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德拉 简介.doc
5页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是享誉全球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为了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他进行了长达50年(1944—199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铁窗面壁27年(1962—1990年)最终,从阶下囚一跃成为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为新南非开创了一个民主统一的局面 南非终身名誉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 政治经历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1938年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 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
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反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 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 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 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 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
1999年3月12日,被欧洲著名学府莱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1999年6月正式去职 生活经历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 1938年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 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2010年6月其曾孙女因车祸不幸丧生,导致其缺席FIFA世界杯开幕式 个人荣誉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1988年:曼德拉荣获由欧洲议会颁发的 萨哈罗夫奖(全称为萨哈罗夫思想自由奖Sakharov Prize for Freedom of Thought),以表彰他为捍卫人权所做的贡献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 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 2009年7月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发表声明,支持将每年的7月18日定为‘曼德拉日’ 人物语录 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冒大险的人常常需要承担大的责任 我很快认识到,我必须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凭借血统开辟自己的道路 尽管我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欢孤独,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思考、自己谋划 任何婚姻破裂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对孩子。
自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人民任何一个人身上戴着枷锁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着枷锁,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着枷锁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着枷锁 人们不能对正义无所作为、无所表示、无所反应,不能不抗议压迫,不能不为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对任何一个自由团体的镇压就是对所有自由团体的镇压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人类的错误总是离不开战争,而且其代价通常是昂贵的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要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作出武装斗争的决定时才显得那么慎重和无奈 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不能把非暴力看作是一种神圣不可违背的原则,而应当把它看作一种根据形势需要而使用的战略战术 当一个人被拒绝相信他所相信的生活权利的时候,他就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成为一个违法者 是法律让我变成了一个罪犯,但是我的罪并不是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我的主张,因为我的思想,因为我的良心 我决不会屈服,并且斗争对我来说并没有结束,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刚刚开始。
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事业我反抗了白人专制,我也反抗了黑人专制我抱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希望大家在这样的社会里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享有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努力把它变为现实如果需要,我愿意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希望似乎是无限的,此时的我就像是经过长长的跋涉到达了终点但事实上,这只是在更长更长的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它将以我当时没有想象到的方式继续考验我 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人物影响 曼德拉一生致力于消除的差距依旧触目惊心地存在,在富裕的社区里,白人拥有豪宅而黑人只能给他们锄草施肥作为后种族隔离时代的许多改革措施之一,白人和黑人的孩子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白人家长惊讶于他们的下一代如此和睦相处 曼德拉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历经千辛万苦、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对于这个国家而言,他扮演了“国父”的角色 曼德拉的人格魅力和崇高声望同其一贯关心广大黑人群众的疾苦分不开1994年12月中旬,非国大第49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会议在南非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市举行,会场安排在布隆方丹大学,与会代表有3000多名,来自不同种族、部落、地区。
会议开幕式在学校体育馆举行,当曼德拉精神焕发、笑盈盈地出现在主席台上时,台下群众一片欢腾、雀跃,高呼“曼德拉”、“曼德拉”,像一阵阵热浪激荡着整个体育馆,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经久不息曼德拉频频招手致意,在群众的欢呼声中发表主旨讲话,阐述了新南非政府将以《重建和发展计划》建设南非,解决广大人民所关心的住房、水电、教育、就业等问题 开幕式结束退场时,曼德拉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代表们纷纷争着要与自己爱戴的领袖握一握手,沸腾的场面足足长达半小时之久,他乐呵呵地同代表们在一起晚上他又与代表们欢歌共舞,忘情扭动着身子,像年轻人一样欢乐他与黑人群众融洽相处的情景十分感人难怪我们平时碰到任何一位普通黑人,都会向我们表达对曼德拉发自内心的深情热爱 长者之风令人钦佩 曼德拉让贤举贤的高风亮节,更博得人们广泛赞誉曼德拉经历铁窗生涯27年,就在他出任总统仅两年时间,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之刻,即毅然决然于1996年12月非国大全国代表大会上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举荐姆贝基担任,为其接任总统作准备这一举动震惊国内外此后,曼一直以谦谦长者之风度宣传姆贝基,说“他比我这老头强” 2000年初,南非议会在其所在地开普敦举行一年一度的例会,上午举行开幕式,新任总统姆贝基发表国情咨文。
晚上举行宴会,先是姆贝基总统致词,接着曼德拉携新婚夫人步入宴会厅(曼与温妮离异后,同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格拉萨女士喜结良缘)曼德拉一出现,立刻引起会场的躁动,掌声像骤雨一样响起 个人评价 纳尔逊·曼德拉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非洲乃至世界政坛上一颗最耀眼的巨星他领导的非国大在结束南非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94年4月新南非诞生,标志着非洲大陆反帝、反殖、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解放任务胜利完成,载入了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光辉史册1993年曼德拉和当时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同获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5月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被誉为“全球总统” :即使在狱中,曼德拉也多次成为全球焦点,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遍及全世界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如此人缘无人能及,难怪有人称曼德拉为“全球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