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37159354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57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1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朝: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古诗简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近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心情,情意恳挚第二首诗中写到烟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发髻,于是化用刘禹锡诗句,表达对“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另一番景致的向往全诗风调清新明快,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展望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境界雄奇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翻译/译文  其一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其二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注释  ⑴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⑵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⑶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⑷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⑸川:这里指洞庭湖  ⑹“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wǎn)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鬟(huán):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⑺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⑻银山:一作“银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作者晚年时期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进入了一向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到了元符元年(1098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在被流放的六年中,他处逆境而不屈,安然度之元符三年(1100年),被放还他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出四川崇宁元年(1102年),他赴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从湖北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这时,他已被贬七年,流转在四川湖北一带,环境非常恶劣,又到了对于古人来说算是高龄的五十七岁据任渊所作黄庭坚诗谱,此二诗手迹有跋云:“崇宁之元(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鉴赏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

      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

      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作者简介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2  登岳阳楼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⑥老病:年老多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⑦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⑧凭轩:倚着楼窗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赏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

      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5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6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7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4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31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0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8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2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3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29份).docx 三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专项练习题(每日一练共15份).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