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的溥仪最后七年.doc
33页1沈醉见证溥仪的最后七年作者:沈美娟从 1960 年在战犯联谊会上与溥仪第一次见面,到 1967 年溥仪去世,家父沈醉与末代皇帝溥仪一起工作、劳动达七年之久,彼此关系和谐,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晚年,家父曾多次给我讲述他眼中的溥仪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沈醉,国民党陆军中将,1949 年参加云南起义,1960 年 11 月 28 日被人民政府特赦,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本刊曾于 2011 年第十二期上发过一篇题为 《沈美娟:父亲沈醉是个悲2剧人物》的采访稿本文系沈醉生前讲述,由其女沈美娟整理撰写沈醉3溥仪战犯联谊会上两人第一次见面说实在的,家父沈醉与溥仪之间的缘分原本可以提早十几年那是在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蒋介石曾下令:接收沦陷区之后,逮捕汉奸的工作,均由军统头子戴笠主持,其中也包括逮捕东北伪满洲国的伪皇帝溥仪及其亲信大臣等重要成员为此,戴笠曾多次召开会议当时,家父身为军统局八大处长之4一,每次开会他都有机会参加他清楚地记得,会上除了提到汪伪组织和华北伪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如何逮捕、处理外,还着重提到如何逮捕、处置溥仪、溥杰等伪满重要成员国民党政府为了收买东北的民心,曾经打算逮捕溥仪、溥杰等伪满重要成员之后,即在沈阳公开审讯,然后处决。
后来,由于苏联出兵东北,逮捕了溥仪、溥杰,并将他们囚禁到西伯利亚,此事才不了了之1960 年 11 月 28 日,家父作为第二批特赦战犯,从北京秦城战犯改造所出来,住进了位于北京崇文区的崇内旅馆;溥杰作为第二批特赦战犯从抚顺战犯所来到北京,也住在了崇内旅馆当时,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廖沫沙和北京市民政局在崇内旅馆为第一、二批5特赦战犯举办了一次联谊会,家父这才第一次见到溥仪、溥杰溥仪是 1959 年 12 月和杜聿明、宋希濂等人第一批被特赦的当时,根据党中央对战犯的改造政策,特赦后还得参加一年的体力劳动,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和环境,建立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所以,第一批特赦的杜聿明等人被安排到京郊的红星公社劳动,而溥仪则被安排到了香山植物园劳动初见溥氏兄弟,家父由于以前的成见,真不知道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溥仪看上去跟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反而显得有点呆头呆脑;而溥杰则显得彬彬有礼、谦虚谨慎,见谁都点头弯腰,一副“礼多人不怪”的样子后来,家父才从杜聿明等第一批特赦人员那里得知,6溥仪这位三岁登基的末代皇帝虽然在待人接物和生活能力等方面都显得笨笨的,不过他待人非常诚恳,不知道底细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他便是中国的末代皇帝。
家父等第二批特赦人员在北京参观学习一段时间后,第一批特赦人员一年的劳动期已满,回到北京;第二批特赦人员接替他们去红星公社劳动1961 年 3 月,家父等人即将去红星公社,中央统战部把一、二批特赦人员召集到统战部开会会上,统战部长李维汉正式宣布:周恩来总理已亲自把第一批特赦人员溥仪、杜聿明、宋希濂等六人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工资由在乡下劳动时的每月六十元升至一百元这一安排7和待遇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溥仪听后非常激动,当场向主持的领导表示感激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般人都是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人,所以对他们而言,一百元工资已经能生活得不错了1962 