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分析指标设计参考.docx
7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分析指标设计一、人员数量指标1、期初人数 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2、期末人数 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3、统计期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 甘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初人数 +月末人数) 吃季平均人数 =(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七年平均人数 =(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T2 或: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 和)tB4、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 人力资源变动5、 人员流动率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流动率 =(报告 期内流入人数 +流出人数) 甘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 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 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 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若 流动率过大, 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 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而且导致企业 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 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
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 白 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6、 净流动率 净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 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聘用的人数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逐计期平均人数)X100%分析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 发展的企业, 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 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 其净流 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 三者相同7、 离职率 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 括内退和退休人员离职率二离职总人数 锁计期平均人数X1O%=(辞职人数+辞退人数+ 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 哦计期平均人数X100%离职率可用来 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 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 8%8、 非自愿性离职率 当企业解聘员工或终止员工工作时,就发生了非自愿 性的员工流失 其主要表现为: 某员工因不能完成本职工作, 不能达到绩效标准,或有严重的或故意的错误行为, 不再满足运作要求而引起的员工流失。
非自愿性 的员工流失包括下岗、裁员、辞退、因员工死亡或终生残疾等导致合同失效等 非自愿性离职率二[(解聘员工人数十因残疾而离岗人数+下岗人数)锁计期平均 人数]> 100%对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数据的分析,有利于辨识员工主要的离职 原因,较低的非自愿性员工离职率有利有弊 可以通过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转 换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业绩和生产力问题9、 自愿性离职率 是指自愿离开企业的员工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自愿性员工离职率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境况、 公司的 内部环境、行业的趋势和宏观的经济形势等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二(自愿性离 职的员工人数 锁计期平均人数)X100%如果某一企业有较高的自愿性的员工 离职率,可能是不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反映, 或者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奖励计划没 有被恰当地评估, 以及领导不力也会造成该比率的上升, 也可能是该企业应该对 招聘程序进行彻底地检查以确保工作岗位和雇佣员工的能力相匹配10、 人力资源新进率 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然后 乘以100%新进率=(新进人数八统计期平均人数)100%11、 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
知识型员工离职率二报告期内知识型员工离职人数 甘报告期内知识型员工平均人数所谓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员工, 他们通过自己的 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工 程人员、测试人员、 高新技术质检人员、 工艺人员以及市场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 员工都属于知识性员工的范畴12、 内部变动率 是指报告期内单位内部岗位调整、 内部调动的人数同总人数的比例内部变动率 =(单位内部岗位调整人数 +单位内部调动人数) 甘报告 期内员工平均人数二、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也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和审核, 只有对企业现 有人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的各项计划才有意义1、 人员岗位分布 是指按照特定的岗位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岗 位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任何企业的人员都可以分成五大 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后勤人员),管理 人员又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 理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又包含研发人员、工程人员、测试人员、质检人 员、工艺人员,市场人员包括销售人员、营销人员、市场技术支持人员;生产人 员包括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后勤人员指招待员、清洁工、司机等。
2、 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2.1 人员学历分布 是指按照学历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 工的最高学历情况统计 包括各学历层次相应的人数以及相应的比重 员工学历 是指已经正式获得国家承认的最高毕业文凭学历 人员学历分为博士、 硕士、本 科、大专及大专以下五个层次2.2 人员第一学历分布 是指按照学历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 岗员工的第一学历情况统计 包括各学历层次相应的人数以及相应的比重 所谓 “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全日制教育的学历, 也就是要排除自考等其他形 式的在职教育 第一学历,即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被某一 学校录取,经修业期满所取得的文凭 除此以外诸如通过自学考试、 函授、电大、 成人高考、脱产进修等途径所取得的学历,即为第二学历、第三学历了2.3 平均教育年限 是指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接受学历教 育的年数的平均值平均教育年限 = 刀每位在岗员工接受学历教育年数 林岗员 工人数( 1)博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 22 年,硕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 19 年,本科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 16 年,大专代表受教育年限为 15 年,大专以下 代表受教育年限为 1 2 年。
其中,大专以下中的初中、 小学文凭也按照 12 年处理 2)一般情况下,平均教育年限与员工的素质水平成正比员工平均教育年限 越高,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高,反之,员工平均教育年限越低,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低同时,平均教育年限间接反映了企业(部门)的 人员工作能力的潜力3、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3.1 人员年龄分布 是指按照年龄区间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实有人 员在各年龄阶段相应的人数以及比重 1)年龄区间划分为 25 岁以下、 26 岁 -35 岁、 36 岁- 45 岁、 45 岁以上四个区间 2)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 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 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 或者将年龄分 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 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 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 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 3)对年龄分布进行分析, 可以判断人员是否年轻化还是日趋老化, 人员的稳定性和创造性, 人员吸收新知 识、新技术的能力, 人员工作的体能负荷和工作职位或职务的性质与年龄大小的 可能的匹配要求。
以上四项反应情况, 均将影响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 企 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 45 岁以上的高龄 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 36 岁- 45 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 20 岁- 35 岁的低龄员工3.2 平均年龄 是指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年龄的平均值 一般情况, 平均年龄与员工知识更新速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成正比 平均年龄越小,员工知识更新速度越快,知识结构层次更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强,企 业的知识资源也就更为丰实3.3 人员工龄结构分析 是指按照工龄区间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实 有人员在各工龄阶段相应的人数以及比重 1)工龄指标为员工在公司工作工 龄,截至日期为报告期期末,工龄超过半年按一年计算,半年以下按半年计算 通常工龄越长代表员工忠诚度越高,经验越多,工龄区间划分为 5 年以下、 5 年 - 10 年、10 年- 15 年、 15 年 -20 年, 20 年以上五个区间3.4 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3.4.1 人员职称结构分布 是指按照职称体系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 各职称等级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职称结构分为初级、 中级、 高级和教授级四个等级3.4.2 人员技术等级分布: 是指按照技术等级体系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技术等级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职称结构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三、人力资源运作能力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 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 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 央行会有紧 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 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 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CPI 升高则货币购买力下降,企业在调整薪酬时应该适 当考虑此因素4.2 内部薪酬指标4.2.1 工资总额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所有实有员工的应发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二11 + 12 ??•・•?+ In o其中,In是报告期该企业某位员工的应发工资4.2.2 人均工资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平均每位员工的工资额人均 工资二报告期内工资总额 孑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1)人均工资的统计,一般 可以结合员工分类统计数据, 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时间跨度统计, 这样就可以通过 二维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4.2.3 知识型员工工资总额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工资 总 额4.2.4 知识型员工工资比重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工资 总额占企业(部门)实有员工工资总额的比重知识型员工工资比重二知识型员 工工资总额命有员工工资总额4.2.5 年工资总额增长率 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工资总额同上年度相 比所增加的比例年工资总额增长率二报告年度工资总额 十上年度工资总额X100%— 14.2.6 年人均工资增长率 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人均工资同上年度相 比所增加的比例年人均工资增长率二报告年度人均工资 十上年度人均工资X100%— 1一般情况下,同期工资增长率应该比销售收入增长率小如果同期 工资增长率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表明工资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 度,企业的人力成本增长过快4.2.7 保险总额 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其所有员工按法规所缴纳的 社会保险的费用总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