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吸痰和气护操作流程ppt课件.pptx

51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125371525
  • 上传时间:2020-03-17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44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吸痰和气护操作流程 1 吸痰操作流程 1 气切护理操作流程 2 目 录 CONTENTS 2 吸痰操作流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3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1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昏迷病人 2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3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4 目 录 CONTENTS 4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一 操作前准备 一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及吸痰的需要 病情 意识 生命体征 合作程度 双肺呼 吸音 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有无鼻中隔弯曲 是否有义齿 评估痰液的性质 量及颜色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 负压吸引装置 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病人的合作程度 并解释操作目的 注意事项 5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准备 护士 衣帽整洁 洗手 戴口罩 病人 了解并配合操作 环境 整洁 安全 6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4 用物 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数根 负压吸引表一个 贮痰罐一个 吸痰盘 灭菌注 射用水500ML一瓶 无菌巾一块 负压吸引管两根 听诊器一个 手电筒 一个 必要时准备压舌板 开口器 舌钳 棉签 口腔用药 7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二 操作过程 二 操作过程 1 吸痰前 听诊双肺呼吸音 连接吸痰装置 负压吸引管末端连接于专门的吸痰管上 预增氧 如有活动性义齿 将其及时取下 病人头部转向操作者 昏迷病人协助张口 8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吸痰时 打开吸痰包 讲吸痰管与负压引流管连接 取出无菌手套 戴在右手上 将无菌纸置于病人胸前人工气道的下方 用戴无菌手套的受取出吸痰管 并缠绕在手上 用左手打开负压开关 调节负压 0 02 0 04MPa 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用右手堵 开吸痰管末端的白色小孔 听到 嗤 嗤 声 吸痰管为白色透明管 目测官腔是否通畅 阻断负压 将吸痰管 插入口 鼻腔 打开负压 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 在痰液较多处做适当停留 吸痰过程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 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痰液的色 质 量 9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3 吸痰后 继续增氧 将吸痰管置入黄色垃圾袋 擦净口鼻腔分泌物 将负压吸引管冲洗干净 连接于专门的吸痰管 关闭负压 观察口鼻腔黏膜有无损伤 听诊双肺呼吸音 安置病人 10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三 操作后三 操作后 1 整理用物 2 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3 洗手 记录 四 总体评价 四 总体评价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净 气道通畅 缺氧改善 3 病人安全 11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五 质量标准五 质量标准 吸痰过程中 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痰液粘稠者可配合叩击 雾化吸入等方法 以提高吸痰效果 吸痰过程中出现猛烈咳嗽时 及时停止吸痰 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15秒 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遇有阻力时 应分析原因 不得粗暴操作 12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昏迷病人 一 操作前准备 一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患者 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 吸氧流量 呼吸道分泌物的量 粘稠度 部位 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危急状况可先不评估 2 告知患者家属 操作方法 目的 取得患者家属配合 3 洗手 戴口罩 4 备齐用物 放置合理 电动吸引器 治疗盘 无菌碗或盖罐 一只盛无菌 生理盐水 一只盛吸痰管数根 弯盘 镊子 纱布 压舌板 电筒 棉 签 听诊器 开口器 舌钳等 13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昏迷病人 二 操作过程 二 操作过程 做好准备 携用品至患者旁 核对腕带 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连接导管 接通电源 打开开关 检查吸引器性能 调节合适的负压 检 查方法正确 负压300 400mmHg 检查患者口腔 取下活动义齿 给予高流量吸氧 说明 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 开口器协助张口 舌后坠者使用舌钳 连接吸痰管 润滑冲洗吸痰管阻断负压 插管动作轻柔 敏捷 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 吸痰管上提吸痰 14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昏迷病人 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口 鼻吸痰更换吸痰管 观察患者面色及呼吸情况 吸痰时间不少于15秒 再次吸引时间间隔3 5分钟 吸痰毕 清洁并检查患者的口鼻 帮助患者恢复舒适的体位 15 经口 鼻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昏迷病人 三 操作后 三 操作后 整理用物 妥善处理用物 导管 贮痰瓶等 洗手 记录 签字 四 总体评价 四 总体评价 动作熟练 轻巧 稳重 准确 达到吸痰目的 病人无不良反应 16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一 操作前准备 一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及吸痰的需要 病情 意识 生命体征 合作程度 双肺呼 吸音 口腔和鼻腔有无损伤 评估痰液的性质 量及颜色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 负压吸引装置 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病人的合作程度 并解释操作目的 注意事项 17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目的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交叉感染 3 准备 护士 衣帽整洁 洗手 戴口罩 病人 了解并配合操作 环境 整洁 安全 4 用物 合适型号的密闭式吸痰管一根 吸痰管数根 负压吸引表一个 贮 痰罐一个 吸痰盘 灭菌注射用水500ML一瓶 0 9 生理盐水250ML一瓶 10ML注射器一支 无菌巾一块 负压吸引管两根 听诊器一个 手电筒一 个 18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二 操作过程 二 操作过程 1 吸痰前 听诊双肺呼吸音 连接吸痰装置 密闭式吸痰管一端与人工气道相连接 一端与负压吸引管 相连接 必要时预增氧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整理呼吸机管路 倾倒冷凝水 19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吸痰时 调节负压 0 02 0 04MPa 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用手按住吸痰管上的负压开关 听到 嗤嗤 声 吸痰管为白色透明管 目测管腔是否通畅 阻断负压 向人工气道内插入吸痰管 合适的吸痰深度 吸痰管插入至不 能再插时向上提1 2cm 打开负压 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 