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翻译视域下奇幻小说翻译研究.docx
10页生态翻译视域下奇幻小说翻译研究 孙东煜 李桂春【Summary】 近年来,奇幻文学作品在国内蓬勃发展,大量的国外奇幻文学作品在国内翻译出版,特别是《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影视作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但是,奇幻文学作品在语言上具有虚构词多、故事情节性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在保持源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容易为读者接受,成为奇幻小说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技术层面对《霍比特人》 (吴刚译本)进行分析,找出奇幻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期为奇幻小说翻译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思路Key】 生态翻译学;奇幻文学;《霍比特人》;吴刚译本H36 A 2096-8264(2022)05-0104-03一、引言奇幻文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学门类,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时代,但是其在中国研究开始的较晚,且目前研究尚不完备,学术界对于这一文类翻译研究的关注度还不够此外,奇幻文学作品具有虚构词较多、故事情节架构较为复杂的特点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译者来说,要想使原文生动、形象的再现,不仅需要对作品背景及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需要在言语层面、句法层面以及语义层面对于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使译文符合奇幻小说文本的特点,还需要把握好读者的认知,使译文可以更好地被读者接受本文以《霍比特人》(吴刚译本) 为例对于奇幻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二、生态翻译学的概述生态翻译学最早是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提出的二十年来,生态翻译学领域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不断增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思创·哈格斯的《生态翻译学R&D报告:十年研究十大进展》,束慧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以上海世博会主题标语为例》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是一种生态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 生态翻译学提出“翻译即生态平衡”“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选择”的核心理念,指出翻译即生态系统,在翻译过程中要力求实现译境、译者、译本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平衡其中,译境(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语、原文和译语系统共同组成的世界,是由语言、交际、文化、社会加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共同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目前,“翻译生态环境”的内涵不断延伸,泛指文本、语境和“翻译群落”等物质和精神集合体,成为译者翻译时优化选择的制约因素和多维度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 。
近几年来,生态翻译学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这个领域作为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不仅能够更好的指导国内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关研究的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在翻译学界的话语权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应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经典译著《霍比特人》(吴刚译本),并总结出奇幻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译者的处理方式,为接下来奇幻小说翻译及翻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三、奇幻文学的发展与翻译奇幻文学(Fantasy) 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古代各民族的神话、史诗、宗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但作为一个文学亚类型的奇幻小说,则是20世纪一个奇特的文学现象 奇幻小说是以现实为框架,在现实世界中引入难以理解的奇异现象,从而引发读者的犹疑与不安奇幻文学最早可上溯至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例如《贝奥武夫》《卡勒瓦拉》等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近现代的哥特式文学也为奇幻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中叶,奇幻文学发展获得了新生,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和《魔戒》,克利弗·S·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等为奇幻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奇幻文学的发展逐渐繁荣。
进入21世纪,《指环王》 《权力的游戏》 《哈利波特》等多部奇幻作品传入中国,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奇幻小说的创作、出版和销售数量都急剧增长,迅速抢占了中国市场这种在虚构的时空框架中,讲着与现实有关的故事的文学样式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奇幻文学的翻译应运而生,而奇幻文学翻译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的翻译,其原文故事主要发生在一个与现实世界规律相左的“第二世界”中,作者想象力丰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用读者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再现一个生动、丰富的虚拟世界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是一种文化向另一种文化的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不同文化背景、语言风格、交际意图等方面的差异奇幻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兼具文学的共性和个性,在其翻译过程中不仅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融,也需要关注奇幻文学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好的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四、生态翻译学在奇幻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这一理论“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读” 。
