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涅长诗特色.doc
7页海涅长诗特色海涅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虽说是“童话”诗,但同普希金的《金鱼和渔夫的故事》一类“童话诗”是不同的,并非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它从各方面描写了德意志国民性的种种相,是一种供“孩子们的父母、师长,以及教育家、童话作家来参考”(鲁迅)的书海涅这本并非“童话诗”的“童话”诗,从内容上说,是讲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它由封建旧制度与反动教会所统治;加之民族分裂、军国主义与战争、严酷的思想控制,笼罩着全德意志;还有资产阶级市侩的因循守旧、妥协欺骗——使得德国黑暗阴冷得象处在严寒的冬天;德国的现实,虚幻、畸形得象是童话里的世界总之,是说德国是一个冬天的童话,并非说这本诗是童话但是这本“童话”诗,既然用童话形式来描写德国的现实和表述诗人的观感,因此,在形式上,它也就具有“童话诗”的一些基本特点童话诗”和童话一样,最突出的特点和核心是幻想孩子们最富于幻想,他们的幻想是奇妙的、美丽的有许多童话纯然描写幻想世界海涅的“童话”诗在描绘处在中世纪朦胧中、荒谬得如童话世界的德国时,自然把它写得如畸形的幻想其中,想象与虚幻的图景非常丰富而神奇海涅用童话形式写德国,揭露它的真实谜底,不是给儿童们以宽慰和欣悦,而是为了通过检查,得到出版,不得不把“不适应德国气候的地方加以冲淡和删削”,而给赤裸的思想遮盖上童话的“无花果叶”。
因此,海涅“童话”诗中的幻想,不是作为艺术构思的整体图景(如普希金的“童话诗”那样)出现的它是作为艺术手段,以个别的插入的方式出现的当可以直接写德国现实时,海涅就逼真而确实地描绘秋景、街道,以及税关检查、骑兵巡逻、汉堡市井的世态画而一旦需要“无花果叶”和写得更神奇美妙时,幻想的图景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见,海涅“童话”诗中的幻想又有别于一般“童话诗”的幻想,它是海涅所运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中的一个因素在形式上的表现构成海涅“童话”诗的幻想的样式与手法是多样的海涅善于把理想的境界具体化作为一个进步的、革命的诗人,海涅在痛恨德国丑恶的现实的同时,幻想着一个消除剥削、人人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幻想是反对宗教宣传中让人今生忍受苦难而灵魂会达到彼岸的说教的,它是早期社会主义理想的合理体现海涅用具体形象使理想境界成为可感可触的图景他“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天上的王国人人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人人过幸福生活,物质极大的丰富活着有享不尽的“面包,玫瑰,常春藤,美和欢乐,甜豌豆”;死了,长出翅膀到天堂去同天使与麻雀一同吃蛋糕和点心这种具体化的理想世界,真有些儿童的幻想情趣难怪鲁迅先生多次讥笑这种类似的幼稚。
海涅还善于把现实并不存在的、只属于意识联想的东西,用幻想的形式在抒发观感中展现为非常形象的东西诗人来到亚琛城这个“无聊的巢穴”,他看到可憎的教堂,可厌的普鲁士军人,可痛恨的普鲁士大鹰国徽,对于后者,诗人意识中出现联想,发生诅咒:一旦你落在我的手中,你这丑恶的凶鸟,我就揪去你的羽毛,还切断你的爪把你系在一根长竿上,长竿在旷远的高空竖立,唤来莱因区的射鸟能力,来一番痛快的射击谁要是把鸟射下来,我就把王冠和权杖授给这个勇敢的人!向他鼓吹欢呼:“万岁,国王!”