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doc
5页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建构 摘要: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阐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讨论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关键词:校园;叙事性空间;心理时间;蒙太奇在对建筑空间本质与意义的追寻中,现代建筑哲学重提知觉和体验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超越了平面的绘画,静止的雕塑,有着被环绕和不断变化的品质,建筑空间在知觉中自明这种交融的体验,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是建筑空间的原始动力叙事性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将本质和意义融入体验的诗意空间大学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指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和校外人员在其物质环境中所体会到的总体气氛以及感知到存在的意义〞叙事性的空间传达的是文化的积淀,积极地诠释着场所精神,濡染着学生的心理和气质在此学习国外名校的设计经历,有助于启发我们的设计思路,丰富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1叙事性空间的场所特质叙事,即讲故事,它是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之一叙事的媒介不仅限于语言,其他的艺术载体如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也可以承载叙事的情节,传达意义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AsRapprt,1929-)认为,人们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意义来对环境作出反响的。
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他说:“如图2宾大图底关系图片图3视点2图4视点3图5视点3上去的空间图6视点4图7视点5果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是信息编码的过程,那么使用者可以被看作是对其进展译码〞建成环境带有信息,在环境空间中运动的人根据自己的知觉经历赋予环境意义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建筑空间具有了叙事的可能性谈到叙事性的建筑及外部空间,首先可以界定它的两个层次第一,可以称作“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义〞,设计者常运用物质符号、空间尺度、方向等进展隐喻,引发联想:或通过流线的精心安排传达明确的设计意图这样的空间具有较强的意象性和总体性,设计者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理性宏观叙事方式中国故宫的空间序列就是一种宏大叙事,等级和尺度的层层递进让人感受到皇家的威严气势意大利建筑师居塞皮·特拉尼(GiuseppeTerragni,1904-1943)的一个未建成作品但丁纪念堂是建筑叙事的典型代表,他试图通过空间本身的比例尺度及互相关系来诠释诗人但丁的?神曲?界面的围合、密排的巨柱转换着关于罪恶、压抑与释放的联想,顶光、缝隙微光和坡道暗示着世界和我们的间隔 他根据流线将地狱、炼狱、天堂作为空间的主题进展表现,欲使参观者获得一种强烈的空间体验和精神历练。
第二,可称作“弱意向性〞的叙事空间,着眼于表达的“意境〞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代之以在不同的视点上重叠与多义的知觉画面,体验者根据自己的行进道路和知觉经历串联这些画面,给出自己的诠释,这是一种更加整体和开放的叙事系统,表达的是一种气氛和意境,一种场所感这样的空间多是串联各种偶然“事件〞的微观叙事,它往往形成于自下而上或经历一段时间逐步营建的外部空间当中,如中国园林和一些欧洲小城镇叙事性使外部空间成为意义丰富、可读性强的场所2叙事空间的操作手法——蒙太奇以上的两种叙事空间实际上是通过蒙太奇手法上侧重点的不同而区分的蒙太奇是法文ntage的译音,本来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引申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蒙太奇思维是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它的典型特征是形象化和时空可以任意跳跃的意义组合〞2.1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要用空间蒙太奇来影响体验的时间,首先要区分两种时间系统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n,1859--1941),在其著作?