年年初,家父等第二批特赦人员在公社劳动结束后,同样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任文史专员从此,家父便与溥氏兄弟成了同事,彼此的交往、接触也日益频繁了皇帝是最没用的人”安排在文史专员室的特赦人员除溥仪、溥杰之外,几乎都是曾经领兵打仗的原国民党的军政人员,独立生活能力8都较强;溥杰还好,他毕竟曾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了三年,也常常出去旅游,所以在照料自己生活方面比溥仪要强一些,加上他的日本籍妻子在他特赦不久就从东京来到北京,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最难的就要数溥仪了他三岁登基当皇帝,生活起居都是由别人给他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使在战犯改造所的时候,也是由一起关押的臣子或晚辈给他打饭、端水、洗衣物如今让他自己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确实成了个大问题政协领导考虑到这一点,就把溥仪一个人安排在政协机关后院的宿舍内居住,并专门指定一位姓赵的、家住机关后院宿舍的工作人员照料他的生活不过,溥仪为了表示自己已经放下了皇帝架子,总9想自己动手干点事可是,他不但不会做饭,甚至连去机关食堂打开水也做不好,不是灌得太满,烫了自己的手脚,就是灌满后,把暖水瓶的塞子落在食堂头几天,老赵不得不在自己家里招待他吃饭后来,溥仪看到杜聿明等人中午都是去机关食堂买饭吃,他便向老赵提出要自己去食堂吃饭老赵便帮他兑换了食堂的饭票、菜票,告诉他如何使用可他总是搞不清楚每次买饭、菜时,溥仪总是把所有的饭、菜票往窗口一放,让食堂的人自己拿因为当时饭、菜是分两个窗口卖,他常常是买了饭放在餐桌上,转身再去买菜,回来就忘了把饭放在哪个桌子上了,出了不少洋相因此他常常自嘲地说:“皇帝是最没用的人!”10两年后,在机关领导和大伙儿的帮助下,溥仪结婚了他这才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1962 年春,家父被安排到文史专员室工作时,我正在长沙读初三,还没有来北京家父一人被安排在西皇城根的一处属于机关宿舍的四合院内居住他那时才四十八岁,身强力壮,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不到两个月几乎把北京城区跑了个遍溥仪当时还没有再婚,很是羡慕家父能一人独自到处跑他也想到处去看看,但如果没人陪他出去,他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据说,有一次他随前去探望他的亲戚外出,上公交车时,为了表示文明礼貌,他就谦让地站在车门旁,让其他人先上结果,他把女售票员也当成了乘客,让她先上11售票员以为他是送人的,上车后,就把车门一关,让车开走了,搞得他的亲戚只好到下一站下车,再走回来找他所以,他平时从来不敢一个人外出游故宫,溥仪也要买票当时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副主任申伯纯是一位深懂统战意义的老革命,他对家父等文史专员都很关照为了让溥仪的业余生活丰富一些,他就让家父、杜聿明等几个尚没有家眷的在京的专员多陪溥仪出去玩玩家父等人也很乐意邀溥仪一块去游览,听他讲北京名胜古迹的典故据溥仪自己说,他住在故宫那么多年,就是闭上眼睛走,也知道是到了什么地方一次,家父、杜聿明等12邀溥仪去游故宫,他开始就有点不想去,家父说:“你是不是怕触景生情啊?”溥仪苦笑一下说:“去就去吧!”当家父在故宫门口买了门票,递给他一张时,他惊诧地说:“到这里来,我还得买门票?”家父等人不由一愣,但马上体谅到他的心情。
在溥仪的潜意识里,故宫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如今他回家看看,却还要买门票,在感情上似乎很难接受杜聿明见状,立即解释说:“现在故宫对外开放,所以来的人都得买门票,拿这笔收入作管理、维修故宫之用溥仪听后,半晌没有说话进了故宫后,他也是边走边沉思后来,有人问他,坐在金銮殿的大龙椅上舒服不舒13服时,他才笑笑说:“我那时还是三岁的小孩,哪会懂那么多!”此后他的话才慢慢地多起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说出,往左到什么地方,往右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等后来在御花园里坐下休息时,居然有人认出了他,大家慢慢地围了过来家父怕群众好奇,围住他问长问短,便提议早点回去打那以后,溥仪再也不愿去故宫,家父等人也不再邀他去了不过,后来家父还是陪他去过一次景山公园溥仪称“景山”为“煤山”,他说那是故宫过去堆煤渣的地方走到景山公园那棵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树下时,他停下来久久地打量那棵树,一言不发,在那里站了足有十来分钟,然后才走到旁14边的一块石头旁坐下,点上一支烟,吸了一口对家父说:“过去,是不会有人让我到这里来的今天看到这棵树,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啊!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下场大都是很悲惨的所以,崇祯皇帝自杀前,还亲手用宝剑去砍杀自己的儿女,要他们生生世世不再投胎到帝王家。