这里联想得自由而美妙诗人象纯真的孩子们一样,对着鹰徽咒骂,进而联想到射鸟,联想到对射手吹喇叭欢呼着实有点“意识流”的味道从观(看到大鹰国徽)到感(把诅咒普鲁士国家寄托在咒骂大鸟上),从感(撕毛斩爪)到想(竖竿射鸟比赛、欢呼胜利者),过渡得自然,联想得合理把联想中的图景,自然地写成好似现实即发生的真实生活,不能不说海涅真是一位善于幻想的童话诗人描写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幻景,也是海涅“童话”诗中最有童话色彩的幻想成分海涅在长诗中,不是一般把莱因河比作老人,从而写它历经沧桑,看到法国人在拿破仑率领下打进来又退出去,看到德国莱因区从一度朝气蓬勃,恢复到死气沉沉。
写这些时是诗人在港口堡垒附近,寂静的月光中漫游,听到水底深处,传来老人的轻咳和幽怨呻吟莱因老人在含泪仰望天空,为吞下了一百多艘船的石头而怨恨,他哀诉、愤怒,一幅幻景呈现在诗中诗人在诗中表达他的“思想要成为行动”、要付诸于实践的观点,便把自己分为两个人:一个是思想者,一个是实行者;一个是法官,在裁判,一个是刑吏,在处决;一个思想到了哪里,一个就做到了哪里这种抽象的观念,被诗人化作了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而逻辑上有深刻寓意的幻景他说他的护身精灵、“一个乔装假面的客人,阴森森站在我的后边,”这个刑吏矮胖、眼如亮星,斗蓬下暗握利刀我不见这个奇异的伙伴,已经有许多的岁月我忽然又在这里遇见他,在科隆幽静的月夜我沿着街道沉思散步,我见他跟在我的后边,他好像是我的身影,我站住了,他也停止不前诗人用手指蘸着裂开的心胸的血,涂在仇家门上,他的护身精灵便去执行诗人的思想,“远处就响起一声丧钟,如泣如诉,哀婉而轻细月夜里在大街小巷或广场上,这一对伴侣在巡游复仇在教堂里,诗人叱喝三个圣王的枯骨,让他们滚开,否则就使用暴力剷除反动的教会, 我这样说,我转过身来,我看见默不作声的伴侣,可怕的刑刀可怕地闪光,他懂得我的示意。
他走过来,举起刑刀,把可怜的迷信残骸,砍得粉碎,他毫无怜悯,把他们打倒在尘埃这些幻景,似乎是梦,似乎是现实,但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是想象诗人把抽象观念加以形象化的幻想能力,是相当高超的移情于事物,涂上泛神的色彩,变幻人对这些被拟人的事物的印象,会构成奇妙的童话的色调安徒生在《卖火柴的小孩》中让小女孩幻觉那只烤熟的、背上带着餐具刀叉的鹅,蹒跚向她走来,确实满足了儿童的心理其实,在这之前,海涅在他的“童话”诗中,就如此写道:香肠在滚油里欢呼!穿叶鸟,虔诚的小天使,经过煎烤,拌着苹果酱,它们向我鸣叫,“欢迎你!”桌上还有一只鹅……,她凝视着,这样意味深长,这样亲切、忠诚,这样伤感!她确实有一个美的灵魂,可是肉质很不嫩软这是游戏诗吗?这里“鹅”是说在座有曾经爱过海涅的蠢女人吗?都不确切海涅远离祖国多年,回国后,吃饭时想起家乡的菜肴、母亲的烹调,于是象孩子一样欣赏那酸菜的香味、爱恋那故国可贵的而又可口的食品,于是使各种菜肴都有了生命,把欢快也移到了这一切都有灵魂的晕腥禽肉上这种欢乐与幻想,真是地地道道的童话式的海涅并不总是把幻想与想象世界写得那么朦胧迷离,而且也常用写实的笔调把幻想的东西刻划成真实的现实世界,把可能与不可能交融在一起,把现实与幻想浇铸成整体,以致使人分不清哪是真实生活,哪是虚拟的幻影,这点,在写汉堡守护女神的四章最为突出。
诗中说,诗人来到汉堡自由市,被出版商的莱因酒灌得似醉非醉,燃起寻找爱情的需要,他认为女人都很美,在妓女云集的一条街上,我在闪烁的月光里,看见一个庄严的女人,一个胸膛隆起的妇女她的圆面庞十分健康,土耳其蓝玉象她的双瞳,面颊象玫瑰,嘴象樱桃,……诗人用鲜艳的油画的彩笔,描绘这位庄严妇女的衣着、面貌、躯体的美,一切都是严格的写实的而在二人交谈中,那妇女微笑着说,她是正派的淑女,不是人们要找的那种妓女她表明自己是汉堡的守护女神汉莫尼亚诗的图景一下子进入了幻想境界接着,女神领诗人去她家作客,上的是“门洞里狭窄的楼梯”,进的是“小屋”,柜橱上和床头上放挂的是诗人的小象,象普通的小市民人家一样又是现实的、真切的诗人同女神对话、谈心,