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知识点超详细1-2章.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51965643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3.5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3.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 NH3↑ + H2O + CO2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 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8. 研究“铜绿”性质的有关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铜绿”和盐酸作用产生大量气泡,并且看到“铜绿”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铜绿能与盐酸作用形成二氧化碳,氯化铜和水2.“铜绿”受热的变化绿色固体受热后变成黑色固体,在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铜绿受热能分解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N2 78% , O2 21% , CO2 0.03% ,稀有气体0.94%,杂质0.03%.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如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水、粗盐、石灰石、盐酸、黄铜、生铁和钢等各种合金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2 、N2 、CO2、H2O等3、大气污染可分为烟尘和有害气体两类,烟尘可来自工厂、建筑工地;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NO2、CO,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我们既要处理工厂废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又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工业上“固硫”常使用生石灰或石灰石)4、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淡蓝色液体和雪状固体O2的化学性质:各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燃烧的现象点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C+ O2══ CO2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S +O2 ══SO2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点燃点燃4P + 5O2══2P2O5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2══Fe3O4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5、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6、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MnO2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2KMnO4═══K2MnO4+ MnO2 + O2↑ ;(2)2H2O2 ═══ 2H2O + O2 ↑可用排水法收集O2 ,因为O2不易溶于水)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生成物的溶解性、密度、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与水反应8、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1)产生途径:人、动植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等含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体的分解;(2)消耗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洋的吸收作用。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一方面我们要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开发氢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如何比较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温室效应能力?[注意设计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10、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可变成无色液体和无色固体(干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 ═ H2CO3 ;加热上述红色液体会恢复为紫色,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H2O + CO2↑(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 Ca(OH)2 ═ CaCO3↓+ H2O ,该反应可用于CO2气体的检验CO2的用途:(1)灭火(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2)人工降雨、舞台云雾(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使水蒸气液化);(3)光合作用的原料;(4)保存食品(和冰比较有什么优点)11、CO2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 + 2HCl═CaCl2+H2O+CO2↑,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验满时用燃着的火柴放在瓶口,看火柴是否熄灭12、CO2与人体健康:CO2无毒,当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有害,因为CO2不能供给呼吸,故进入枯井或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点燃通电13、电解水:负极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H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O2),体积比为2 ∶1 ,2H2O═══2 H2 + O2↑ ,2 H2 + O2══ 2H2O (1.为什么刚开始产生的氢气体积和氧气体积比大于2:1;2.如何从数值的角度判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接近理论值?)14、硬水与软水:溶有较多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溶有较少或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若出现大量泡沫,是软水;反之为硬水家庭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化学变化)15、水的净化:(1)静置;(2)明矾净水(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其沉降);(3)过滤(把固体和液体分开:一贴、二低、三靠;仪器:漏斗、玻璃棒、烧杯)4)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4)蒸馏注: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①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②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1-2章化学实验部分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石蜡制成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⒊ 点 燃 蜡 烛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实验探究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