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doc
44页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及教学进度)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二、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2. 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三、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
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四、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单元名称内容课 时周次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1-32.宪法是根本法2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24-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27-106.人大代表为人民2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我们受特殊保护211-14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期末复习15-考试【全册精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教学重难点: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请生说说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同学相互交流,你每天干什么,父母干些什么思考:这些事和法律有关系吗?引入新课:我们日常的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要受法律的保护二、新课教学1、说说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法律规定的内容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比如交通规则要遵守,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人东西要还,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3、说说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异同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三、拓展延伸,课后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2、回到课前,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哪些法律有关?3、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中都涉及哪些法律,下次课上交流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他同学听后做补充二、新课学习:1、引入谈话: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所以,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2、学习教材第五页,看看图画,了解生活中的法律3、学习教材第六和第七页,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内容,知道《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了解《刑法》的作用;知道《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了解民法的作用;知道除了《刑法》和《民法》之外,还有《行政法》,并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的作用三、完成教材第八页练习,教师订正答案,同桌检查完成情况,教师巡视批改四、拓展延伸,总结本课内容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作用说说我们了解了那些法律的内容,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和法律有关没有语言,人与人就不能顺畅沟通;没有规则,人与人就不能正常交往;同样,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就没有了约束,我们的社会就会一片混乱,因此,法律的作用很大五、继续学习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六、分小组讨论教材内容评判图画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为什么?请用法律的准则进行评判,并为他们想出正确的办法。
七、拓展延伸,课后小结1、总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希望孩子们人人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并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首先,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2)宪法的构成学生再讨论:P80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引导学生从教材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做一做: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行政诉讼法、行政法、行政处罚法)(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第一课时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营业厅办理业务5.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②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③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