看起来很残酷,其实崇祯当时的心情不能为人们所理解他还说,自己当年被赶出故宫匆匆到了天津,后来又被日本人装入木箱,当货物一样吊到船上,离开天津去了东北,当了满洲皇帝;抗战胜利后,被俘到了苏联,又从苏联被押运回国……经过几次巨大的变迁,他悔恨自己投生到了帝王家,感觉真不如当一个普通老百姓好……15家父笑道:“有些末代皇帝也有好的结果啊!”溥仪连连摇头说:“哪有啊?南唐李后主被俘后,只因为填了一首《虞美人》的词,写了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便招来杀身之祸如果他仅仅是个词人,不知会填出多少绝妙的好词流传后世呢可惜,他却投错了胎,不幸生在了帝王家家父说,李后主是不识时务的典型春花秋月多少好景可以填词,他却偏偏要去怀念故国,不是自找死吗?溥仪听后,不满地把帽子往头上一戴,气愤愤地反驳说:“蜀后主刘阿斗被俘后,不是不怀念故国,还厚着脸皮讨好说‘此间乐,不思蜀’ ,不一样被害死?”接着他又滔滔不绝地历数了秦、16汉、隋等朝代的末代皇帝的悲惨下场后,冲家父补充一句说:“你没有当过皇帝,当然不会去研究这个问题喽!”说完,站起身来,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把帽子戴好,才笑着说:“我这个末代皇帝能有现在这样一个好下场,真是值得庆贺。
后来,他在文史专员办公室的学习会上又多次提到他那次参观景山公园的感想他觉得,作为一个末代皇帝,能够看到前一朝末代皇帝上吊的地方,是历史上不可能有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家父每提此事,都惋惜当时没有照相机,没能把溥仪站在景山歪脖树下的镜头拍下来这位便是过去中国的宣统皇帝”由于溥仪过去的特殊身份,前去采访17他的记者和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溥仪接待来访者,经上级领导批准,政协机关特意在距机关不远的东英冠胡同给他准备了一处独门独院的西式平房这里除了有宽敞的会客室、卧室、客房卫生间以及用人房之外,还有宽敞的走廊和种满松柏的大院子;同时,为了照顾他们夫妇的生活,还特意让以前照顾过他生活的老赵一家也搬到了他家院门旁的几间门房居住溥仪对此非常感激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也为了在接待来访者时不出什么纰漏,溥仪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当时有一些外国元首和政府要员访华时,一听说末代皇帝溥仪和曾经率领千军万马的统帅杜聿明等都被改造过来了,便都想见一见于是,溥仪和杜聿18明等人常常被邀请去接见外宾最初,周总理或政协领导向外宾介绍溥仪时说“这位便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时,他总是站起来,严肃地说:“过去的溥仪已经死了,今天是新生的溥仪!”搞得译者不知如何向外宾翻译。
后来,家父和杜聿明等人在学习会上建议他换一种说法,既能表达他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新人的意思,又能让人听得懂溥仪觉得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经过反复考虑之后,他终于琢磨出了一句较为合适的话来一次,周总理向一位外国元首介绍溥仪时说:“这位便是过去中国的宣统皇帝!”溥仪马上站起来大声回答道:“今日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溥仪!”19周总理和在场的许多人都为他鼓起掌来1963 年年底,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了第一、二、三批特赦留京人员和他们的妻子当时参加接见的还有中央统战部部长徐冰,副部长张执一、童小鹏及北京市统战部部长廖沫沙等人,傅作义、张治中夫妇作陪宴会前,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分别向专员们及其家属讲了话,询问了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并强调说,他们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写信给他俩宴会后,周总理正式宣布: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所有在京的特赦人员都可以带家眷先去东南等地参观游览一次,看看祖国大好山河的崭新面貌临别时,周总理还与所有与会者合影留20念,并且特意让溥仪、溥杰夫妇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一同站在前排多年来,家父和溥仪、溥杰一样一直把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挂在家中客厅的显要位置。
1964 年春,由二十几个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及家眷组成的“帝王将相”参观团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前往江南各地当时,家父在专员们中间年纪最轻,身体也最好,所以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