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太操作规程的编写模板.doc
12页1.1 装置概况1.1.1 装置简介新版操作规程内容第一章工艺技术规程装置概况包括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的情况1.1.2 工艺原理工艺原理应分系统描述,详细说明工艺过程的原理例如:化学反应方式、反应式;分馏、精馏原理;吸收、干燥原理;水洗、碱洗方式等化工过程所达到的生产目的1.1.3 工艺流程说明分系统进行流程叙述,在叙述中设备位号应以()的形式描述,重点控制指标应说明公用工程系统也应进行流程叙述1.1.4 工艺原则流程图工艺原则流程图应包括设备、物料流向、带调节控制系统及位号标识,工艺原则流程图应分系统画出1.2 工艺指标工艺指标应包括如下内容:原材料指标半成品、成品指标公用工程指标主要操作条件中控分析指标及方法、\频次原材料消耗、公用工程消耗主要设备及动力指标排污指标第二章操作指南操作指南应按装置组成部分或系统分别编写按操作控制参数、产品质量指标等内容编写目录,每一个操作指南内容应包括: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原则、影响因素、正常调整、异常处理,以及控制失控后转入相关事故处理预案等控制原则要有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以对生产期间操作波动的调整为对象,以控制稳定为目标,防止异常波动引起生产事故的发生。
要详述内外操作分工及要求操作指南部分要有安全须知第三章开工规程3.1 开工统筹图建立时间概念,统筹各个岗位、各系统的操作程序衔接方式以图表的形式描述开工过程⑴要有详细的装置开工统筹图⑵按系统或岗位组成的开工统筹图要清晰,步骤明确⑶开工规程的统筹图的编号和步骤描述的语句和内容与A级开工纲要中的描述严格对应3.2 开工纲要(A 级)是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其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要求:⑴A 级中内容正确,状态设置合理,与实际操作要严格对应⑵A 级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题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⑶A 级中操作步骤顺序正确合理⑷A 级中的操作步骤要与开工统筹图严格对应⑸A 级中的状态分为初始状态、稳定状态还有最终状态⑹A 级中的稳定状态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的过渡状态⑺A 级中的每个状态都有确认内容3.3 开工纲要(B 级)详细描述操作过程是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编号与 A 级对应一致要求:⑴B 级中操作人员要分工明确。
⑵B 级操作步骤顺序、描述方式正确⑶B 级中编号要与 A 级的纲要严格对应⑷B 级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⑸不允许存在一项步骤多项操作的内容⑹B 级中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不允许一句话包括多个动作的编写⑺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要求量化⑻B 级中流程图的描述合理,与操作步骤相吻合⑼对于较多步骤地描述,可以采用提示框的格式表述⑽ B级 中 的 文 字 表 达 方 式 采 用 “( 操 作 者 代 号 )+( 操 作 性 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补足语)”的文字表达方式⑾班长用 M 表示,内操 I 表示,外操用 P 表示⑿B 级中“( )—”、“[ ]—”和“—”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3.4 说明(C 级)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比如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解等编号与 B级对应一致要求:⑴C 级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是对 B 级的必要的说明⑵C 级中说明的编号要与 B 级保持严格一致⑶C 级是有开工盲板表,包括位置、规格、数量、确认人、作业时间,并且与 B 级中的操作严格对应⑷事故预案的演练要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处理时要操作熟练、准确。
第四章停工规程3.1 停工统筹图建立时间概念,统筹各个岗位、各系统的操作程序衔接方式以图表的形式描述停工过程3.2 停工纲要(A 级)是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停工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其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要求:⑴A 级中内容正确,状态设置合理,与实际操作要严格对应⑵A 级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题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⑶A 级中操作步骤顺序正确合理⑷A 级中的操作步骤要与开工统筹图严格对应⑸A 级中的状态分为初始状态、稳定状态还有最终状态⑹A 级中的稳定状态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的过渡状态⑺A 级中的每个状态都有确认内容3.3 停工纲要(B 级)详细描述停工操作过程是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编号与 A 级对应一致.要求:⑴B 级中操作人员要分工明确⑵B 级操作步骤顺序、描述方式正确⑶B 级中编号要与 A 级的纲要严格对应⑷B 级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⑸不允许存在一项步骤多项操作的内容⑹B 级中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不允许一句话包括多个动作的编写。
⑺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要求量化⑻B 级中流程图的描述合理,与操作步骤相吻合⑼对于较多步骤地描述,可以采用提示框的格式表述⑽ B级 中 的 文 字 表 达 方 式 采 用 “( 操 作 者 代 号 )+( 操 作 性 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补足语)”的文字表达方式⑾班长用 M 表示,内操 I 表示,外操用 P 表示⑿B 级中“( )—”、“[ ]—”和“—”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3.4 说明(C 级)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比如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解等编号与B级对应一致应列出:停工过程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等需要说明的内容,装置吹扫过程的危害识别及控制措施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以大型专业机组为主的操作规程,采用 A、B、C 三级的编写方式:包括开机、停机、操作指南三部分要求:A 级中内容正确,状态设置合理,与实际操作要严格对应A 级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题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A 级中操作步骤顺序正确合理A 级中的状态分为初始状态、稳定状态还有最终状态A 级中的稳定状态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的过渡状态A 级中的每个状态都有确认内容。
