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地貌单元地分类.doc
14页word 常见地貌单元的分类 表1成 因地 貌 单 元主导地质作用构造、剥蚀山 地高 山构造作用为主,强烈的冰川刨蚀作用中 山构造作用为主,强烈的剥蚀切割作用和局部的冰川刨蚀作用低 山构造作用为主,长期强烈的剥蚀切割作用丘 陵 中等强度的构造作用,长期剥蚀切割作用剥蚀残山 构造作用微弱,长期剥蚀切割作用剥蚀准平原 构造作用微弱,长期剥蚀和堆积作用山麓斜坡堆积洪积扇 山谷洪流洪积作用坡积裙山坡面流坡积作用山前平原 山谷洪流洪积作用为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山间凹地周围的山谷洪流洪积作用和山坡面流坡积作用河流侵蚀堆积河 谷 河 床 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或冲积作用河漫滩 河流的冲积作用牛轭湖 河流的冲积作用或转变为沼泽堆积作用阶 地 河流的侵蚀切割作用或冲积作用河间地块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堆积冲积平原河流的冲积作用河口三角洲 河流的冲积作用,间有滨海堆积或湖泊堆积大陆停滞水堆积湖泊平原湖泊堆积作用沼泽地沼泽堆积作用大陆构造~侵蚀构造平原 中等构造作用,长期堆积和侵蚀作用黄土塬,粱、峁 中等构造作用,长期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岩溶(喀斯特)岩溶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强烈的溶蚀作用峰林地形地表水强烈的溶蚀作用石芽残丘地表水的溶蚀作用溶蚀准平原 地表水的长期溶蚀作用与河流的堆积作用一、构造、剥蚀地貌〔一〕、山地 1、山地按构造形式的分类〔1〕断块山:由于断裂作用上升的山地称为断块山。
断块山最初形成时,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和明显的断层线断层面成为山前的陡崖,外形一般为三角形;断层线如此是崖底的轮廓线但是由于断块山不断的上升,经过长期的凤化和剥蚀,断层面被破坏并向后退却;崖底的断层线也被巨厚的凤化碎屑物所掩盖〔2〕褶皱断块山:在构造形态上具有被断裂作用别离的褶皱岩层,曾经是构造运动剧烈和频繁的地区〔3〕褶皱山:具有背斜或向斜构造的山地构造形态上并不复杂,除了简单的背斜或向斜褶曲外,有时还有次生的小褶曲山脉的走向与褶皱轴的方向常相一致在向斜构造的褶皱山区,河流常沿向斜轴部发育而成狭长的槽沟地形在背斜构造的褶皱山区,由于背斜轴部X节理发育,容易遭受凤化剥蚀,同样也容易产生狭长的槽沟地形2、山地按地貌形态的分类(表2)山地按地貌形态分类 表2山地名称绝对高度(m)相对高度〔m〕备 注最高山>5000>5000其界限大致与现代冰川位置和雪线相符高山高山3500~5000>1000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烈的冰川刨蚀切割作用中高山500~1000低高山200~500某某高某某1000~3500>1000以构造作用为主,具有强烈的剥蚀切割作用和局部的冰川刨蚀作用某某500~1000低某某200~500低山中低山500~1000500~1000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低山200~500丘陵<500<100 3、丘陵丘陵是经过长期剥蚀切割、外貌成低矮而平缓的起伏地形。
其绝对高度小于500m,相对高度小于200m丘陵地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常直接裸露,风化一般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堆积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有时还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常堆积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分布较复杂,一般丘顶局部无地下水,边缘和谷底常有上层滞水或潜水型的孔隙水4、剥蚀残山 