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鹤鸟中百合.doc
4页白鹤鸟中百合白鹤是个古老物种,据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 6000 万 年的漫长历史,堪称鸟类中的“活化石” ,国内外都流传着 许许多多关于白鹤的优美而感人的传说在中国,白鹤是吉 祥、长寿、高雅、华贵的象征国外有鸟类学家赞美白鹤具 有最优雅最柔和的曲线美,是鸟类中的“百合花” 看天吃饭 白鹤,又叫灵鸡、黑袖鹤、西伯利亚鹤,被世界自然保 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全球极危物种,也是 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 曾记载繁殖于我国内蒙古达赉湖、黑龙江齐齐哈尔和辽东一 带,但据近几十年来的调查,未发现在中国有繁殖的,仅发 现繁殖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中国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 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白鹤最重要的越冬地白鹤是一种大型涉禽,体长约 130厘米〜140厘米,体 重5公斤〜7公斤,头顶和脸裸露无羽呈鲜红色,喙橘黄, 腿粉红站立时全身羽毛洁白,飞翔时翅尖黑色,似白裳黑 袖,故人们又称它为黑袖鹤 它们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草地、 苔原沼泽和大的湖泊岸边及浅水沼泽地带,很少离开浅水区白鹤喜在富有植物的浅水处觅食,时常将嘴和头沉浸在水中, 慢慢地边走边采食, 并不时抬头观望四周。
其食性为杂食性, 包括植物的根、 地下茎、 芽、种子、 浆果以及昆虫、 鱼、蛙、 鼠类等都是它们的食物不过,不同时节,它们取食的对象 不同 4 月份,繁殖地尚有雪覆盖,植物性食物难以得到, 白鹤主要以旅鼠和其他鼠为食湿地化冻后,它们取食芦苇 块茎、蜻蜓稚虫和小鱼营巢季节主要以植物块茎为食,如 藜芦的根、岩高兰的种子、木贼的芽以及花蔺的根、茎等 秋季南迁途中,白鹤觅食水麦冬、泽泻、黑三棱等植物的嫩 根以及青蛙、小鱼等越冬期间,白鹤的食物以植物块茎为 主,如苦草和马来眼子菜的块茎,食物极度缺乏的时候,也 会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取食委陵菜的块茎白鹤性胆小而机警,稍有动静,立刻起飞,常常与白枕 鹤群一起结伴活动,极少见白头鹤或灰鹤一起活动越冬期大聚会 白鹤是一种迁徙性候鸟,一直以来鄱阳湖是其最大的越 冬地,根据 2011 年鄱阳湖全湖调查结果,白鹤最高统计数 量达到 4000 余只,主要集中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 年来的野外监测数据显示,在保护区内越冬栖息的白鹤数量 占到整个鄱阳湖白鹤总数量的 80%以上每年秋季,它们从西伯利亚繁殖地向越冬地迁徙,由于 距离远,途中会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扎龙、莫莫格、向海等湿 地停歇,补充能量后继续南迁,最终抵达越冬地鄱阳湖。
春 季从越冬地向繁殖地迁飞,途中也停歇,但停歇地可能与秋 季迁徙时不完全相同,有些停歇地比如莫莫格湿地春季北迁 和秋季南迁时都有白鹤停歇,而有些停歇地只在春季或秋季 时停歇根据我们在鄱阳湖多年的野外观察,白鹤一般在 10 月 底或 11 月初有少量“先头部队”抵达,主要栖息在地势较 高的沙湖、梅西湖、大汊湖等,随后“大部队”陆续迁至, 在 12 月中下旬至 1 月上旬达到最高数量繁殖期白鹤常单独、成对和成家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 越冬季节则常常集成数十只甚至超过千只的大群,特别是在 迁徙中途停息地和越冬地常集成大群白鹤在鄱阳湖越冬期 有两次“大聚会” ,每次“聚会”的时间不等,短时只有 3 天〜5天,长时可达10天左右第一次“聚会”出现在 11 月中下旬,即白鹤全部抵达鄱阳湖时第二次“聚会”出现 在 3 月上旬,即白鹤迁离鄱阳湖时次年 2 月底至 3 月初,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开始北迁, 3 月底 4 月初在鄱阳湖基本 见不到白鹤白鹤在鄱阳湖越冬时,夜宿集中在湖面辽阔、干扰较少 的湖中,开始站在水深 20 厘米〜 30 厘米处,然后逐渐移到 40 厘米的深水中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上午十点至午后, 经常看到几个家庭乃至数百只的白鹤飞起,集群在湖面上空 做长时间的高空盘旋,越盘越高,当地人称“盘云” 。
鄱阳湖的“魅惑”鄱阳湖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越 冬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同时,湖区独 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得越冬候鸟更容易获得所需的食物 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珍稀候鸟来此越冬 1980 年冬中国 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丁文宁教授和周福璋教授首次在大湖池 发现越冬白鹤种群鄱阳湖是全球白鹤最重要的越冬地,它们主要分布于江 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湖池、沙湖、蚌湖、大汊湖 和朱市湖,其中大湖池和大汊湖还是白鹤的主要夜栖息地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新评估数据,白鹤东部种群,即东 亚地区白鹤,数量为3500只〜3800只2002年〜2011年鄱 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白鹤年最高统计数量为 2836 只, 占东亚地区白鹤总数量的 74.6%〜 81%其中 2011 年数量最 高,达到 4300 多只由此可见,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已经成为全球白鹤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对白鹤的保护具 极为重要的意义编辑 /刘艳丽 赵序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