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62张)课件.ppt
122页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Reading Fun,Sub topics go here,*,*,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1,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引言,第一节 自我控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自我控制,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第一章 自我控制与投资心理引言,2,引言,庄周梦蝶,霍桑实验,引言,3,第一节 自我控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1.1,自我控制的基本内涵,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能够在保持理性的前提下,对各种事件做出自认为最合理、最有利的判断和决定,渴望能够使自己把握住局面,以有效应对瞬息万变的交易市场,不要让自己成为市场博弈下的“输家”,第一节 自我控制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1.1 自我控制的基本内涵,4,1.2,自我控制的认知偏差,风险过分规避(,Risk averse,),控制幻觉(,Control illusion,),失去控制(,Loss of control,),1.2 自我控制的认知偏差风险过分规避(Risk avers,5,控制幻觉(,Control illusion,),导致控制幻觉发生的具体因素,1,、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on,),2,、自我成就归因偏差(,Self-esteem serving,),3,、浅尝辄止偏差(,Learned carelessness,),4,、有效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5,、事后诸葛亮偏差(,Hindsight bias,),控制幻觉(Control illusion)导致控制幻觉发,6,失去控制状态可能存在的三种反应,1,,投资者会转而过分依赖那些似乎能够控制情形、把握局势的“专家”,2,,投资者会努力去寻找与自己具有相似观点的人群,3,,接连失误,会变得紧张而心态失衡,人的情绪会变得愤怒、烦躁,既可能因头脑发热而做出非理性行为,也可能因一蹶不振而彻底退却,甚至产生抑郁、悲观的心理。
失去控制状态可能存在的三种反应 1,投资者会转而过分依赖那些,7,1.3,自我控制的偏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当某些主观因素受到外在条件事先影响的时候,会引发出似是而非的错误,因为自我控制的偏差效应会不断冲击强化影响效果,导致其最终演变为一个“被证明是正确”的命题,.,1.3 自我控制的偏差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实现,8,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自我控制,2.1,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情绪,情绪化是个体有限理性的来源,有限理性,:,一部分来源于认知限制,另一部分则来源于情绪觉悟的极限,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自我控制 2.1 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9,2.2,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心态,乐观和悲观,谨慎的悲观主义者 (,defensive pessimists,),“空中楼阁理论”,“记得收入效应”,2.2 自我控制效应与投资者的心态,10,2.3,投资者如何实施自我控制,一、通过影响力进行控制,二、通过预测进行控制,三、通过以往经验进行控制,四、通过看淡消极后果进行控制,2.3 投资者如何实施自我控制,11,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3.1,巴菲特的成功之道,特点,:,依靠充分信息、明确指示以及严谨的分析来掌握投资目标走势的可靠发生概率,充分利用了其所掌握的有价值信息反复操作,启示,:,投资者的情绪受到多变环境的影响,最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是否能够很好地作到对自我的控制,.,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3.1巴菲特的成功之道,12,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一、资金规模和盈亏情况,二、能力高低和对投资风险的把握程度,三、对投资结果的评价方式,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13,3.2,经济学名家教你如何进行自我控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3.2 经济学名家教你如何进行自我控制,14,如何使自己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一、培养远见与克服贪婪,二、学会控制不同目标的优先次序排列,三、利用自己的战略准则来管理行为决策,四、给自己制定一些有效规则,如何使自己能有效地自我控制,15,复习思考题,1,、何谓自我控制,简述自我控制偏差在投资心理学方面的定义。
2,、自我控制效应所产生的具体偏差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什么?,3,、容易导致控制幻觉的具体因素有哪几个方面?,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我控制偏差的具体行为表现“皮格马利翁效应”5,、自我控制主要体现在具体哪两个方面的控制,为什么,?,6,、请分别详述情绪与心态的控制在投资心理学中的重要作用7,、哪些因素的变化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最为显著?,8,、从著名的经济学家关于投资与自我控制的言论中,我们能获得怎样的有益启示?,9,、谈谈自己在学习了这章后的体会,如何让自己在生活中做到很好的自我控制10,、如何利用自身对自我控制偏差效应的理解,让自己在做投资决策时少犯错误?,复习思考题1、何谓自我控制,简述自我控制偏差在投资心理学方面,16,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投资心理,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投资心理,17,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投资心理,引言,第一节 锚定效应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文革”系列收藏品及其投 资中的“锚定效应”,第二章 锚定效应与投资心理引言,18,引言,奇幻的触觉实验,让人深思的数学估算,(,1,),987654321=?,(,2,),123456789=?,引言,19,第一节 锚定效应的心理与行为分析,1.1,基本内涵,“,锚”,-,首先获得的信息或者资料,对某一特定对象做出评估或预测就倾向于选定一个起始点或者参考点,并由此开始去考虑进一步的信息,并且通过可能获得的反馈来调整自己初始时刻的决策,最终获得事件的最终解决办法,.,第一节 锚定效应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1.1 基本内涵,20,1.2,理论分析,“,幸运轮”实验,特维斯基与卡尼曼将“锚定效应”简单概括为一个估测的过程,“通过调整已有的、可得的参考数值来获得最终的结果,但有趣的是,通常这样的调整,并不太正确。