低山在长期的剥蚀过程中,极大局部的山地都被夷平成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拟坚硬的残丘,称剥蚀残山一般常成几个孤零屹立的小丘,有时残山与河谷交织分布 5、剥蚀准平原剥蚀准平原是低山经过长期的剥蚀和夷平,外貌显得更为低缓平坦,具有微弱起伏的地形其分布面积一般不大由于长期受到剥蚀,因而基岩常裸露地表,有时低洼地段覆盖有不厚的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等剥蚀准平原的地下水一般埋藏较深,或只有一些上层滞水,地下水位随地形的起伏而略有起伏 二、 山麓斜坡堆积地貌 1、洪积扇山区河流自山谷流入平原后,流速减低,形成分散的漫流,流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开始堆积,形成由顶端(山谷出口处)向边缘缓慢倾斜的扇形地貌 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物的颗粒粗大,且多呈亚角形,中部颗粒较细,多为块石、碎石、圆砾、角砾与砂等,尾部颗粒更细,多为细砂、粉砂、粉土和粉质粘土等,有时还有淤泥等软土。
洪积扇的地下水位在顶部埋藏较深,向中部与尾部变浅,在尾部与边缘地带常出露地表,形成条带状均沼泽地 2、坡积裙 坡积裙是由山坡上的面流将风化碎屑物质,携带到山坡下,并围绕坡脚堆积,形成的裙状地貌坡积裙的物质组成直接来源于山坡,因此,一般分选性差,细小和粗大的颗粒相互夹杂在一起有时由于重力作用,粗颗粒堆积在紧邻山麓,细颗粒如此堆积得稍远一点3、山前平原 在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暂时水流在山前堆积了大量的洪积物,这些洪积物和山坡上面流所挟带下来的坡积物集合起来,形成了宽广平坦的山前平原山前平原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外貌上看,环绕着山前地带成一狭长地形,靠近山麓地形较高,由于山前平原是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洪积扇所组成,因而形成上下起伏的波状地形山前平原堆积物的岩性和山区岩层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如山区岩层中有煤系地层分布时,在山前平原上如此广泛分布着夹杂煤屑的粉质粘土层 在新构造运动上升的地区,洪积扇向山麓的下方移动, 因此山前平原的X围不断扩大,如果山区在上升过程中曾有过间歇,在山前平原上就产生了高差明显的山麓阶地 4、山间凹地被环绕的山地所包围而形成的堆积盆地,称为山间凹地山间凹地由周围的山前平原继续扩大所组成,凹地边缘颗粒粗大,一般呈亚角形,四地中心,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位浅,有时形成大片沼泽洼地。
三、 河流侵蚀堆积地貌1、河谷 (1)河谷的分类 ①侵蚀河谷:由地表水流所切割成的河谷②构造河谷:由地壳错动所产生的低地,后来又经流水作用所形成的河谷③火山河谷:分布在火山裂隙处的河谷④冰川河谷:经过冰川活动所形成的河谷 ⑤岩溶河谷:在岩溶地区地表水、地下水活动所形成的河谷⑥凤成河谷:由风力作用所形成的河谷〔2〕河谷的发育阶段①少年期河谷:河床坡度陡,流速大,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加长,河谷成“V〞字形,出现陡崖深谷a)隘谷:具有垂直深切的崖壁,谷底宽度与上部大致一样,谷形狭窄,谷坡陡立、谷底完全被水淹没b)嶂谷:两侧谷坡分得较开,坡麓具有陡壁或有缓坡,谷底局部被水淹没c)峡谷:是嵌入岩层很深的河谷,两壁陡峭,谷底狭窄,大多数狭谷的底部被水淹没②壮年期河谷:河谷纵剖面接近平衡剖面,河谷往往成不对际的“U〞字形,侧向侵蚀为主,河曲发育,晚期有蛇曲与牛轭湖生成,原始地形受到强烈破坏a)河曲:由于河流侧向侵蚀时,假如一岸遇到坚硬岩石,水流冲击坚硬岩石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冲刷对岸,久而久之,河谷变得弯弯曲曲,这样的河谷称为河曲河流受冲刷的一岸,弧形内侧朝向河床,称为凹岸;其相对的另一岸如此为堆积的一岸,弧形内侧反向河床,称为凸岸。