创造进化论?中把时间分为两种,即“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并认为只有“心理时间〞才能提醒生命的内在本质。
物理时间是自然存在的时间,它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具有不停顿、不重复、不逆转等特点心理时间是人的感觉时间,它可随叙事者的主观意志而变化不定,在其中自然时间可以被延长、紧缩、省略、停顿等心理时间具有主客观两重性,是在客观性前提下叙事者对时间的把握和处理〞2.2外部空间的叙事性叙事性的外部空间具有怎样的特质呢?首先,可以表达一定的主题无论是“强意向性〞的主题还是“弱意向性〞的“事件〞,空间表达主题是空间具有叙事性的基矗表达主题的空间是超越了功能性和单纯审美性的表意空间,是非均质化的场所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场所空间都具有明确的主题,但是拥有主题的空间才使场所具有了叙事的性质在校园中,这样的空间尤其重要,它可能是由雕塑、水面、草坪等景观界定的空间,也可能是由建筑界面限定的围合感良好的空间它们往往是外部空间的视觉焦点或停留场所,是支持活动和行为的重要节点其次,用空间蒙太奇表达时间流逝的特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GerardGenette,1930-)认为:“研究叙事的时间顺序就是对照事件或时间段在表达话语中的排列顺序和这些事件或时间段在故事中的接续顺序〞这实际上是对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进展的比对。
热奈特把这两种时间比较之后分成了四种类型省略、概要、场景、停顿假设把建筑空间中叙事中体验者的运动时间(相当于物理时间)与体验时间(相当于心理时间)作一比对,可以发现同构的现象稍做分析后可以归纳为:场景:运动时间与体验时间比较接近.停顿:运动时间停顿,而体验时间继续例如,在场所中人们可能会停下脚步休息、感悟、欣赏景观等.省略:体验时间暂停,而运动时间继续当环境信息简单无变化,例如在景观单调的途径中,人们会停顿对环境的认知体验,仅仅运动继续压缩:运动时间长于体验时间,往往是由于受到远处的视觉吸引,心中充满预期和想象,导致运动的速度加快,延长:体验时间长于运动时间,可能是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多义延长了认知的时间,也可能是由于途径的迂回曲折拉长了体验的时间3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空间的叙事性解读3.1宾夕法尼亚大学概况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是美国 东北部八所常春藤联盟(JvyLeague)成员之一的世界著名大学,成立于1740年它位于费城中央商务区的西侧,与费城中心隔河相望,占地108.86h2(图1)中国建筑学子对其并不陌生,我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建筑家梁思成、杨廷宝等就毕业于此,而其建筑系更因建筑大家路易斯·康而久负盛名。
笔者曾于2022年12月赴美国调研期间亲历其校园空间,以下的途径及视点选择均来自笔者的资料搜集3.2校园空间解读叙事的解读是随着空间序列中人的运动而展开的,因此本文选取一条穿过校园主要外部空间的途径,根据不同视点的透视进展分析图2是这条途径所穿过地段的建筑空间图底关系图(Figure/GrundIage),视点按时间顺序编号1,2,3……整个校园空间所展现的外部空间丰富多义,其空间蒙太奇手法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类:3.2.1空间蒙太奇延长体验时间:场所与途径的交叠;宾大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出一种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场所空间与途径的交叠而产生的,它不是逻辑上的模糊,而是一种由交叠产生的丰富多意一般来讲,路经与场所承担着明确的功能,具有稳定的形态途径与场所界定清楚的空间序列是传统的、易于理解的而现代和后现代建筑逐渐厌倦静态的传统空间,把运动中人的体验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模糊空间的特点是多视点、碎片化、方向异质性强,它通过造成认知的模糊和选择的乐趣来延长心理体验的时间这种叙事方式是开放和动态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作出选择,并对环境信息作出自己的诠释图2中视点2(图3)和视点3(图4)所在的空间是一个多面围合的开放空间,视点2看到的是对称的历史建筑界面与雕塑的搭配,这是主题明确的空间,中心性的强调恰恰暗示了这个开放空间在整个校园中的重要地位。
