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小班数学《上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小班数学《上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上”、“下”这两个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并描述;2. 能够理解并模仿“抬高”、“放低”这两个动作,并在指令下正确执行;3. 能够在教师示范下,模仿搭积木活动中“上下”的过程;4. 通过互动游戏和手piaohu活动,初步形成对于“上下”概念的客体化认识二、教学内容1. “上下”概念的传递;2. “上下”动作的模仿及实践;3. 搭积木活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个盒子,头顶上正中央一个,另一个放在自己脚边,然后说道“小盒子放在上面,大盒子放在下面”,再拿起小盒子,“我把小盒子抬高”,然后再慢慢放下来接着,教师展示一个“上下”的字卡,然后把字卡放在上面和下面,让学生模仿最后导入性地问道:“你们知道什么是上下吗?我们今天学什么?”2. 学习(30分钟)Step 1:概念传递教师出示被翻转的书本,问学生“这本书在上面还是下面?”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个小朋友在上面还是下面?这个杯子在上面还是下面?”借此帮助学生建立“上下”的概念Step 2:动作模仿通过手势,让幼儿们模仿“抬高”、“放低”的动作,并在指令下正确执行。
Step 3:搭积木教师示范:用一块底板和数个积木,构建一个3层楼的小房子,并指导学生说出积木的位置,即“一块板子在底下,一块板子中间,一块板子在上面”引导幼儿在积木活动中体验“上下”的概念,并加深记忆3. 游戏(15分钟)教师组织游戏环节,有上下、高低等元素交织:设立一座迷宫,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迷宫迷宫的每个关卡都会有不同的障碍物,例如横杆、绳子等,要求学生在通过这些障碍物的过程中,练习“上下”的动作4. 评价和(5分钟)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简单,例如“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怎么样才算是上下呢?”然后询问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逐渐建立对于“上下”概念的认知,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幼儿对于“上下”的概念理解尚不清晰,给予适当的引导仍需加强;2. 在实践中,一些幼儿仍出现了抬高和放低的顺序上的问题,如将物品放低后,仍然说是在上面;3. 游戏以及语言环节的设计稍有欠缺,需要通过更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记忆相关概念因此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上下”这一概念,并且进一步提升幼儿理解及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