b)蛇曲:侧向侵蚀的继续开展,使河谷愈来愈宽,而河床如此在河谷底部弯来弯去,这种河谷的地貌形态称为蛇曲③老年期河谷:整个河流均达平衡剖面,侵蚀作用几乎停止而堆积作用特别显著河谷特别宽阔,阶地完整,牛轭湖和蛇曲特别发育,巨大的河流如此出现广阔的冲积平原3)河谷内各地貌单元的特征①河床:河床是谷底河水经常流动的地方河床由于受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而弯来弯去,经常改变河道的位置,这样,河床底部的冲积物就复杂多变一般来说,山区河流河床底部大多为坚硬的岩石或者是大块的碎石、卵石,但由于侧向侵蚀的结果常带来大量的细小颗粒,并可能有软土存在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河流挟带来的粗大颗粒交织在一起,使河床下的堆积物复杂化山区河流河床底部的堆积物本身也往往是不固定的,当下一次较大的洪水下来时,原来堆积的物质被搬运走了,而又雄积下来新的物质平原地区河流的河床,一般是由河流自身堆积的细颗粒物质 ②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经常受洪水淹没的浅滩称为河漫滩河流上游,河漫滩往往由大块碎石所组成,但是是不稳定的,再一次洪水到来时可能把它冲走河流中游,河漫滩一般为砂土所组成河_流下游,河漫滩一般为粘性土所组成。
河漫滩的地下水位一般都较浅,在干旱地区往往形成盐渍地由于河流挟带的碎屑物不断堆积在河床的两侧,这样有时靠河床一侧的河漫滩地形较其他局部为高,河漫滩上的低洼局部如此逐渐形成河漫滩湖泊或河漫滩沼泽地③牛轭湖:牛轭湖是河流产生蛇曲的结果当河流弯曲得十分厉害,一旦河流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淤塞,就成了牛轭湖在枯水和平水期间j牛轭湖内长满了水草,渐渐淤积成为沼泽在洪水期间,牛轭湖有时就和河流相接成为溢洪区,牛轭湖一般是泥炭、淤泥堆积的地区④阶地:阶地是地壳上片、河流下切形成的地貌当上升过程中有几次停顿的阶段,就形成几级阶地阶地由河漫滩以上算起,分别称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等阶地愈高,形成的时代愈老,这样,高阶地上土的密度就比拟大,压缩性也比拟低但是,高阶地靠山坡的一侧也可能有新近堆积的坡积层、洪积层,其压缩性高,结构强度反而低在低阶地上,土的密度就较高阶地为小,地下水位也较浅,特别要注意低阶地上地形比拟低洼的地段这些地方有时积水,生长一些水草这往往曾是河漫滩湖泊和牛轭湖的地方有时河漫滩湖泊或牛轭湖的堆积物埋藏很深,成为透镜体或条带状的淤泥〔4〕阶地根据地貌形态可分为: (a)横阶地:垂直于河流方向的阶地。
高度相差很大,一般位于谷底有坚硬岩石的地区,也往往产生在构造变动的地方河水从高阶地上往下流形成了巨大的瀑布、跌水或急滩b)纵阶地:平行于河流方向的阶地阶地面比拟平缓,成狭长的条带形,呈台阶式,每一级阶地都有前缘、阶坡、阶地面和后缘前缘或后缘冲沟一般较发育,常有滑坡分布 纵阶地又可根据其成因分为: 1)侵蚀阶地:岩石面上切割出来的阶地,称为侵蚀阶地这种阶地只有在山区河流中才能见到 2)堆积阶地:河流最早切割成为广阔的河谷,再在其上进展堆积,待地壳上升时,河流在堆积物中所切割出来的阶地,称为堆积阶地 堆积阶地根据堆积的形式又可分为:1)上叠阶地:河流在切割河床堆积物时,切割的深度逐渐减小,侧向侵蚀也不能达到它原有的X围,这种形式的阶地称为上叠阶地2)内叠阶地:河流切割河床堆积物时,切割的深度超过了原有堆积物的厚度,甚至切割了基岩,这种形式的阶地称为内叠阶地3)基座阶地:岩石面上切割出来的阶地,其上又覆盖着河流的堆积物,这种成因的阶地称为基座阶地2、河间地块 河谷相互之间所隔开的广阔地段,称为分水岭在山区,分水岭通常是峻高的山脊;在平原地区,分水岭常表现为较平坦的地形,外表上不很明显,水仅从一个微高的地段流向两条不同的河流,这种分水岭,称为河间地块。
河间地块本身的地质构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原先是构造平原,受相反方向两条河流的切割而成为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