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概论复习要点.docx
2页邵培仁《传播学概论》修订版)[绪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学科特点、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第一章]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 拉斯韦尔的“一句话、三功能” 勒温、霍 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李普曼、施拉姆的主要贡献及代表著作 传播 学的本土化趋势[第二章]传播: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出现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的分类: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跨国传播传播模式 优秀传播模式的标准 五个 W 模式(单向传播模式) 双向传播 模式 两级传播模式 辐合模式 传播的功能 社会雷达功能 传播的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 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 [第三章]传播者角色丛 传播者的权利 专业保密权 传播者的赢效因素 媒 介组织 媒介的虚假性和欺骗性 媒介文化 媒介组织与信源的三种关 系 传播者与受众的四种关系(支配、疏离、圈层、服务) 守门人 守 门人的功能 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出的四种传播体制 自 由主义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 阿特休尔的媒介三体系理论 [第四章]信息 信息学 构成世界的三要素:物质、信息、能量 大众媒介信息特征:新闻性、娱悦性、知识性、价值性、真实性、实效性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 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
弹片文化 信息爆炸的后果:信息泛滥 信息超载 信息浪费 信息疾病 信息匮乏:是指大众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严重缺乏受众所需要的“有价值 的”、“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真相、重要、知识) [第五章] 符号与人类的特殊关系:人是符号动物,符号是人类的标征 外延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现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系的意义 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时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的评价性 的意义 投合性译码:即接受者的理解与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意义是一致的 协调性译码:即接受者的译码部分符合传播者的本意、部分违背其本意,但并不 过分 背离性译码:即接受者所得意义与传播者的本意截然相反 符号的特性:任意性 约定行 组合行 传授性 跨越性 符号的功能:指代功能 表义 自律 显示 认识 交流语言的基本特性 死线抽绎 潜意识的投射 误认为同一 估计极端化 语 言与实际混淆 推论与事实相乱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副语言 [第六章]媒介 传播媒介的构成要素 媒介分析的标准 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 偏倚时间与偏倚空间的媒介 麦克鲁汉的贡献 冷媒介与热媒介 戈夫 曼的“拟剧论” 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电子媒介对情境的合并布热津斯基的媒介失控论第七章]传播谋略 传播谋略的起点 直接性谋略 间接性谋略 光辉泛化法 转移法 证词法 平民百姓法 洗牌作弊法 乐队花车法 油点扩散 香肠切片 细雨连绵第八章]传播技巧的特点 运用传播技巧的原则 首位法 多说法 沉默法 滋补法 接种法第九章]受众的特点 纯粹受众 介质受众 预期受众、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仰视型、俯视型、平视型受众 反论权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威 信效应 名片效应 自己人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反馈 意见领 袖 成为意见领袖的要素第十章]环境对传播的作用 传播环境的类型 地理环境对传播的影响 媒介 环境第十一章]50 年来出现的重要传播效果理论 魔弹效果论 微弱效果论 条 件效果论 分层效果论、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 沉默螺旋论 媒介 依赖论 第三人效应 传播效果的构成考试题型一、填空 二、解释概念 三、谈谈你对一些说法(主要来自于传播经典著 作)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四、简述传播模式的内涵 五、根据一些现象阐述 其中传播学原理 六、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