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生态红线划定指南(试).pdf

4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7520703
  • 上传时间:2017-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413.93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附件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环境保护部 二○一五 年五月 目 录 1 适用范围 ...............................................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 术语和定义 ............................................. 6 4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 ....................... 7 5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 ................................... 8 6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 9 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 12 8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 .................................. 13 9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 .............................. 19 10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 ................................. 22 1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 ................................. 23 12 指南实施 ............................................. 24 附录 A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 ............................. 25 附录 B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 36 附录 C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报告编写大纲 ............................... 40 附录 D 生态保护红线区块登记表 ..................................... 4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 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 2011〕35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 2010〕 46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 2011〕 42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学院公告 2008年第 35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 2008〕 92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 -2030年)》(环发〔 2010〕 106号)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 告 2006年第 2号)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 2009〕 214号) 《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2011 )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 -2020年)》(国函〔 12 〕 13号)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2000-2010 年)调查评估报告》 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HJ/T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 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其他相关文件,界定如下术语: 重点生态功能区: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有所退化,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主要类型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 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区。

      生态敏感区:指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殊敏感性或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 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 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需要特殊保护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 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生态保护红线 概念 、 特征 与管控要求 4.1 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 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2 基本特征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1)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区域。

      ( 2)空间不可替代性: 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性,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 ( 3)经济社会支撑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 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实现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作用 ( 4)管理严格性: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与管理措施 ( 5)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框架:生态保护红线区是保障国家和地方生态安全的基本空间要素,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组分 4.3 管控 要求 生态保护红线 须依据生态服务功能 类型和管理严格程度实施 分类分区管理,做到“一线一策”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应满足以下管控要求: ( 1) 性质不转换: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 然 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生态保护的主体对象保持相对稳定 ( 2)功能不降低: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能够持续稳定发挥,退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善 ( 3)面积不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区边界保持相对固定,区域面积规模不可随意减少 ( 4)责任不改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林地、草地、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红线区共同履行监管职责。

      5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原则 5.1 强制性原则 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 应在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重要的生态区域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 5.2 合理性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在科学评估识别关键区域的基础上, 结合地方实际与管理可行性,合理确定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方案 5.3 协调性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区划、规划相协调,共同形成合力,增强生态保护效果 5.4 可行性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预留适当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切合实际确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规模并落到实地 5.5 动态性原则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可随生产力提高、生态保护能力增强逐步优化调整,不断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6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技术流程 6.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等国家文件和地方相关空间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点范围。

      6.2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 依据生态保护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方法, 对生态保护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估,明确生态保护目标与重点,确定生态保护重要区域 6.3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 方案 确定 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空间叠加, 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 根据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政策,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综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6.4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开展地面调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地块分布范围, 勘定生态红线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 核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调查生态保护红线区各类基础信息, 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勘测定界图,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勘界文本和登记表等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参见图 1 图 1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其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评估 生态敏感性 评估 生态保护重要性 评估 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石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叠加分析 文本 图件 登记表 规划协调性 政策相符性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 综合制图 红线命名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 地面勘查 定界成图 7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 识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在以下生态保护区域进行划定。

      7.1 重点生态功能区 7.1.1陆地重点生态功能区 陆地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的各类重点生态功能区, 具体包括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区等类型 7.1.2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 海洋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海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 重要滨海湿地、特殊保护海岛、 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重要渔业水域等区域 7.2 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 7.2.1陆地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 陆地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主要包括《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及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各类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 , 具体包括水土流失敏感区、 土地沙化敏感区、 石漠化敏感区、 高寒生态脆弱区、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等 7.2.2海洋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 海洋生态敏感区 /脆弱区主要包括海岸带自然岸线、 红树林、重要河口、重要砂质岸线和沙源保护海域、珊瑚礁及海草床等 7.3 禁止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类型。

      7.4 其他 其他未列入上述 范围、 但具有重要生态 功能或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包括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和草原、极小种群生境等 8 生态保护红线 划定 方法 8.1 重点生态功能区 保护红线 8.1.1 水源涵养功能 区 生态 保护红线 划定方法 ( 1)确定划定对象 依据水源涵养功能区类型和特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对象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和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以下 2类: ①大江大河源头区和中上游其他汇水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祁连山、阿尔泰山、 陇南山地、若尔盖湿地、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南岭山地、辽东山区、辽河源区、燕山、太行山、天山、玛曲湿地、秦巴山地、桐柏山淮河源区、大别山、丹江口库区、罗霄山脉、黄山、天目山、三峡库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