语言的命名” , “ 语言的 界限就 是世界的界限 ” h 没有语言 , 存在世界 的现身 形态就难以得到呈现和说明, 离开语言, 语文本体也就 无法谈起因此, “ 本体即语言” “ 语言即本体” , 是本体 论语言学早就有明确定论的问题由此可见, 语言和 本体原本就紧密交织而同构于一体 , 谈“ 本体” 就不能 不谈“ 语言” 。
本体和语言的这种交织同构的关系, 启 示我们对语文本体的阐释, 更应该从本体论语言学的 视点出发, 来透视语文本体构成的真义, 这就是说, 对 “ 语文本体” 不可能不谈“ 语言” 、 不谈“ 语言文字” 只 ——— . . ⋯..⋯. .⋯... .⋯..⋯. ...⋯. .⋯....⋯..⋯. .⋯..⋯. .⋯..⋯. .... . y uwe nl 】 t anl s he J 例 2 0 1 4 .0 6 霆8 一 ] I- ~. 一 . 一 J一 .广 1 ] ~. ~ ~ J一 1 1 1 一 ~ . 一 J - T 1 I 1] ~. 一 ~ J一 1 . 1 ] 一 一 J J 1 - 1 ] 一 一 . 一 J 一1 _ 1] 一. ~ . 一 一 J 1 - 1 ] 一 一. ~ J J-r 1 广 l 1- 一 一 J J - r 1 ] I一 一 . 一 ~ j一 有立足于“ 语言” 和语言得以符号化的“ 文字” , 才能真 正触摸到“ 语文本体” , 切实把握“ 语文本体” 何为语用本体?简单地说 , 就是“ 语言文字运用” 本身构成的语文教育本体。
我们已经确认 , 语文本体 是语言文字的构成, 语文教育的本体也就是学习和运 用语言文字实际上, 廓清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 , 就可把握语文教育的本体 , 即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 的语言文字, 对学生进行听、 说 、 读、 写的语用技能训 练,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这就是说, 我们要树立 “ 语言文字运用” 的语用教育观, 切实从“ 语用本体” 出 发, 明确“ 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 的基本道理把“ 语 言文字运用” 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 着力于“ 语 用本体” 的教学探讨如果脱离“ 语言文字运用” , 忽视 “ 语用本体” 的教学根基 , 那么, 语文教育就会成为“ 非 语文” 教育, 语文课也会成为“ 非语文” 课因此, 我们 应该切实理清和确认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 真正 把握“ 语言文字运用” 这一语文教育的语用本体, 明确 树立语文教育的语用观 , 把语文教育作为实实在在的 语用教育 , 让学生认认真真学语文, 扎扎实实用语文, 训练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 的基本技能, 才能完成语文 教育的任务, 实现语文课程的 目标 前面说过 , 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基质和本体要素 而构成的, 语文的世界是以语言文字为本体构成的世 界。
没有语言文字, 何来语文课?否认语用本体 , 何来 语文教育?这是明摆着的客观事实, 应该说语用教育 观的本体根基是不容置疑的从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 本体和语用本体的根基切入来进行透视和分析, 应当 确认 ,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语用教育, 即“ 语言文字 运用” 的教育对语文教育的这个语用性定位 , 是从语 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和语用本体着眼的, 这是语文 教育的一个根本性 问题 , 决不可有半点含糊和随意 性为此, 我们从这个语用性定位出发 , 倡导树立语用 教育观, 就是要以“ 语言文字运用” 作为语文教育的核 心指向和根本 目的, 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 字, 训练学生“ 语言文字运用” 的技能, 提高学生的语言 文字素养如果我们切实把握“ 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 种语用教育” 这个定位, 真正树立明确的语用教育观, 那么, 就会从“ 泛语文” “ 非语文” “ 去语文化” 的教学困 惑中跃起 , 抓住语文教育的根本所在 , 给语文教育带来 革命}生的变化, 推进整个语文课改的发展应该说, 这 是语文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重大问题 , 它直接关系到能 否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要强调的是, 对语文教育的语用性定位, 倡导 树立语文教育语用观 , 不是标新立异, 而是据其固有的 本体根基来进行的: 一是从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 出发 , 打破离开语 言文字空谈语文教 育与语文课改 的 弊端 , 摒弃离开语言文字空论语文课堂教学的“ 非语 文” 的东西, 把握语言文字构成的语文本体的基质和根 本元素; 二是从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语文课程的 初衷和基本点出发, 教学生识字写字, 学习和运用语言 文字, 进行听 、 说 、 读 、 写的各种活动 , 使学生能说会道, 善读会写, 训练学生的语用基本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 文字素养也就是说, 我们确认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 种语用教育的定位 , 把握语文教育语用观的本体根基 , 倡导“ 语言文字运用” 的语用本体理念 二 、 语文教育语用观的基本思想 语文教育的本体是语用教育有的专家认为, 语 用含有“ 施行” 的意思, 也有“ 实效” 的含义从其词源 上讲, 语用有“ 使用” 和“ 实效” 双重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