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省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含解析.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ligh****329
  • 文档编号:595269917
  • 上传时间:2024-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7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楚君熊渠公然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从楚成王开始“结旧好与诸侯,使人献天子”;到楚庄王时,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轻重该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楚国国力日益强盛 B.楚国逐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C.楚国中原交往密切 D.西周时期礼乐制度彻底崩坏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产生了金属货币,并且得到了不断地推广和发展,出现了逐渐取代贝币等实物货币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铸造技术日渐成熟 B.分裂割据的变局C.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D.统一进程的加速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下列主张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为政以德” B.隆礼重法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4.始皇将自己的语言行动、使用器物都规定了专有名称,如车马衣服器械称“乘舆”,他所到之处称“幸临”这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确立 B.神权与皇权相结合C.皇帝独尊的地位 D.家天下制度的形成5.汉武帝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情况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这促使汉武帝寻求建立一种更完备的制度来加强对地方郡国的控制这一“更完备的制度”是A.十三州(部)刺史 B.察举制C.盐铁官营制度 D.推恩令6.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 B.孝文帝改革的影响C.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7.唐玄宗即位后,“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唐玄宗的举措①导致外重内轻局面出现 ②是休养生息政策的贯彻③有利于国家吏治的清明 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唐代的三省体制相当成熟,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表明A.唐朝时三省掌握了实际统治权 B.唐朝皇帝的决策权受到了限制C.唐朝时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 D.唐朝皇帝被剥夺了最高决策权9.唐初,政府规定成年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帛或布匹代役,称为“庸”庸制的实施说明A.唐初自耕农经济盛行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C.唐朝的兵源十分充足 D.唐朝农民负担较轻10.唐代玄奘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该书A.记述了佛教在各地传播 B.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C.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 D.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11.王安石认为“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为此,王安石A.改革科举制度 B.颁方田均税法C.行农田水利法 D.实施了青苗法12.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夺取燕云十六州失败 B.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 D.南宋政权被契丹所灭13.下图画着一位异域装束的高鼻深目者向唐朝献贡,贡品是一头长角怪羊,此画无作者款印,金章宗完颜璟作瘦金体书题签:“周昉(唐朝著名画家)蛮夷执贡图”,该图文可以用来说明金朝时期A.中原与西域交流十分频繁 B.唐宋制度得到了基本沿袭C.华夏文化认同的深刻影响 D.统治者对游牧生活的向往14.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元代的行省如此划分意在A.防范地方割据 B.方便文书传递C.缓和民族矛盾 D.实行地方分权15.宋代政府承认和保护私有商业,商人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自由兴贩。

      此外,皇帝还经常下达禁止乱征杂税和乱摊杂役的诏书宋代这些措施A.推动了抑商政策的废止 B.有利于雇佣关系的发展C.旨在加速工商阶层分化 D.改善了商业经营的环境16.如表所示是元杂剧唱词中一些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这可用于说明,元代“渴饮羊酥酒,饥餐鹿脯干”《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美酒泛羊羔“你那里葡萄酒设销金帐”《须贾大夫谇范叔》“隔壁人家吃疙痘茶儿去也”(疙痘茶即普洱茶的一种)《钱大尹智勘绯衣梦》A.士人生活豪奢 B.南北风俗接近 C.长途贩运发达 D.饮食文化多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木 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

      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路(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趾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

      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引发的赋税变化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晋时期是门阀势力高度发展和极度膨胀的时期,也是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日益被高门世族控制和垄断的时期当九品中正制最终蜕变为世家大族的政治工具之后,它不可避免地抛弃了先前注重德行、才能的好传统,沾染上选举注重家世、阀阅的门阀色彩……随着中正权力日益膨胀,中央集权统治势必遭到严重削弱——摘编自张旭华《试论西晋九品中正制的弊病及其作用》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的选拔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的进步性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宋代这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四平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 西周时期楚国国君自称“蛮夷”,到“使人献天子”,再到“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轻重”,其变化过程实质是对中原华夏礼仪文化的逐渐认同,B项正确;楚国国力强盛是问鼎中原的基础,不是整个材料所反映变化的本质原因,排除A项;楚国和中原交往密切是表面联系,不涉及实质,排除C项;西周礼乐制度崩坏说法错误,礼乐崩坏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2.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C项正确;铸造技术对是金属货币的产生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分裂割据的变局,与金属货币的产生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统一进程的加速,是货币统一的重要原因,并非金属货币产生的原因,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知,材料中为道家学派老子的主张,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D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排除A项;隆礼重法为荀子的思想,排除B项;“兼爱”“非攻”为墨子的思想,排除C项4.C“专有名称”体现了皇帝与众不同的神圣、崇高地位,反映了皇帝独尊,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神权,排除B项;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材料看不出世袭制,排除D项5.A 依据材料“汉武帝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情况严重,但是丞相史和监御史都没有向皇帝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通过设置十三州(部)刺史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A项正确;察举制是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B项;盐铁官营是经济措施,排除C项;推恩令是为了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排除D项6.B 根据“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魏后期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主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繁荣,没有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排除A项;北方经济的恢复并不能说明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排除C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北魏后期北方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并非是战乱动荡,排除D项。

      7.C“大革奸滥,十去其九”指的是整顿吏治,有利于吏治的清明;“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并严格控制官吏的铨选,尤其重视县令的选任”指的是精简机构,选拔真正的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