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分析—工商管理毕业论文.doc
26页德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 2012届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分析摘 要:作为现代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能给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经营绩效,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全面描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实证分析的理论现状,综合现有的研究状况,结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得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股权集中度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绩效财务指标产生正向影响,而股权制衡度强的公司,其绩效也会更佳但是薪酬与绩效考核委员会的设置情况没有起到应有的提高管理层积极性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最后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提高股权激励水平关键词:股权激励; 管理层持股比例; 公司绩效引言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发挥了应有效用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为了检验股权激励机制的效用,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国外多数研究肯定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而国内以往实证研究中,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相关的结论居多另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环境不同。
一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西方国家股权激励的理论与实证证明,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而我国大多数实证分析的结果是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或者没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说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仍然需要对管理层进行激励监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其理论意义在于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找到一个更加牢固的理论基础二)实际意义本文以市场中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管理层持股状况与经营绩效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绩效分析模型,这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制订战略发展规划优化股权结构改善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国家政府管理部门适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正处于转轨经济中的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完善针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 股权激励国内文献综述及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情况(一)国内文献综述与国外股权激励问题的研究相比,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即从1999年才开始对股权激励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似,一国的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研究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上,国内学者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实施效应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
1.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存在相关性李增泉(2000)研究表明,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提升显著正相关,但他的研究还指出了当前大部分公司高管人员实施股权激励的的持股比例都比较低,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刘国亮,王加胜(2000)将管理层持股比例和职工持股比例作为自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因变量,对他们之间关系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得出经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的结论[2]于东智,谷立日(2001)将1999年实施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得出结论高管层人员持股与公司绩效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不显著,即在统计学意义不满足显著正相关[3]吴淑棍(2002)对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和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总资产利润率ROA)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关系[4]张晖明,陈志广(2002)以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级管理人员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与高管层的薪酬待遇和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特别是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因变量的模型中,企业绩效与高管层的薪酬待遇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5]。
周建波,孙菊生(2003)通过考察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公司的治理特征和股权结构等因素,对经营者股权激励做相关实证研究,得出了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在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之前业绩普遍较高,并且创造性的提出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兼任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时,股权激励比例的增加与业绩的关系,要显著高于两个职位不是同一人兼任的公司[6]邱世远和徐国栋(2003)利用上市公司所有的经营者持股数据为样本,分析经营者股权激励比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高管持股比例高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比高管持股比例低的公司经营业绩好,而且这两类公司的经营业绩差异显著[7]徐莉萍、辛宇和陈工孟(2006)的实证结果则显示,对控股股东的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得出不同股权性质的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都具有积极效应[8]谢军(2007)对控股东的性质进行分类研究,比较不同的控股股东性质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法人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具明显大于流通股股东,国家股股东的权益激励介于两者之间[9]表1 相关性显著的理论研究参照表作者年份观点李增泉2000股权激励与公司的业绩提升显著正相关刘国亮,王加胜2000经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于东智,谷立日2001论高管层人员持股与公司绩效成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吴淑棍2002股权集中度和内部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性倒U型相关关系张晖明,陈志广2002企业绩效与高管层的薪酬待遇和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周建波,孙菊生2003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公司,在实行经营者股权激励之前业绩普遍较高邱世远,徐国栋2003高管持股比例高的公司的经营业绩比高管持股比例低的公司经营业绩好徐莉萍、辛宇和陈工孟2006不同股权性质的控股股东对公司绩效都具有积极效应谢军2007法人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具明显大于流通股股东,国家股股东的权益激励介于两者之间王书珍,李道芳2008实施股权激励后大部分公司的企业价值确实得到了增长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2008实行股票增值权公司的投资量较其他激励模式公司的投资量更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影响陈笑雪2009对高管人员的行为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王书珍,李道芳(2008)通过对我国己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公司的企业价值确实得到了增长[10]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2008)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之间交互作用及内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实行股票增值权公司的投资量较其他激励模式公司的投资量更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影响[11]陈笑雪(2009)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与董事会时,激励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12]2.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相关性许小年(1997)利用沪深两市300多家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对公司股本结构和公司效益进行统计,得出结论国有股比重高的公司效益较差,而法人股比重大的公司效益较好,个人股比重和公司效益基本没有关系[13]。
王战强(1999)利用1997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和公司业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997年底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仅为0.0052,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14]袁国良等(1999)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的经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而且,即使非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也非常低[15]魏刚(2000)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统计,发现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和“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结构不合理,年度货币收入偏低,高管层收入差异的原因主要还是在行业差异研究结论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并不存在“区间效应”;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水平与企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其所持股份存在负相关关系,并受所处行业景气度的影响[16]表2 不存在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参照表作者年份观点许小年1997国有股比重高的公司效益较差,而法人股比重大的公司效益较好,个人股比重和公司效益基本没有关系王战强1999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袁国良等1999非国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也非常低魏刚2000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水平偏低和“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周璐2006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对公司的业绩产生显著的影响王秋霞,陈晓毅2007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经济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反而有一定的下降,但下降并不显著申明浩,苏晓华2007企业财务风险与高管持股倾向存在负的线性关系,高管持股份额与企业激励效果(管理层努力水平)呈非线性关系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周璐(2006)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近五年的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情况,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各项业绩指标相关性,以及高管人员持股时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对公司的业绩产生显著的影响[17]王秋霞,陈晓毅(2007)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9家上市公司2005年及2006年的8个财务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这一时期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的经济绩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反而有一定的下降,但下降并不显著[18]申明浩,苏晓华(2007)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与高管持股倾向存在负的线性关系,高管持股份额与企业激励效果(管理层努力水平)呈非线性关系在目前我国企业的改制过程中,管理层由于收购资金匾乏,不太可能完全控股企业,所以存在一个现实的次优比例,可以最有效地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19]二)各种股权激励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应用情况我国正处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时期,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推进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实现国有资产安全退出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探索和试点工作。
应该说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的加快,股权激励近几年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从表2-3 中可以看到,一半以上实施的是管理层持股,占比57%,说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主要是激励人力资本特征明显的管理层,重点在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收购(管理层员工收购)也占到相当的比例,占比30%,说明将企业卖给管理层员工已成为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退出的有效途径当然员工持股业绩股票和管理层收购均为当前的主流模式,在上市公司中应用的比例相当高经营者持股中直接购股的比例也比较高,但由于其较多是直接持有发起人股或自然人股东,并不具有代表性 表3 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统计表股权激励模式上市公司家数比例(%)典型案例员工持股(ESOP)1413大众交通( 600611)大众科创(600635)金地集团(600383)丽珠集团(000513)管理层持股(MSO)业绩股票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