1.2 理论分析 “幸运轮”实验,21,预测某件事情时的思考过程,预测某件事情时的思考过程,22,结论:锚定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其通常是潜意识的研究其产生的轨迹,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并希望因此而有助于找到相应的方法来减弱这种效应,从而最终减小偏差结论:锚定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其通常是潜,23,1.3,行为表现,“,异常现象”,产生“显著”锚定效应至少需要如下两个条件,(1),受试者对“锚值”充分注意,(2),锚值与目标值相兼容,1.3 行为表现,24,注意,:,只要锚值受到充分重视和注意,一般都会产生锚定效应,且当锚值与目标估计值相兼容时,锚定效应将更显著同时,对于“锚”本身来说,关于其是如何产生,“锚”的数值大小,以及是否意识到锚定效应的存在并无具体要求锚值既可以是合理的数值,也可以是极端数值;既可以是提供信息的数值,也可以是不提供信息的数值;既可以是随机数值,也可以是相关数值注意:只要锚值受到充分重视和注意,一般,25,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2.1,锚定效用所产生的必要条件,一、参考物是否能够引起做决策者的足够注意,二、参照物与目标之间的相似性,三、极端型的参照物,四、被测者的认知能力和学识程度,五、奖励的效果,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锚定效应2.1 锚定效用所产生的必要条件,26,2.2,锚定与调整不充分,为什么无法做到充分调整,(1),对真正价值的不确定,(2),缺乏足够的知识,(3),以及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2.2 锚定与调整不充分为什么无法做到充分调整,27,2.3,锚定效应的认知作用,关于德国,DAX,股价指数的锚定效应实验,结论,:,(1),锚定值(即粗略估计值)距离那些未受影响的参照组的估计值越远,则锚定值对于具体预测的导向作用就越强。
2),即使被测试人员知道有锚定效应的存在,但在实际操作预测过程中,仍然将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并对此作出反应2.3 锚定效应的认知作用,28,2.4,锚定效应与股票交易,锚定与股票错误定价,“心理锚”失真,:,过高估计所谓“利好消息”,锚定所导致的错误交易决策,2.4 锚定效应与股票交易,29,2.5,锚定效应与噪声交易,非理性市场上的噪声交易,锚定让理性“专家,”,敌不过噪声交易者,2.5 锚定效应与噪声交易,30,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文革”系列收藏品及其投资中的“锚定效应”,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 “文革”系,31,复习思考题,1,、,简述锚定效应的基本定义与内涵2,、,回顾锚定效应产生的基本前提必要条件,谈谈个人对其效应的认识与体会3,、,什么是锚定的参考点,它是如何形成的?起到什么作用?请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4,、,寻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犯锚定错误的例子,有何启发?并相互讨论5,、,查找并学习相关金融套利理论及噪声交易理论,指出锚定效应对其造成的偏差和影响6,、,谈谈对锚定与调整这种决策思维过程的看法,理解调整的不充分性所带来的不利后果7,、,何谓锚定效应的认知作用?,8,、,怎样在实际投资决策过程中尽早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锚定效应的偏差并予以纠正?,9,、,如何利用投资博弈过程中市场或者对手所犯的锚定效应心理偏差错误,来为自己获取收益?,10,、,试寻找锚定效应在当今证券投资市场上相关实证方面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学习,对其做出自己的评价,复习思考题1、简述锚定效应的基本定义与内涵。
32,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投资心理,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投资心理,33,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投资心理,引言,第一节 心理账户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第二节 投资决策中的心理账户,第三节 案例与实践,第三章 心理账户与投资心理引言,34,引言,心理测试:,您是否还会去参加音乐会,?,引言,35,第一节 心理账户的心理与行为分析,1.1,基本内涵,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在进行消费与投资决策时,人们往往在心理上无意识地把一项决策分成几个部分,即是几个心理账户来看待同时,对于每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做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决策第一节 心理账户的心理与行为分析1.1 基本内涵,36,特维斯基和卡尼曼:,财产与货币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人们习惯于将不同来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货币视为相互之间独立性很强的不同财富,并在心目中按照不同的账户将其分门别类地进行安置策特维斯基和卡尼曼:,37,德布朗特与华纳:,(,De Bondt and Werner F.M.,),投资者通常会按照资金的用途而将其分别归类:,一些属于流通资产,如现金、支票账户;,一些资金归类于流通财富,如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另一些则属于家庭产权以及未来收益,比如个人退休金账户、养老保险等,德布朗特与华纳:,38,归纳:心理账户影响了人们的决策选择,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主要是经济结果)编码、分类和评估的过程。
它揭示了人们在进行投资(消费)决策时的心理认知过程,每一个组成成分都改变了传统经济学里的货币完全可替代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归纳:心理账户影响了人们的决策选择,是人,39,1.2,理论分析,“,行为生命周期理论”,(,behavioral life cycle hypothesis,),消费函数表示为:,C=f,(,I,,,A,,,F,),,I,代表现有可支配收入,,A,代表现有资产,,F,代表未来收入其中,1C/IC/AC/F0,1.2 理论分析“行为生命周期理论”,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