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可编)我看人地关系理论.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创飞
  • 文档编号:227025993
  • 上传时间:2021-12-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3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7我看人地关系理论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 程中同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近现代阶段的人地关系的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及协调人地关系中应遵 循的规律关键词:人地关系;演变;协调发展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人口的 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大,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人地关系思想也在 不断进步与深化1人地关系概念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O《人文地理学》里说:“人”是指在 一定生产 方式下,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然界诸要素 理环境人 自然条件对 与把握,以“地的、人类 影响”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 存在着地域差异、在人的 与自然环境之问互感互动 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关系的、无 作用下已经 的关系,一 人类对自然机与有机自 改变了的地 方面反映了 现象的认识有规律结合地关系是指人类生活的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2人地关系的演变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逐渐开始由听命于自然到利用自然到征服自然,而后转变为 人地和谐共处的思想。

      不同时期,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差异,受意识的支配,人地关系 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1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着西欧思想界和学术界凡是违背宗教教条的一切 言论和学说,都被斥之为异端学说正如恩格斯指出,当时“科学只是教⑴会的恭 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因此根本不是科学” O文艺复兴运 动是欧洲知识界世界观的根本变革运动文艺复兴后以哥白尼为先导的欧洲科学革命为 近代地理学创立了科学和哲学基础,而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人类的广泛的地理活动以及产 业革命后资木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推动着不同人地关系理论的岀现这一时期对人地 关系理论的认识产生过许多不同的学派在理论上,分别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 适应论、文化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唯意志论等它们都企图解释人与自然环境之 间应该存在何种正确关系的问题其实这些名称都是别人为了研究方便起见,而人为地 给予的概括称呼,它们只是人们 对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过 程,对于地理环境的客观作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估价的差异,它既反映了人类对客 观存在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也反映了思维认识的发展规律2. 1. 1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7世纪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来,在研究方法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859年达尔文发 表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概念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以致生物学以外的许多学科 都通过类推法而加以应用生物进化通过自然选择以适应环境的理 论成为当时科学思想 的基调,人们试图按生物原则去估价并综合人地关系,特别是当用来解释不同社会集团 的生存是由于他们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时,就逐渐形 成了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地理环境决 定论环境决定论天才的最光辉代表使法国启蒙主义者孟德斯鸠,他认为庞大的亚洲帝国的形成是因为那里有辽阔的平原,认为土壤肥沃的国家盛行君主制政体,土壤不肥沃的 国家多为共和制,他还把奴隶制度的发展与气候使人衰弱的影响联【2]系起来尽管从现代的眼光看,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在当时仍具有进步意义,是对反 动神学的挑战,他首次从客观存在的物质因素去探求人的性格和政制之所以存在差异的 缘由,具有进步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向科学化 迈出了步伐此外,受时代和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局限,用自然环境来解释人生事实逐渐 成为一种思潮无庸置疑,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确实有极其巨大的影响例如我国人口分 布东密西疏的这一事实,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世界各地人民的 生产、生活、居住,都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有关联A •赫特纳曾在《欧洲俄罗斯人生地 理研究》(1905)—书中论及,在欧洲俄罗斯的广大平原上,自然带南北相继更迭,房 屋形式也有规律 地跟着变化这些客观地反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内在联系的 科学论断,显然不能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事实上,有许多人生现象,地理环境确实 可以被认为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灾害性天气对于农业生产等但认为 人类生活完全受自然环境决定,完全受制于自然力,这种思想早已被认为是不科学的环 境决定论会影响人类去争取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决心,使人们不再去改造周围的环境,陷 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从而走上地理宿命论的道路,甚至掩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地 理环境决定论的立论是错误的,必然论在因果观上忽视了随机变化,没有概率论的思想, 它认为一个原因只有一个必然的结果,而且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是不能转 化的这种人地观早已为人们同所抛弃o2. 1.2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然而,人们不 久就发现环境决定论不能确切地解释人地关系中的种种现实,不能把人说成是环 境的产 物,人类在自然力的制约面前,与生物不一样。

