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冈上肌损伤.ppt
19页第一节 冈上肌损伤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针刀中心解剖结构解剖结构n n冈上肌冈上肌n n起于冈上窝起于冈上窝n n止于肱骨大结节上分止于肱骨大结节上分n n外展肩关节外展肩关节n n肩关节外展活动开始肩关节外展活动开始 1515度的发动者度的发动者 解剖结构解剖结构n n肩胛上神经肩胛上神经n n臂丛上干的分支臂丛上干的分支 n n肩胛横韧带下方经过肩胛肩胛横韧带下方经过肩胛 切迹入冈上窝切迹入冈上窝 n n绕肩胛颈下方至冈下窝绕肩胛颈下方至冈下窝 n n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支配冈上肌和冈下肌n n神经末梢的分布则紧贴骨神经末梢的分布则紧贴骨 面,故当冈上肌或冈下肌面,故当冈上肌或冈下肌 损伤粘连时,压迫了肩胛损伤粘连时,压迫了肩胛 上神经的末梢而产生剧烈上神经的末梢而产生剧烈 疼痛 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n n冈上肌腱经常处在肩峰冈上肌腱经常处在肩峰 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与肱骨大结节的挤压、 摩擦与撞击之中,故此摩擦与撞击之中,故此 肌腱的变性与钙化十分肌腱的变性与钙化十分 常见n n冈上肌常因体力劳动,冈上肌常因体力劳动, 上肢突然猛烈外展而损上肢突然猛烈外展而损 伤或撕裂,严重者冈上伤或撕裂,严重者冈上 肌腱可断裂。
肌腱可断裂n n撕裂的部位多在肱骨大撕裂的部位多在肱骨大 结节以上结节以上12.5mm12.5mm处,处, 即经常受到撞击的腱末即经常受到撞击的腱末 端,此处便是冈上肌肌端,此处便是冈上肌肌 腱的高应力点腱的高应力点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n n冈上肌受肩胛上神冈上肌受肩胛上神 经支配,该神经来经支配,该神经来 自自C5-6C5-6节段,当颈节段,当颈 椎病波及该节段时椎病波及该节段时 ,则会引起冈上肌,则会引起冈上肌 的放射性疼痛、酸的放射性疼痛、酸 麻胀感等症状麻胀感等症状n n当有冈上肌损伤症当有冈上肌损伤症 状时,亦应考虑是状时,亦应考虑是 否与颈椎病有关否与颈椎病有关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 n n病史病史n n急性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损伤史急性外伤史或慢性积累性损伤史n n肩部外展起动时用力过度,或经常作肩关节外展活动,摔跤、抬重物或肩部外展起动时用力过度,或经常作肩关节外展活动,摔跤、抬重物或 其他体力劳动而损伤,或外感风寒而引起冈上肌急、慢性损伤,创伤性其他体力劳动而损伤,或外感风寒而引起冈上肌急、慢性损伤,创伤性 炎症,加速冈上肌退变炎症,加速冈上肌退变 n n多发于多发于50-6050-60岁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
岁中老年人,体力劳动者多见n n疼痛疼痛n n肩上部、肩外侧疼痛肩上部、肩外侧疼痛n n可向颈部及上肢桡侧扩散,肩关节外展活动时痛剧可向颈部及上肢桡侧扩散,肩关节外展活动时痛剧 n n与颈椎病鉴别与颈椎病鉴别n n活动受限活动受限n n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主动外展时症状加重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主动外展时症状加重n n压痛压痛n n肱骨大结节顶部及该肌腱增粗、变硬、无弹性或弹性差肱骨大结节顶部及该肌腱增粗、变硬、无弹性或弹性差 n n肱骨大结节或肩峰下压痛,可触及痛性硬结,越是病重,其硬结愈明显肱骨大结节或肩峰下压痛,可触及痛性硬结,越是病重,其硬结愈明显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n n疼痛弧疼痛弧n n当肩关节外展至当肩关节外展至6060度度- - 120120度时,可引起肩部疼度时,可引起肩部疼 痛n n当肩外展在当肩外展在0-600-60度时,度时, 大结节仍在肩峰下,肌大结节仍在肩峰下,肌 腱尚没有被挤压;腱尚没有被挤压;n n当肩外展当肩外展120120度以上时,度以上时, 肱骨大结节已深入肩蜂肱骨大结节已深入肩蜂 下,对肌腱反而没有压下,对肌腱反而没有压 迫;迫;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n n撞击试验撞击试验 n n检查者一手固定检查者一手固定 肩胛骨防止旋转肩胛骨防止旋转 ,另一手抬起患,另一手抬起患 侧上肢做前屈及侧上肢做前屈及 外展动作,使肱外展动作,使肱 骨大结节与肩峰骨大结节与肩峰 撞击,疼痛者为撞击,疼痛者为 阳性。
