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回医“四性学说”的“回回体质假说”内涵初探.doc
9页1基于回医“四性学说”的“回回体质假说”内涵初探作者:牛阳, 南一, 王荣, 郑海生, 马英锋【摘要 】 本文对“回回体质假说”内涵的基本内容 ——“环境制约论” 、 “禀赋决定论” 、 “心身结合论” 、 “体质发展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其来源—“四性学说” 、意义及宁夏回族优势病种和宁夏特色药物的开发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回回体质假说;内涵; 外延;宁夏回族 2 型糖尿病;宁夏回族特色药物在民族医药蓬勃发展的今天,藏医、蒙医、维医、朝医以本民族特有的体质理论(如:藏医分为:“朗、赤巴、培根”三型;蒙医分为“赫易型、希日型、巴达干型、赫易希日合并型、希日巴达干合并型、巴达干赫易合井型和赫易、希日、巴达干混合型”七型;维医分为:“气质”四型;朝医分为“四象”-太阴型、太阳型、少阴型及少阳型)指导下,结合现医学的相关内容,运用中医体质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在国家对民族医药的大力扶持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诊疗体系2回族医学是以“四性” 、 “真一七行”等伊斯兰医学特有的病机理论为指导[1],以“理气调性”为主要治则,以“香药”和“矿物药”的运用为主要特点,并结合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对疾病进行诊治的一门学科。
宁夏医科大学回族研究所在对回族医学理论进行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体质学的相关内容,力图对“回医体质理论”诊疗体系进行量化、标准化因此,提出“回回体质假说” ,以期形成由“生理” 、 “病理” 、 “诊断” 、 “治疗” 、 “养生”和“预防”等内容构成的回医诊治体系,为宁夏回族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现对“四性学说” 、 “回回体质假说”的内涵及意义简述如下1 “四性学说”“四性学说”在回族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回族医学的重要医学典籍——《回回药方》中,指导着内伤及骨伤各科疾病的用药如:《回回药方三十卷·杂证门》中: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禀性衰败兼湿”;肺痨的病机是“禀性衰败兼干”等,即将疾病按禀性不同而做出了区分(干性的、湿性的、性冷的和性热的)[2]而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为:“天人合一论” 、 “性智本原论” 、3“禀性论”和“四性气质论”:1.1 天人合一论 即:人(小世界)与宇宙(大世界) 的统一于“真一” 伊斯兰哲学认为:“人之本性,乃无极样式,此身之本质,无极虽受真主之命代理乾坤万物,其生死贵贱之权,必不由无极太极所能自主也 ”可以归纳为:“一元论” 1.2 性智本原论 即:“真一”分化为“性”与“智” 。
伊斯兰哲学认为:“人体仿佛一个小世界, ‘性’和‘智’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与人形影不离,相伴终生 ”“‘性’者:根于大命中之性而起,人之所以然 ‘智’者:根于大命中之智而起,物之所以然 ”也就是说:性和智被认为是人和物的最直接的根据和本原, 可以归纳为:“二分论” 1.3 禀性论 “性”和“智”与生俱来,与命共生、共存①“智”的基本特征:思想、意志、信念、情感、智能和知识②“性”可再分为“真性”和“生性” 《清真指南》[3]中说:“性有二等:一曰真性,二曰生性真性与命同源,乃仁、义、礼之性,是人的本性生性因形始具,乃水、火、气、土之性二者和合则4为‘禀性’ ”可归纳为:“四分论” 1.4 四性气质论 即:“禀性”的四种特征《天方性理》中说:“一曰安定性,属风(气);二曰常惺性,属水; 三曰悔悟性,属火; 四曰自任性,属土 ”可以归纳为:“四特性论” 四个理论一步步地分化为“四性学说” ,最终形成了回族特有的病因病机理论2 “回回体质假说”的内涵“回回体质假说”由内涵和外延两部分构成, “回回体质假说”的“内涵”是外延的出发点,外延是内涵的具体表现和延伸2.1 环境制约论回族医学认为:环境对体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回族漫长的迁徙过程中,饮食构成、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回族喜食牛羊肉(包括内脏)和八宝茶等高糖高脂类食物造成了回族人血脂普遍偏高赵玲莉等[4]对回族地区汉、回两个民族 1064 名中年人血脂水平的调查分析显示:①回5族的 TC、LDL-C 水平高于汉族 (P<0.01);② 回族的 TG 水平高于汉族(P<0.05),即:回族是高血脂的高发人群雷晨等[5] 发现:宁夏回族糖尿病患者中 TG 的增高较普遍,且成为独立危险因子(其相关危险系数>1.1)2.2 禀赋决定论回族医学认为:体质(禀性) 由两方面决定: ①先天遗传因素;②后天环境因素;而先天遗传因素在体质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既遗传是世世代代的连续,通过“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而中国的回族是古代伊斯兰帝国阿拉伯人的后裔因此,遗传因素对于回族的体质有重要的影响2.3 心身结合论回族医学认为:①“体质”是个体躯体素质与相关心理素质的综合体②“体质”的躯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稳定与变异的统一心理学认为:任何学派都承认人的气质、精神活动有一定形态学基础从而证实了“回回体质假说”内涵的基本原理-“心身结合论”的科学性。