在痰液较多处做适当停留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 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和痰液的色 质 量 20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三 操作后 三 操作后 1 整理用物 2 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3 洗手 在特护单上记录护理措施 四 总体评价 四 总体评价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净 气道通畅 缺氧改善 3 病人安全 21 密闭式吸痰法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五 质量标准 五 质量标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密闭式吸痰管24 48小时更换一次 污染时更换 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15秒 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遇到阻力时 应分析原因 不得粗暴操作 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 吸痰管外径应 气管插管内径的1 2 吸痰过程中 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并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如需要进行人工湿化则通过绿色注水孔滴入 22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一 操作前准备 一 操作前准备 1 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及吸痰的需要 病情 意识 生命体征 合作程度 双肺呼 吸音 口腔和鼻腔有无损伤 评估痰液的性质 量及颜色 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 负压吸引装置 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病人的合作程度 并解释操作目的 注意事项 23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目的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准备 护士 衣帽整洁 洗手 戴口罩 病人 了解并配合操作 环境 整洁 安全 4 用物 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数根 负压吸引表一个 贮痰罐一个 吸痰盘 灭菌注射用水500ML一瓶 0 9 生理盐水250ML一瓶 10ML注射器一支 无 菌巾一块 负压吸引管两根 听诊器一个 手电筒一个 24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二 操作过程 二 操作过程 1 吸痰前 听诊双肺呼吸音 连接吸痰装置 负压吸引管末端连接于专门的吸痰管上 预增氧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整理呼吸机管路 倾倒冷凝水 25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2 吸痰时 打开吸痰包 将吸痰管与负压引流相连接 取出无菌手套 戴在右手上 将无菌纸置于病人胸前 用戴无菌手套的手取出吸痰管 并缠绕在手上 用左手打开负压开关 调节负压 0 02 0 04MPa 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 用右手堵 开吸痰管末端的白色小孔 听到 嗤嗤 声 吸痰管为白色透明管 目测管腔是否通畅 用左手按住呼吸机报警消音键 26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用左手分离呼吸机管路置于病人胸前的无菌纸上 阻断负压 向人工气道内插入吸痰管 合适的吸痰深度 吸痰管插入至不 能再插时向上提1 2cm 打开负压 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痰管 在痰液较多处做适当停留 10 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 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和痰液的 色 质 量 27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3 吸痰后 将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相连接 继续增氧 必要时吸引口 鼻腔分泌物 将吸痰管置入黄色垃圾袋 将负压吸引管冲洗干净 连接于专门的吸痰管 关闭负压 听诊双肺呼吸音 安置病人 28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三 操作后 三 操作后 1 整理用物 2 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3 洗手 记录 四 总体评价 四 总体评价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净 气道通畅 缺氧改善 3 病人安全 29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五 质量标准 五 质量标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 应先吸气管内 再吸口 鼻处 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15秒 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 遇到阻力时 应分析原因 不得粗暴操作 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 吸痰管外径应 气管插管内径的1 2 吸痰过程中 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并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30 相关知识 一 定义 吸痰法是指经口 鼻腔 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 预防吸入性肺炎 肺不张 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 法 31 二 并发症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 一 发生原因 1 吸痰过程中供养中断 导缺氧或低氧血症 2 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有氧气吸出 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 度较低的空气 导致吸入氧浓度过低 3 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堵塞和肺不张 导 致低氧血症 4 吸痰操作过程反复 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 使呼吸频率下降 引起缺氧 32 相关知识 5 患者有缺氧性疾病 操作前未增氧 吸痰时可带走氧气 致使吸痰后患 者缺氧 6 吸痰时负压过高 时间过长 吸痰管外径过粗 置管深度过深均可造成 低氧血症 7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在吸痰过程中脱机时间过长 二 临床表现 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 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 1 初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脉搏加快 脉率加快 血压升高 肢体协调 动作差等 33 2 缺氧进一步加重时 表现为疲劳 精细动作失调 注意力减退 反应迟 钝 思维紊乱似醉酒者 3 严重者出现头痛 紫绀 眼花 恶心 呕吐 耳鸣 全身发热 不能自 主运动和说话 很快出现意识丧失 心跳减弱 血压下降 抽出 张口呼吸 甚至呼吸停止 继而心跳停止 临床死亡 三 预防及处理 1 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选择适当 使其既能够将痰液吸出 又不会阻塞气 道 2 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 可暂停操作 让患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 续吸痰 34 3 刺激气道隆突处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 不宜反复刺激 4 吸痰不宜深入至支气管处 否则易堵塞呼吸道 5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患者脱机的时间过长 应少于 15秒 6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 科给予100 纯氧3分钟 7 尽量避免护士工作繁忙而未及时给患者吸痰 8 吸痰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9 已发生低氧血症患者 立即加大氧流量或给予面罩加压吸氧 酌情适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