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文文体文体知识.doc
5页说明文文体文体知识 1、 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 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 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 《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 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 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 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 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 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 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 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 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 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 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 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 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 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拿地球跟太 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 《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 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 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 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 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 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 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 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 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 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 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 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 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 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 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 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 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 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 “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说明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说明文的阅读,从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 2000 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试题的说明语段是《西部地区》 ,其中的第 5 题是“你从第二段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你认为恩施州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有哪些?”在答题的同时,一方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为本地建设出谋划策,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个开放性试题出得非常有新意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 、 《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 、 《向沙漠进军》等。
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 9 种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个定义既指明了“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也指明了“统筹方法“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如《统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统筹方法更加具体可信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 《活板》一文是按活板制作的程序写的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官: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