因此,在坚持“回族体质学说”的基础上,汲取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方法成为民族医学心理学发展的捷径62.4 体质发展论回族医学认为:①“体质”是一种按时相展开,与个体发育同步的生命过程②“体质”发展的过程为:从“幼年”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 ,每个阶段的体质特性也有差异因此,我们对回族人的体质分为“幼年体质” 、 “青年体质” 、 “壮年体质”和“老年体质” ,并根据每种体质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是回族医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又一典型范例3 “回回体质假说”内涵的意义“回回体质假说”包括:“内涵”和“外延” “外延”的基本内容为:通过宁夏回族地区若干个常见/发病率较高,而回族医药确有疗效的优势病种作为突破口,以回族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内容,借鉴中医体质学的相关方法,建立起一套具有回医特色的诊疗体系,为回族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其具体内容为:①对特定人群(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回族地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建立起“横断面研究体系”和“疗效评价研究体系” ,在符合临床试验的四个基本原则(设立平行的可比性的干预对照组、随机化分组、双盲法和样本含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统计学的相关方法进行临床设计和评价(DME)。
之后在对相关方药进7行严格的筛选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样本、多中心且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②“动物实验”则在临床试验的结果和相关预实验的基础上,对相关回药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及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开发出一种或几种回族特色药物(内服/ 外用),形成“回族医学临床与科研体系” ,并开发出适合回族体质的保健品,而所有这些研究的开展都要在“回回体质假说”内涵的指引下进行3.1 宁夏回族优势病种 ——宁夏回族 2 型糖尿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 DM 的发病有两大特征:第一,发病率高①发病率明显高于当地汉族人群全国两次大型 DM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7]:宁夏回族 DM 发病率显著高于当地汉族②DM 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内、外第二,危害性大①致残、致死率较高②医疗经济负担沉重而回族医学重要典籍《回回药方》(全书共 36 卷,现仅存残本 4 卷,由汉语、阿拉伯语、希腊语、古波斯语等写成,是一本包括多种门类的自成体系的回族医学百科全书[2])中记载了一首治疗消渴(糖尿病)的古方——“回回甘松饮 ”(Hui-hui Gan-song Yin,HGY),在几百年回族糖尿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回回甘松饮”就是基于回族医学中的“四性体质学说”(针对“寒性体质”),根据益禀补肾、化痰通络的治则,经过宁夏名老回医—单于德教授多年临证经验的8验证[1],选用撒苔亦忻的( 甘松)、忽咱则(枸杞)、木香、阿咱的答剌黑提(丁香)、罗亦那(大黄)等 13 味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配伍组成的复方制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3.2 宁夏回族特色药物 ——张氏秘传正骨膏宁夏吴忠市张氏正骨第三代传人张宝清先生,自幼随父张成仁学习回族传统医学正骨术,几十年来扶危帮困,济世行医,为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解除了痛苦张氏秘传系列回药对治疗各类骨折、烫伤、骨不连、压疮等伤科疾病独具特色,自制的“回药张氏正骨膏” ,在回族“四性学说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近 200 年的临床实际使用,以其用药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深受患者好评[8]综上,在坚持回族医学理论(四性学说)的指导下,以“回回体质假说”内涵和外延为基本理论框架,建立起回族特色科研体系,针对宁夏回族优势病种进行防治,开发宁夏回族特色药物,是回族医药发展必由之路而“回回体质假说”的内涵是连接“四性学说”和临床研究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单于德,马成义,陈卫川,等.中国回族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9局民族医学文献整理丛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224-231.[2] 宋岘.《回回药方 》考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00:26.[3] 马注,余震贵.清真指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23.[4] 赵玲莉,马惠英,孔丽蕊. 宁夏地区汉回族中年人血脂水平调查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8,15(19):2501-2502.[5] 雷晨,张如意,何兰杰,等. 宁夏回族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症的 13 年回顾性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6):450-453.[6] 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 14 省市 30 万人口中糖尿病调查报告[J].中华内科杂志,1981 ,20(3) :678.[7] 向红丁,童关焕,李康.1996 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 1998,6(3) :131.[8] 马英锋,张金军,牛阳,等. 回药张氏正骨膏治疗骨不连1060 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