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寒风热区分.docx
3页风寒和风热1 . 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2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 * 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 * 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 鼻涕是清涕, 白色或稍微带点黄 如果鼻塞不流涕, 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 这也属于风寒感冒 * 舌无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会把脉, 你应该可以测到脉像是浮紧,浮脉的意思是阳气在表,轻取即得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 ,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 、打一场篮球(如果你还有力气的话) 、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吃个辣辣的麻辣火锅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 伤寒论首方, 也称和剂之王 (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 但在南方慎用) 。
3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很多时属于阳明经症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为什么便秘会引致感冒?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啦同样反过来,风寒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对对症也会外邪内进引致便秘或拉肚子,其实风寒感冒后拉肚子,在中医属于变症,属于病由外入里,大家不要随便使用止泻药风热感冒的症状: * 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 * 浓涕,通常黄色* 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 便秘 * 身热、口渴、心烦*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的为快,为大搞清楚了风热感冒成因,治疗很简单,大多数情况就是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通常很快见效) 方法很多,喝点凉茶;吃些清热解毒药板蓝根等中成药有三黄片,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板蓝根等等也可以吃些治疗风热感冒的金银花口服液之类的4 .最后澄清几点朋友们可能会搞混的概念 * 病毒性感冒并不代表风热感冒,病毒是西医的提法,中医更关注的是人体所以有些医生将病毒性感冒等同于风热感冒来治疗是不正确的。
* 喉咙痛并不是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的关键,风寒感冒很多时也会引致喉咙痛的 * 同样的,咳嗽和流涕还有发高烧也不能作为这两种感冒的区分 * 不要同时进行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这是两种是不同的治疗体系,开了抗生素了,就没必要再喝姜糖水啦为什么?大家想一想,一个是想办法给身体降温,一个是想办法让身体出汗,几乎是反着干,身体能受得了吗?这既会减低中医效果,也会降低西医疗5 .治疗咳嗽A.不要盲目止咳咳嗽本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可以阻止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系统,或防止支气管分泌物积聚咳与嗽,是有所区别的,凡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在疾病状态下,咳与嗽常常并见,故合称为咳嗽咳嗽一般不用镇咳药,因下呼吸道有分泌物(也就是痰)时,通过咳嗽才可排出体外,若用镇咳药就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气管支气管内痰液滞留,使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但频繁咳嗽影响睡眠或进食,给患者带来痛苦时则可酌情选用止咳药B.分清病因病位诊疗首先要明确诊断导致咳嗽的原因,主要有呼吸道疾病(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的炎症,异物、出血、肿瘤、刺激性气体吸入等) 、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炎、心律失常)及中枢性因素等咳嗽的病因不止于肺,而咳嗽的病位不离于肺,俗话说“肺气如钟撞则鸣” ,咳嗽是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主制节、主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主要症状。
咳嗽要分清是感染性还是变态反应性,是急性还是慢性,是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是外感还是内伤对咳嗽的时间也要注意辨别:午前多嗽者属胃中有火,午后嗽者多属阴虚,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五更嗽多者是胃中有食积及时恰当治疗在治疗上应及时恰当,宜中西医结合治疗C.⑴对症处理:痰多黏稠不易咯出时,应喝足水以稀化痰液,并可用祛痰药如祛痰灵、鲜竹沥及雾化吸入疗法以助排痰,剧咳时可予非那根等镇静止咳⑵西医对症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支原体感染者应选阿奇霉素等红霉素族药物治疗,病毒感染者可予病毒唑、阿昔洛韦等抗病毒治疗⑶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咳嗽初期宜辛散宣肺,中期宜化痰清肺,后期宜补气养阴感染性的多按温病论治,变态反应性的多按内伤论治;上呼吸道部位的咳嗽注重宣肺利咽,下呼吸道部位的咳嗽注重祛痰顺气并注重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通达关系,通腑可以泻肺D.中医常见症型①风寒咳嗽可选用华盖散、杏苏散、止嗽散②风热咳嗽可选用宣肺饮、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③湿热咳嗽可选用甘露消毒丹、 千金苇茎加杏仁滑石汤、 五叶芦根汤 ④咽痒咳嗽可选用参龙丸、利咽合剂、桑射豆根汤、板玄金灯汤等⑤燥邪咳嗽可选用清燥救肺汤、贝母瓜篓散、桑杏汤、杏苏散等。
⑥肺热咳嗽可选用清肺止咳合剂、泻白散、加减泻白汤⑦痰热咳嗽可选用泻肺止咳合剂、清气化痰丸、 清金化痰汤,痰湿咳嗽可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⑧食积咳嗽可选用曲麦二陈汤、麻贝篓廉汤⑨阴虚 咳嗽可选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丸⑩气虚咳嗽可选用六君子汤、补肺汤、人参五味子汤、九仙散中成药如急支糖浆、橘红痰咳液、川贝枇杷膏、金振口服液、小儿金丹片等也可辨证选用E.注意调养禁忌咳嗽除了药物治疗外,对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调养与禁忌要睡足觉,喝足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之品,常言说得好: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一般而言,鱼、虾、肉、鸡等发物以及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咳嗽应少食用甜、酸、辣、咸等味道较重食物及刺激之品,少吃发物如鱼、虾、肉、鸡腿、烧烤,尽量避免含碳酸的饮料,更应该少吃 冷饮6.宝宝咳嗽中医认为,宝宝形气未充,肌肤柔弱,防御功能较差,且寒暖不知自调,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刺激侵袭,出现“寒咳”与“热咳” 寒咳: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热咳: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寒咳: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热咳: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 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护理: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空调房间时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受凉而加重咳嗽不要喝饮料,夏季尤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热咳•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 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 5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中成药 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护理: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7 .宝宝风寒咳嗽父母可以先观察, 不急送医院的咳嗽1. 虽有咳嗽、 发烧, 但精神好, 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 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3. 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4. 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 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以上5 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风寒咳嗽A 生姜+红糖+大蒜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8 蒸大蒜水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C 烤橘子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 并不断翻动, 烤到橘皮发黑, 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 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
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 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 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D 麻油姜末炒鸡蛋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 1 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 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E 梨 +花椒+冰糖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 颗花椒, 2 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