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写一体化学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175507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宋史蒙卿说:“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此也可见,一读一写是熔于一炉的整体,解读文本与创写文章应融为一体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由外往内的‘吸收’,写作是由内往外的 ‘发表’,二者是‘积蓄’与‘倾吐’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样表明,阅读与写作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言语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能违背这个规律,要置阅读与写作于一种整体化的学习状态之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把解读文本与创写作文融为一体,实现读写一体化呢? 叶老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各篇课文作范例,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观,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的读写实践逐步实现读写的一体化具体操作起来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要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学生读写一体化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明确地意识到要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带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通过读写一体化达到读写能力相长齐头并进的目标 其次要以课文的学习为例让学生能够“读懂” “懂读”。

      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读懂”在学习课文时反复吟咏,了解文章写了些什么,从中获得哪些感悟(知识、信息等);其次让学生“懂读”,即懂得读文章的路子和方法,如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以及写作特色等这样的读,就自然地把写带起来了否则,若带不动写,写与读脱节,就不能达到读中知写的效果所以,要实现读写的一体化关键是深读,它是至少包括了以下四步的一种立体的全方位阅读,即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主题等)——怎样写的(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等)——为什么要写(写作背景、意图等)——写得怎样(评价、赏析等) 以沈复的《童趣》为例,我是这样来实现四步立体的全方位的阅读首先通过三个活动:1、以“童趣在-------”的句式找寻到作者似的童趣飞翔在歌唱的蚊子声中,飘扬在丛林走兽的遐想中;潜隐在鞭打蛤蟆的快意里……2、以“童趣就是-------”的句式辨识到童趣是把小的当成大的如丛草成了树林,土块成了峰、谷;就是把丑的当成美的如蚊虫飞舞当成白鹤舞空;也是把好的当成坏的如癞蛤蟆吞食二虫就该受捉、鞭、驱3、以“童趣就是--------的-------”的句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寻根童趣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感悟到童趣就是孙猴火眼金睛般的明察秋毫,童趣就是仙鹤般自由飞翔的想象,童趣就是入水的童心,如兔的爱心┅┅实现了第一步: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情感、主题等)。

      这时学生已基本读“懂”文本接着我就以“文章是--------(表现)童趣”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深读课文,探究写技体会文章行文构思、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通过活动师生一起总结出了奇思妙想生童趣,一线串珠缀童趣,情态传神显童趣,细描动作绘童趣,又喜又惊现童趣,虚实相生抒童趣、语言洗练描童趣之后我究根问底继续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 为什么要讴歌童趣?最后以“我认为《童趣》写得最有特色的是---------”的活动展开对《童趣》的赏析从各个角度评价《童趣》“写得怎么样”,经过以上四步立体的全方位阅读就为接下来创写童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和章法的特点进行以写促读,写中带读学生带着写作的任务去回读文本,目的性更明确,也更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加速自己的阅读及“玩味”文本的真正内涵,以最快速度领悟作品的内容或艺术特色和习得文章的写作的技巧、规律 下面仍以沈复的《童趣》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以写促读,写中带读①重温童趣:以“我的童趣就是-------”的句式,小组合作口头创写童真片段这环节志在勾起童心,重温童趣,为创写童真做好铺垫②再现童趣:用生动简明的文字写下你经历过的最具童真童趣的往事片段,字数 200 左右。

      ③课堂点评④继续布置写作大作文《童趣》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反复读课文并以此推介学生课外阅读大作家(丰子凯、冰心等)及同龄人写的同题作文(可利用网络的关键词搜索功能找出)继续拓宽写作的思路,积淀思想情感,借鉴好的题材、主题、构思、写法、语言等写作成文 “写”困之后,可以通过“读”来解决“写”的困,反之亦然写”与“读”本来就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以“读”推动“写” ,以“写”来促进学生的“读”, 最终读写齐头并进 良好习惯的形成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据说,一个习惯的形成是在某一行为重复训练 22 次以后学生读写一体化的形成,同样需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依据课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训练,久而久之相信 自然会把“读”与“写”融为一体,亦读亦写,读写相长 读写一体化在我国的语言学习中源远流长它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做法;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追求,又是一种过程惟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努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观,这条由古代先贤们开创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最终实现读写的一体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