阳性n n病程长者,可见病程长者,可见 冈上肌萎缩冈上肌萎缩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n n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n nX X线片有时可见到冈上肌钙化、喙突骨质增生线片有时可见到冈上肌钙化、喙突骨质增生 的表现亦可有骨质疏松、密度不均等改变亦可有骨质疏松、密度不均等改变针刀治疗针刀治疗 n n1.1.体位体位n n侧卧位、俯卧位均可,体位应舒适稳定侧卧位、俯卧位均可,体位应舒适稳定n n由于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关节外侧缘的肱骨头外由于肱骨大结节位于肩关节外侧缘的肱骨头外 侧上方,如单独处理此点以侧卧位为佳如仅侧上方,如单独处理此点以侧卧位为佳如仅 在冈上窝施术,病人采取俯卧位最佳、舒适而在冈上窝施术,病人采取俯卧位最佳、舒适而 稳定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2.2.体表标志体表标志n n肩峰肩峰n n肩部外侧的最高骨点肩部外侧的最高骨点 ,可沿肩上部皮肤向,可沿肩上部皮肤向 外侧滑动扪摸即可触外侧滑动扪摸即可触 到n n肱骨大结节肱骨大结节n n位于肩峰下外方,肩位于肩峰下外方,肩 部外侧面,肱骨上端部外侧面,肱骨上端 、肱骨头的前外方突、肱骨头的前外方突 出的骨点为肱骨大结出的骨点为肱骨大结 节。
节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3.3.定点定点n n冈上窝压痛点此处冈上窝压痛点此处 的痛点多在肩胛切的痛点多在肩胛切 迹两侧的骨突上,迹两侧的骨突上, 可定可定1-31-3点n n肱骨大结节上分点肱骨大结节上分点 可定点于压痛点上可定点于压痛点上 ,定,定1 1点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4.4.消毒与麻醉消毒与麻醉n n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n n局麻:局麻:n n首先扪清痛点的骨凸,以手指压住;首先扪清痛点的骨凸,以手指压住;n n其次,注射针长轴应与背部平面几乎平行,并直指其次,注射针长轴应与背部平面几乎平行,并直指 痛性骨点针头由指旁刺如,直达冈上窝的骨面上痛性骨点针头由指旁刺如,直达冈上窝的骨面上 ;;n n再次,确认回吸无血、无气再次,确认回吸无血、无气( (即未进入胸膜腔即未进入胸膜腔) )方可方可 注入麻药注入麻药 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5.5.针刀操作针刀操作n n冈上窝点冈上窝点n n一手拇指按住痛性结一手拇指按住痛性结 节的骨面,刀口线与节的骨面,刀口线与 冈上肌纤维平行,刀冈上肌纤维平行,刀 体与背部皮面几乎平体与背部皮面几乎平 行,快速刺入皮肤,行,快速刺入皮肤, 直对痛性结节骨面刺直对痛性结节骨面刺 入,深度达骨面。
入,深度达骨面n n先纵行疏通,后横行先纵行疏通,后横行 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剥离,刀下有松动感 后出刀针刀治疗针刀治疗n n肱骨大结节上份压痛点肱骨大结节上份压痛点n n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刀体与上肢呈刀口线与上肢纵轴平行,刀体与上肢呈135135度度 角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肱骨大结角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肱骨大结 节骨面n n然后将刀柄向肢体远端倾斜,使刀体与肱骨头然后将刀柄向肢体远端倾斜,使刀体与肱骨头 骨面平行骨面平行( (约与上肢为约与上肢为9090度角左右度角左右) ),推进针刀,推进针刀 ,穿过冈上肌腱,有落空感,行纵行疏通,,穿过冈上肌腱,有落空感,行纵行疏通,n n再调转刀口线放行,在肩峰下囊与冈上肌腱融再调转刀口线放行,在肩峰下囊与冈上肌腱融 合处,再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合处,再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 感后出刀感后出刀 手法操作手法操作n n病人端坐位,臂外展伸平,医生将双手放病人端坐位,臂外展伸平,医生将双手放 于臂上,病人用力做臂外展,以对抗医生于臂上,病人用力做臂外展,以对抗医生 手的下压力,重复二、三次即可手的下压力,重复二、三次即可。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n n冈上窝下面为肩胛骨面,冈上窝骨面较冈冈上窝下面为肩胛骨面,冈上窝骨面较冈 下窝小得多,且皮下组织和肌丰厚,不易下窝小得多,且皮下组织和肌丰厚,不易 清晰触及骨面,应予注意清晰触及骨面,应予注意n n在俯卧位定点时,应在肩胛冈上方,与背在俯卧位定点时,应在肩胛冈上方,与背 部平行的方向扪压骨性痛点部平行的方向扪压骨性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