B 级中操作人员要分工明确B 级操作步骤顺序、描述方式正确B 级中编号要与 A 级的纲要严格对应B级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不允许存在一项步骤多项操作的内容B 级中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不允许一句话包括多个动作的编写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要求量化B 级中流程图的描述合理,与操作步骤相吻合对于较多步骤地描述,可以采用提示框的格式表述B级中的文字表达方式采用“(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补足语)”的文字表达方式:班长用 M 表示,内操 I 表示,外操用 P 表示B 级中“( )—”、“[ ]—”和“—”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C 级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是对 B 级的必要的说明C 级中说明的编号要与 B 级保持严格一致第六章基础操作规程6.1 机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1离心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2计量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3螺杆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1.4磁力泵的开、停与切换操作6.2 冷换设备的使用和切除6.2.1 水冷换热器的使用和切除6.2.2 空气冷却器的使用和切除6.3 加热炉的开停与操作6.4 关键部位取样操作程序及注意采用 A、B、C 三级的编写方式,并包括开机、停机、操作指南三部分。
要求:A 级中内容正确,状态设置合理,与实际操作要严格对应A 级整个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题结构,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A 级中操作步骤顺序正确合理A 级中的状态分为初始状态、稳定状态还有最终状态A 级中的稳定状态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的过渡状态A 级中的每个状态都有确认内容B 级中操作人员要分工明确B 级操作步骤顺序、描述方式正确B 级中编号要与 A 级的纲要严格对应B级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不允许存在一项步骤多项操作的内容B 级中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不允许一句话包括多个动作的编写操作过程、操作步骤要求量化B 级中流程图的描述合理,与操作步骤相吻合对于较多步骤地描述,可以采用提示框的格式表述B级中的文字表达方式采用“(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补足语)”的文字表达方式:班长用 M 表示,内操 I 表示,外操用 P 表示B 级中“( )—”、“[ ]—”和“—”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C 级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是对 B 级的必要的说明C 级中说明的编号要与 B 级保持严格一致加热炉的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指南部分都具有完整的控制范围、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方式、正常调整、异常处理、以及控制失控后转入相关的事故处理预案等内容,加热炉的事故处理预案要与第七章的事故处预案相对应。
第七章事故处理预案7.1事故处理原则⑴要有符合本装置的事故处理原则⑵要具体、细化、量化,可操作性强7.2 紧急停工方案⑴紧急停工的原则必须明确⑵紧急停工的状态要具体、细化、量化⑶紧急停工方法的编写要按照 A、B、C 三级方式描述,每个系统排序正确⑷要描述清楚各个岗位紧急停工的方法7.3 事故处理预案⑴内容要全面,要能够满足本装置常见事故处理的要求⑵项目的设置要与操作指南中异常处理失控时转入的事故处理相对应,体现逻辑性⑶事故处理预案格式正确,采用事故现象、事故原因、事故确认、事故处理、退守状态的模式编写⑷事故处理采用 B 级的模式编写,要求量化⑸当事故预案处理后的进一步开、停工要与开、停工规程相衔接7.4 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⑴事故处理预案的演练要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处理时要操作熟练、准确⑵要有本企业、本装置的事故处理预案演练纪录第八章操作规定1、要有各系统、各岗位的定期工作规定、临时操作规定2、根据需要,编制本企业的防冻、防凝工作规定3、要有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工作标准第九章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方法9.1 DCS 系统概述9.2主要工艺操作仪表逻辑控制说明及工艺控制流程图(PID)应包括:温度控制方案、压力控制方案、流量及液位控制方案、其它特殊控制方案等。
9.3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规程9.3.1 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图9.3.2 装置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9.3.3 机组自保的逻辑控制说明第十章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10.1安全知识10.2安全规定10.3装置防冻防凝措施10.4本装置历史上发生的主要事故、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10.5 本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爆炸范围、闪点、自燃点10.6 本装置主要有毒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10.7 本装置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同时要求:结合本装置特点,制定开、停工过程中还有事故处理中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和措施,要有配套的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第十一章附录11.1 主要设备明细表11.2 主要设备结构图11.3 装置平面布置图11.4 可燃气体和硫化氢报警仪布置图11.5 装置消防设施布置图11.6 安全阀定压值11.7 控制参数报警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