而在这个场所中,场所与途径的关系是微妙的,传统院落或广场等围合空间的途径顺应空间的方向,强化场所的整体感,而视点2所在空间的围合界面与途径是以冲突的方式交叠,路经似乎自成系统,并且把均质的场所空间切割为许多碎片,从而引发多重体验的可能性视点3处的空间模糊性更为明显在这里路经呈现出多层次的并置,而种类也更加丰富向上的一组带有绿化的台阶本身作为连接不同高度平面的路经,而其形态尺度和与绿化的结合又表现出某种可以停留的场所特质再往上是两条道路的并置,由于这两条道路不能分出主次,因此空间具有了新的可选择的模糊性这样的空间需要仔细体味,根据每条道路上出现的视觉信息来想象和判断,并作出选择图5是选择沿视点3左边的台阶走上去后看到的空间,这个空间由于景深的层次丰富,仍然具有模糊性 图8视点5局部放大和高差处理图9视点1的台阶处理图10视点6图11视点8图12从视点9看路易康的理查德医学院图13图14图15视点7图16超级链接图17铺地叙事视点4(图6)和视点5(图7)所在的空间从形态和与整体的关系上看,更多的表现为线性途径空间但是设计者却竭力在其中注八场所感,完成了又一次交叠视点4中的矮墙划分了空间,铺地暗示的途径与整体上的路经方向发生了交织,产生了模糊的歧义。
视点5那么在局部设置了可以停留的半圆形场所空间,与途径进展直接的对话3.2.2空间蒙太奇延长体验时间:路经的变形与节奏;延长体验时间的另一种蒙太奇是通过途径空间的变形,和控制这种变形的节奏,产生丰富又不局促的多元体验途径空间的变形主要表达为:平面上局部的放大与缩小,迂回曲折、改变方向、剖面上的高差起伏视点5所在的整个空间中,在短短的90的途径上设计出现了6次高差变化、8次方向变化和5次放大缩小的形态变化(图8),使运动的过程充满戏剧性视点1(图9)是从道路进入主要开放空间的途径,这里也安排了三次高差,使得在道路上不能看到建筑背后的空间,而绕过建筑之后那么产生豁然开朗的惊喜感觉类似的剖面变化还在如视点6(图10)的许多位置可以见到3.2.3空间蒙太奇压缩体验时间欲扬先抑的景框和“超级链接〞;这是宾大校园的空间叙事中最富戏剧性的情节框景和对景是中国园林中常用的手法,而在宾大的校园中也被反复使用视点8所在位置就是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设计的理查德医学院楼而当你走近这座建筑,首先吸引你的却是底层架空洞口透出的影影绰绰的风景(图11)你不禁要感慨大师的谦逊品格,同时开始在脑海中构造即将看到的风景在到达建筑背后空间的这段途径中,你的体验时间被压缩而速度自然加快。
框景的蒙太奇手法有两个作用,一是引导视线,二是产生欲扬先抑的效果,压缩体验时间当你穿过洞口到达建筑后面的园林空间,会发现欣赏大师建筑的最正确视点原来在这里(图12)水和倒影增加了静谧的气氛,拉长了体验的时间,使这里成为拥有特殊气质的场所空间视点10是对景与框景的结合图13中正前方的视觉图景并不明确,体验者必须去猜测可能的空间状态当更进一步的时候(图14)才能明白,原来它是景框后面的一座雕塑这个雕塑本身的色彩形态配上景框与对景的共同作用,使整个空间充满了神秘色彩,也成为这个途径上经典的戏剧情节视点7(图15)仍然是框景的手法,而因为这个景框的方向与整个场所空间方向发生了偏离,导致它会随着你的运动不期而至,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个蒙太奇可以类比于HTL语言里的“超级链接〞,是网页中与其它文本产生联络的节点:一个世界随时因为某种意外事件而出如今你的面前更加戏剧化的是,这个景框是双重的,中间还围合了一个节奏性的院空间(图16)——又是一个场所与途径的交叠3.2.4铺地叙事推波助澜铺地在限定空间和引导运动上的重要作用总是被无视在宾大的校园空间中,铺地至少起到了两个作用首先,限定途径,制造了多义的模糊空间。
图18是仅仅由铺地的变换进展的叙事第二,暗示了空间的转换同样是视点7(图15,16),在空间转换的地方,铺地的图底关系发生一次逆转虽然仅仅是暗示,可是谁又能说它不会被有心人发现呢?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细节表达着设计者的匠心,推动着叙事的开展,成就了空间的诗意4结语校园外部空间犹如一个时间的容器,校园建筑文化来源于时间的积淀随着我国的教育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