      于是,,法国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 形成了他的可能论观点,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 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认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不完全是 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同样 的环境可以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包括着许多种的可能性,它们的被利用完全取决 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他的学生白吕纳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心理因素是地 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动的倡导者他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 会和时代而变迁 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 实来[4J他认 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o这一观点反 映了上世纪初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尔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集团,在不同的时 期,受不同哲学思想支配,在拉白兰士、白吕纳等人的人地关系认识论的基础上,企图 对此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提出了各人对人地关系的种种理论和观点到了 70年 代,人地协调论才终于被人们所确认可见,人地关系理论是一种思维认识,是随时代 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不断完善前进的一种认识论。

      2.1.3适应论适应论是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罗克斯比提岀的适应论者承认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活 动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也有适应能力达尔文和拉马克就曾通过某 些常见的、但往往被人忽视的的生物现象的细心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体 有必然影响的结论适应论者并不认为自然环境必然的决定人类的文化发展,也不否认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它与或然论的观点不同,认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客观需 要,而不是或然论者所说的“心理因素”相应的,或然论强调的适应是主动的,而适 应论的适应则是被动的2. 1.4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与以前相比,已达到 了相当高的程度特别是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不足,涉及和修建了一些伟大的工程,如 河流上大坝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 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即人类通过文化可以改变自然因 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其作用,因此称之为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者认为,虽然自然环境对早期阶段或文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人类社 会或社团具有较强的影响,但技术进步才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进步加强了人对自然的控 制。

      因此,有人认为环境影响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力量,而文化的限制因素目前正在增长文化可以积累,并能长期延续;不同文化以不同速度发展,分别创造了具有各自特殊机会 和限制条件的文化环境(德伯里,H.J. , 1988) o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疯 狂索取,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观的影响征服自然论是文化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人类能够战胜自然的思想可 以在古 代思想家那里找到其渊源例如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圣经中关于神为人类创造天 地,人利用万物、主宰和统治万物的表述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和洛克更进一步把这种思 想推向轰轰烈烈的实践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鼓舞着人类向大自然开战洛克则 指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到了 20世纪,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 力如此辉煌,以至于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需求的需 求而去向地球索取,征服自然论盛 极一时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人有多大 胆,地有多大产”等观点,认为只要人们具有敢作敢想的改天换地精神,粮食单位面积 产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似乎可以是无限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强 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类应该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本身并没错。

      但是过分地 夸大这种作用,以致忘掉了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需要重视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规律就是错误的了2.2现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经过了一段休养生 息、恢复重建阶段,到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生产力普遍有了较大发展,随之就产 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首先就是资源与环境问题其中除工业“三废”污染问题外最 突出的问题就是人 类生产和生活对原有环境秩序额破坏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人类与环 境关系危机的重大事件1956年苏联滥开西伯利亚草原,引起土层破坏,土地丧失 生产能力;70年代初出现石油危机;南美洲滥伐热带雨林;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扩大;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引起人 类严重焦虑整个人类正面临正确协调“人口 -资源-环境-发展” (PRED的重大【5]问题解决人与环境关系问题迫在眉睫2. 2.1和谐论(协调论)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资源通过不断发达的 科技成果,高效率的组织管理手段,社会化的大生产及市场体系的建立,来发展生产,满足人们的生 存需要同时,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导致世界人口数量大幅度的 增加,并进而加重了地球的负荷,另外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一系列严 重的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不可逆转的失调⑹。

      为此,一些地理学家提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的思想 1980年 国际地理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如何去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 为国际 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 o因此,人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人地关系中的和谐论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一起共同创造既符合人类主观意志又 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未来环境和社会这一理论充分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地 理环境的对立 统一关系,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协调论逐步摆脱了以往人地关系思想中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于谁决 定谁的怪圈认为人地关系死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与所以系统均服从一下规律:① 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②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能摆脱另一方而孤立 存在;③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其生存与繁荣不能以过份损害另一 方为代价,否则自己也就会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人与自然应该“互惠共生”,只有当人 类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时才是正确的,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 客观要求协调论思想的崛起虽仅有数十年但影响深远著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协调论 指导下提出的—>人类社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