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诗歌鉴赏精选试题.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9808023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99.8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试题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菩萨蛮 · 塞上秋望 —— (清)冯云骧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 )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3 分)( 2 )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直抒胸臆的句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1.( 1)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 “ 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 ” 等( 1 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 1 分)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1 分)( 2)下阕 “ 飞蓬 ” 一句,借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暗喻戌边将士行孤苦无依的漂泊感; “ 迷鸟路 ”“ 白雁哀鸣 ” 即写景, 也烘托了将士们 “ 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 ; “ 绝寒 ”“ 孤城 ” 一联则通过写与世隔绝的边寒黄昏、 闭门孤城,暗示了戌边将士们孤独寂寞的思归愁绪能结合具体文本,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可得 4 分)2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 )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 ?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3 分)( 2 ) “ 故乡今夜思千里 ” 与 “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 ?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5 分)共同点是:( 2 分)两句诗是:( 1 分)末句感情:( 2 分)2.( 1)得分要点:营造氛围:凄凉、凄清、冷寂 抒发心绪:孤独、寂寞、伤感(氛围 1 分,心绪 2 分,意思接近即可,抓住意象分析,酌情给分)( 2)共同点: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 “ 我 ” ,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或:共同之处在于将故乡之思与羁旅寒灯之下的凄然感受放臵在具有欢 乐色彩的节日之夜)( 2 分)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分)感情:老大无成或离乡日久、客居多年(或:将 " 愁鬓 " 的生命体验臵于 " 明朝又一年 " 时间流逝的临界点,将生命有限的无奈与故乡千里的空间阻隔对应,增加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 2 分)3 .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8 分)- 2 - 月上瓜洲 -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 ] 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 ]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 )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 “ 几多愁 ” 中词人 “ 愁 ” 的具体原因 2 )词的下阕中 “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 一句,通过塑造 “ 渔翁 ” 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3.( 1) ① 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人的衰败秋景 ② 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明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 ① 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 ② 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无可奈何之情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6 分)看叶 - 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诗人所说的 “ 意味长 ” ,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如何表现的?答:4. “ 意味长 ” 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美丽如花的事物却易于凋零,平凡如叶的生命似更为长久。

      诗人在大自然中捕捉一个极为普通的意象 “ 绿叶 ” ,表现出一位回归于平淡生活的老人独特的感受人生不必像春花璀璨而短暂,应如绿叶生命顽强而长远哲理, 3 分;表现 3 分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送灵澈上人①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注】①灵澈上人是中唐时一位著名诗僧②刘长卿,唐代诗人,曾登进士第,但终不得志这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其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感情又有区别,请简要分析作答答:5.《送》诗即景寄情诗以僧人远归青山为构图中心,描绘了苍翠竹林、清幽晚钟、落寞残照等,为送别营造了一种清淡、幽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或因失意而归于山水、向往出世的淡泊情怀《重》诗言事抒情诗直陈- 3 - 同为逐臣江边送别悲远之事叙事中穿插 “ 猿啼 ”“ 流水 “ 孤舟 ” 等颇有悲情色彩的意象,借以表现仕途失意、朋友别离的苦闷、伤感情绪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 分)商歌 - (宋)罗与之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

      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 “ 商 ” 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 “ 商歌 ” 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 )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 3 分)(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6.( 1)( 3 分)作者的用意很明白,春,对穷苦人家来说,无异于秋天的萧瑟凄凉 2)( 4 分)这首诗多用烘托对比的手法 2 分)一方面渲染春天无处不在,一方面又用 “ 独无春 ” 来表示并不属于所有的人;写 “ 贫家独无春 ” ,言外之意是唯有富室有春;写 “ 负薪 ” ,同时又写 “ 花下 ” ,这就使对比鲜明,动人心魄 2 分)7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 - (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诗歌颈联 “ 迸 ”“ 入 ” 两字精妙传神,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 分)( 2 )诗歌第八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 短愁 ” 指什么 “ 愁 ” ?( 4 分)7.( 1)( 3 分) “ 迸 ” 在诗中用以形容树叶凋落之态( 1 分) “ 迸 ” 字显示了力量( 1 分),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1 分)或:从语音上看, “ 迸 ” 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 2 分)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 1 分)一个 “ 入 ” 字,形容出乡愁和江水浑融无迹之态( 1 分),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 1 分)诗人的乡愁如钱塘江水一样膨湃起伏,无休无止 1 分)(如果对两个 “ 字 ” 均有解说,按前一个答案给分)( 2)( 4 分)第八句总括全诗( 2 分,答案为 “ 卒章显志 ” 得 1 分,答案只是说说 “ 抒发情感 ” 0 分)“ 短愁 ” 指羁旅之愁( 1 分)思乡之感( 1 分) 或:二字涵盖了上文提到的 “ 孤灯 ”“ 一雁 ” 所表之情, “ 离心 ”“ 乡梦 ”之感8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每小题 4 分)- 4 - 馆娃宫①怀古(其一) 吴宫怀古②皮日休 陆龟蒙绮客飘香下太湖, 香径长洲尽棘丛③,乱兵侵晓上姑苏 奢云艳雨只悲风越王大有堪羞处, 吴王事事堪亡国,只有西施赚得吴 未必西施胜六宫①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的行宫②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③香径,长洲:采香烃,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1 )同样是写吴官,两位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皮诗中,将吴灭亡的原因说成 “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 ?( 4 分)( 2 )同题材的怀古诗,两位诗人却运用了不同的写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4 分)8.( 1)皮诗:以想象写当年吴宫奢华盛景;陆诗:着重写眼前吴宫残败凄凉之景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虽然痛快,未免落套;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他的观点,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要细味全篇的构思、语气,才会领会诗的意蕴诗人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 2)皮诗用对比 “ 绮阁飘香下太湖 ” ,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它写馆娃宫,仅仅用一个 “ 绮 ” 字状 “ 阁 ” ,用一个 “ 飘 ” 字写 “ 香 ” ,这样,无须勾画服饰、相貌,一个罗彀轻飘、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便自在其中了特别是 “ 下 ” 字很有分量从 “ 绮阁 ” 里散溢出来的麝薰兰泽,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不言而喻了。

      乱兵侵晓上姑苏 ” ,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 “ 乱兵 ” ,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 “ 犯上作乱 ” 的越军侵晓,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苏台吴人方才察觉一夜之间,吴国事实上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前二句胜对起,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一个摸黑行军;一边轻歌曼舞,一边短兵长戟,在鲜明对比中,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陆诗用虚实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 “ 虚 ” 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想象和回忆,以及设想之境 实写的是眼前吴宫的残破凄惨景象, 虚写的是昔日吴王荒淫腐朽的事实 用 “ 奢 ” 、 “ 艳 ” 修饰 “ 云雨 ” ,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批评态度并指出,吴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亡国,未必西施就是六宫中最漂亮的,言外之意讽刺吴王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谢亭送别 -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 )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分)答:( 2 )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4 分)答:9. ( 1)不是同一时期的事情, ( 1 分)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

      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情感 1 分)- 5 - ( 2)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 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 (答出 “ 乐景写哀 ” 、 “ 反衬 ” 2 分)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答出 “ 烘托 ” 2 分)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村行 -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 分)答:( 2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 “ 绘景佳句 ” 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4 分)答:10.( 1)热爱自然、思乡 2) ① 对比、动静结合 ② 拟人、比喻 ③ 喧染(色、味) ④ 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注:答出两点给全分)1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村夜 -(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秋夜 -(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 )两首诗均写了夜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2 )两首诗均写了秋色秋味,又表现了作者怎样不同的心境?11.( 1)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