表述自己爱祖国的感情女神给他煮茶、注甘蔗酒,头靠着诗人肩上,一股蜜意柔情,和现实的谈恋爱的男女一样;而讨论起德国的政治、经济、法庭、历史、诗歌来,读者又绝不当艳遇奇情的幻象看女神喝甘蔗酒,两颊发红,忧郁地说起她的身世:母亲是易北河大头鱼女王,父亲查理曼大帝遗留下了魔椅,诗行又进入幻象海涅还用幻象中的幻象,写出人间奇异的场景:那就是诗人被哄得将头伸进魔椅坐垫下的圆洞口去嗅德国的未来,闻见了象搅动的三十六个类坑(暗指当时德国分裂成的三十六个邦)一模一样的奇臭;以及汉莫尼亚狂歌中唱的,在诗人与女神盛大婚礼上检查官用他删剪诗人诗稿的大剪刀,一下扎进诗人的肉里。
这里又毫无现实真实的意味,纯然是浪漫主义的虚拟,它将封建德国的恶劣未来和庸俗市侩迷惑诗人及诗人被刀扎而幻觉转为清醒,全以幻想形式展现了出来海涅就这样把真实的与虚拟的、现实的与幻想的交融在一起儿童的天性是欢乐的、乐观的,幽默与滑稽会引逗他们发出天真的笑,他们欢迎童话故事中的欣喜的因素从这一点上说,海涅的“童话”诗同普希金的《神甫与长工巴尔达》一类童话诗有相同之处海涅在描绘现实图景或幻想图景时,出自于对德国现实的憎恶与厌弃,他常常给他的愤怒抨击与斥责,穿上讽刺的外衣,用幽默与滑稽的形式来嘲笑、揶揄、挖苦那些落后的反动的事物海涅最常用的讽刺手法是夸张夸大的漫画的形象不仅使儿童,而且会使成人忍俊不禁海涅笔下普鲁士军人的丑态是那么异常生动而可笑:仍旧是红色的高领,仍旧是灰色的大氅,……仍旧是那呆板的队伍,他们的每个动转,仍旧是形成直角,脸上是冰冷的傲慢迈步仍旧象踩着高跷,全身象蜡烛般地笔直,曾经鞭打过他们的军棍,他们好象吞在肚子里……长的髭须只不过是,辫子发展的新阶段:辫子,他过去垂在脑后,如今垂在鼻子下端骑兵载着尖顶盔,那“盔的钢尖顶指向苍天”,这风度使人联想到中世纪骑士的浪漫谛克,然而,我担心,一旦暴风雨发作,这样一个尖顶就很容易把天上最现代的闪电,导引到你们浪漫的头里!海涅笔下的德国军人象由棍子在内脏支撑的傀儡。
那折线式的漫画动作,鼻下吊着辫子的夸大形象,看了令人喷饭海涅先捧着那盔尖到浪漫谛克高雅的程度,再异常不调协地说它成了招惹现代闪电的避雷针,这就讥诮戏谑得入木三分,让人读来,感到讽刺得痛快淋漓与此类似,如红胡子大帝的形象(他靠着石桌,手托着头;胡子一直拖到地,红得象熊熊的火焰;他象古董收藏家一样欣赏自己的破铜烂铁;对着马匹,喜悦得搓着手;听到说“规罗亭刑”而止步、瞠目、咆哮)、汉诺威国王的形象(担心自杀;悲哀地蜷曲在壁炉旁;给狗煎洗肠子的药)、汉堡市民的形象(年老色衰的交际花依然涂脂抹粉,黑假发衬白牙,象只勾魂鸟;市民如走动着的废墟)都很滑稽可笑诗人讽刺德国的腐败时,还常用衬托的事物、选择挖苦的字眼,如写亚琛街上,狗都感到无聊,它们请求,做出婢膝奴颜:“啊外乡人,踢我一脚吧,这也许给我们一些消遣”用狗的无聊衬托德国的令人腻烦,用狗请生人踢衬托狗的无聊,一层层托起诗人对腐败社会的讽刺,也衬出了德国生活的特征异常不调协的比喻,故意的反话,曲折委婉的说法,都会突出对象的本质,引起读者的笑意海涅幽默的、滑稽的语言是丰富的海涅写他回故国的喜悦,在泥泞而满是粪便的路上,马摇摆它们的尾巴,象旧相识一样亲热,它们的粪球我觉得很美,有如阿塔兰特的苹果。
这里,拉车的马与古代美女、甜美的苹果与粪球相去万里,比方得如此故意不调协,却强调了诗人对故国的爱,写出了公路的实况这种比方,显示着诗人强烈的幽默感海涅把在莱因区吃得肥胖的德国骑士初来时的瘦比作“纺锤”,把大火后的汉堡比作“鬈毛狗”,把汉堡市民比作“废墟”、“牛”、“鹅”、“勾魂鸟”把毫不关联的喻物与被喻物连在一起,造成了一种滑稽的印象海涅揶揄关税检查员说,打开箱子是找不到违禁书的,“私货,都在我的头脑里藏着”,那些该没收的书多得已经在头脑中变成鸟窝了这里,故意说实话,然而,检查官岂能钻进头脑里去没收禁书?这就讽刺得反动派啼笑皆非表彰反动的、落后的事物,也是反话,也是曲折的说法,形成故意的戏谑聪 明人听得出是在挖苦,蠢人反而会沾沾自喜,显得更为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