本文将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对于其在奇幻文学翻译中的應用进行解读《霍比特人》由现代奇幻文学之父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创作,这部小说将史诗气派与童心稚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西方持续畅销75年其中文译本主要有李尧、朱学恒、邓嘉宛、吴刚译本下文例子均出自托尔金的奇幻巨著《霍比特人》(吴刚译本)一)语言维语言维主要关注翻译文本的语言表达,是从语言层面上对于译者的翻译活动进行指导语言维的适应选择包括对于译本词汇、句式和修辞等多方面的适应选择由于用语习惯、文化背景、社会历史发展不同,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达的形式、特征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汉语的篇章结构历来按“起、承、转、合”这一模式谋篇布局,与英语的开宗明义、直指命题的段落展开方式大相径庭 英语在语言形式上重形合,主要讲求语言的工整性,所以多复合句结构;汉语在语言形式上重意合,重达意,所以句子多短小精悍所以从语言维角度关注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霍比特人》原文中出现了较多的诗歌,在语言层面上如何对诗歌进行翻译,是译者需要关注的方面接下来将从语言维角度对于吴刚对于诗歌翻译的处理进行分析例子如下:原文:Grip, grab! Pinch, nab!Hammer and tongs! Knocker and gongs!译文:抓呀,拉呀!掐呀,逮呀!榔头和钳子!大锤和铜锣!以上是《霍比特人》中出现的一句诗歌。
可以看到,在英语原文中,诗歌的语言是押尾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儿童文学诙谐有趣的特点在汉语译文中,译者为了更好地保留原文的特色,对于译文进行了处理在第一句中,译者通过将动词后面都添加了语气词“呀”,既给诗歌增添了一种生动感,又能够使译文更加工整,生动地再现了作者在给孩子讲故事时的动作,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第二句话翻译中,译者在句式上保留原文的并列结构,并且翻译时将词语的顺序进行调整,使译文读起来更加通顺流畅、在语言维指导下,奇幻小说的译文能够实现一种形式美和音韵美的平衡,既能让译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同时也让语言更加生动二)文化维文化维的适应选择是指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过程,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这就要求译者要具有文化意识,关注双语交流过程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文化维主要关注翻译的语境效果,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对于涉及不同文化语境的语言进行融合,使译文能够更好地适应译入语文化语境每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大相径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递原文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十分重要在奇幻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既保持原文风格,又能够使译入语读者可以把握小说传递的意义尤为重要。
《霍比特人》是以西方神话为原型进行想象的奇幻小说中国的神话故事与西方的神话故事在文化上有着天然的差异,无论是在角色的构建还是场景的选择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在传递原文内涵的基础上,让译入语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十分重要例子如下:原文:Out of Frying-Pan into the Fire译文:才出煎锅,又入火坑以上是文本中出现的一个短语如果直译的话,一般翻译成“出了煎锅,进入火坑”但是,汉语是一种讲究对仗的语言,译者将一个介词短语翻译成对仗句“才出煎锅,又入火坑”这一点符合汉语文化语境中的行文结构此外,“煎锅”“火坑”都是在中文中除了本身的意思外,都可以表示极端悲惨的苦境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在追求译文能够传达出原文的含义以外,也充分考虑了不同文化语境的情况通过使用汉语中的一些双关语、俗语等进行翻译 ,不仅可以更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而且可以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内容此外,《霍比特人》中还出现了大量的专有名词,在专有名词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也达到了奇幻文学风格与不同文化语境之间的平衡比如将Beater翻译成为打剑,Biter翻译成为咬剑既表达出了原文的动作,又将其中添加了中文的名词词缀,实现了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
能够让译入语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原文所传递的奇幻色彩,更好地融入小说所描绘的奇幻世界吴刚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译文在保持原著文学韵味的同时又兼具童真的特点,将翻好的内容读给儿童听,并从中得到积极的反馈他在对奇幻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了符合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习惯,尽力还原这部小说的原始魅力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语境,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贴切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背景,力求译文可以更加贴切原文的现实语境以及文化语境三)交际维交际维主要关注翻译的人际意图,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读者反映,使译文可以更好地被读者接受交际维主要关注译文中是否体现了原文所要传达的交际意图奇幻文学作品中有较多的虚构词和超自然因素,给翻译造成了较多困难如果处理不好,读者无法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但《霍比特人》是托尔金读给孩子的睡前故事,所以其交际意图是吸引孩子的閱读兴趣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既需要体现出奇幻小说的特点,又需要使译文通俗易懂,符合原作所处的语境因此,在交际维指导下,译者能够更好地处理译文例子如下:原文:This hobbit was a very well-to-do hobbit, and his name was Baggins.译文:我们的故事要讲述的这位霍比特人生活相当富裕,他姓巴金斯。
交际维主要是指译文可以突破原文的禁锢,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传达出原文所表达的含义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所以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也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两种语言的特色,采用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避免字对字的翻译,而使译文不能够被读者接受例如在上述例子中,译者采用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翻译文本能够达到忠实、通顺、优雅,进而达到与读者对话的目的而且译文保持故事的语言特点,依据故事性的语言,使读者真实感受到故事的娓娓道来《霍比特人》其实是来源于作家托尔金为孩子讲的睡前故事,而且作为托尔金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语言风格轻松诙谐、极具童真色彩并兼具神话色彩吴刚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了原文诙谐有趣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多用儿化音,使得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儿童作品的特色综上所述,在奇幻小说《霍比特人》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吴刚运用了多种翻译方法进行译文处理,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能够满足奇幻性与故事性的语言特点,让译文可以更好地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视角对于吴译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发现译者的解决方法故言之,生态翻译学在指导奇幻文学翻译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