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研究-思考者说:机与冯用之的政治智慧.docx
2页国学研究-思考者说“机”与冯用之的政治智慧 冯用之,河南洛阳人唐玄宗时任万年县县令、金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他的著作《机论》蕴含着以机遇、机智、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智慧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发机之要,实资于时,”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时进而得时,亦机也,退而得时,亦机也;取而得时,亦机也,舍而得时,亦机也;语而得时,亦机也,默而得时,亦机也进退、取舍、语默得时,即是得机,失时必然失机得机与失机的效果截然不同,“君子得其机,则仇雠变为心腹,”“失其机,则亲昵反为勍敌机智聪敏,随机应变机者生于智者也,智者随其性者也,”机总是和智慧相关联的在这里,冯用之引入了儒家的“性”,以此遏制机智向机诈的蜕变国不用机,以克永世,匪我攸闻夫茫茫六经,万机之圃,昭昭前史,万机之鉴仲尼云:‘知几其神乎!’”治国没有不用机智而能长治久安者儒家六经是机智的宝藏,前代历史又是机智的镜鉴只有预先察知机变的征兆,才能进入随机应变的神妙境界善用机术,成就霸业至哉斯术也,莫不以合义为本,趋时为用历史上圣帝、明君、贤臣、霸主之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关键就在于善用机变之术如,尧成为圣帝,在于“取圣之机”;舜成为明君,在于“取时之机”;周公成为贤臣,在于“取贤之机”;嬴政成为霸主,在于“取霸之机”。
冯用之举例说,善于治国的君主犹如机械师偃师和帮助周穆王平定镐京叛乱的造父,强调“机在于我”“策在于我”在这里,他既明确了行机用策的主体性,也说明了行机用策的能动性取机之利,避机之害机是一把双刃剑由于行机用机的主体、目的不同,因此既可能取得机之利,也可能遭受机之害大人行之,则合于道,细人窃之,则阶于乱合道所以济世,阶乱所以灭身济世,机之利者也;灭身,机之害者也春秋时期,范蠡以“道”行机用机,辅佐越王勾践,遏制了吴国称霸,即机之利;相反,楚太子费无极背“道”而行机用机,导致楚国政局动荡,遭杀身之祸,即机之害而判断“利害”的关键,在于看其是否符合“道义”冯用之《机论》中的政治智慧,至今仍然能为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供丰富的智慧资源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