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doc
8页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部分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 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蜡烛燃烧C. 修剪花枝D. 烹饪美食 (★) 2. 学习小组建立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下列物质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 PM10B. 臭氧C. 二氧化氮D. 二氧化碳 (★★) 3. 在“净化一定量的河水”实验中, 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量取河水B. 取用絮凝剂C. 过滤D. 煮沸 (★★)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雾B. 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生成二氧化碳D. 铁丝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 5.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B. 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C. 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D. 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 6.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可燃性B. 石墨用于受电弓滑板——导电性C.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D. 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 7. 2024年5月1日, 我国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正式实施。
下列行为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B. 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C. 生活中用淘米水浇花D. 园林用水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 8. 2024年以“创新预见6G未来”为主题的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 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C. 图中X的数值是8D.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 9. 今年6月2日,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航天制造需要用到钛合金, 工业上可用四氯化钛 生产钛已知 中氯为 价,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 10. 金刚石、石墨和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都相似B. 石墨、金刚石和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 金刚石、石墨和都是黑色固体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 11. 冬季是流感病毒肆虐的季节, “达菲”对抗流感病毒有很好的疗效, “达菲”的主要成分为莽草酸 , 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莽草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B.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C. 莽草酸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D. 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2. 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彰显了大国担当, 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如图是 转化为甲醇 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的分子个数比为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 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二、多选题(★★) 13.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液氧、二氧化硫、双氧水B. 水银、蒸馏水、稀有气体C. 氮气、氧气、空气D. 金刚石、海水、硫酸铜溶液 (★★★) 14.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 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 5C.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 乙物质可能是单质 三、选择题(★★★) 15. 对比物质的性质, 可找到鉴别物质的方法下列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木炭和B. 用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C.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D. 加水溶解鉴别二氧化锰和石墨 四、填空与简答(★) 16.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 ___________ 。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 ___________ (★★★) 17.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生物质炭是一种富碳固态物质它是由秸秆、树枝、菌渣等生物质废弃物在无氧或限氧环境中经高温热裂解产生生物质炭用于农业生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施入土壤后可以中和土壤酸性, 生物质炭还可以有效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 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国内外生物质炭生产技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在小于500℃环境下的低温慢速热解, 一类是在500℃-700℃的中温快速热解, 一类是在700℃以上的高温闪速裂解 (1)产生生物质炭的过程属于 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根据生物质炭有吸附性, 能推测出生物质炭具有 ___________ 的结构 (3)对比三大类生物质炭生产技术, 得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___________ (★★) 18.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科技著作 (1)书中提到“铁器淬于胆矾水中, 即成铜色也”, 胆矾水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2)书中有关于“火折子”的记载: “以白薯蔓浸水泡浓, 捶之…..晒干, 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 吹气复燃”其中涉及到硫磺(S)的燃烧,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19. 阅读下列科普阅读回答相关问题 生活中有时需要用到高浓度 , 供氧方式主要有氧气瓶、氧气袋和制氧机氧气瓶和氧气袋中的 一般用深冷法制得, 该方法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 从空气中分离出 制氧机有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制氧方式膜分离制氧用到的膜材料有陶瓷、聚苯胺等, 其中混合导电陶瓷分离膜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甲变压吸附制氧常用的吸附剂是沸石分子筛科研人员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 、 通过某种沸石分子筛, 测定其对 、 的吸附情况、结果如图乙(纵坐标数值越大, 代表吸附量越大) 吸氧对于缺氧人群有一定作用, 但健康人短期内高流量吸氧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不能盲目吸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群不能盲目吸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图甲中, 表示氧分子变成氧原子的是 ___________ (填“I”“II”或“III”) (3)25℃时, 沸石分子筛对 和 吸附情况如图乙所示, 沸石分子筛对 ___________ 的吸附量更大。
(★★) 20. 下图为中国空间站再生生活保障系统流程图 (1)“电解制氢子系统”中, 正极与负极两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统”通常采用氢氧化锂( )吸收航天员呼出的部分 , 同时生成水和物质X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3)“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1.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___________ (从A-E中选择),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是 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 则氢气应该从 ___________ 端通入(填“b”或“c”) 六、科学探究题(★★★) 2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在探究木炭与 反应时, 完成了如图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I、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酒精灯上金属网罩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2)实验结束时, 应___________(填写字母) A. 先撤出导管, 再熄灭酒精灯B. 先熄灭酒精灯, 再撤出导管II、实验结束后, 小实同学联想到碳在空气中燃烧时, 可能生成 也可能生成 提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除了生成铜, 是否也可能生成不同的气体呢?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具有可燃性, 燃烧生成 也具有还原性, 在加热的条件下, 能与 反应生成 和 ②碱石灰可以吸收 和 ③ 溶液可以吸收 【猜想】 (3)对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气体产物为 ;猜想②气体产物为 ;猜想③气体产物为 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实验探究】 (4)若猜想③成立, 则D和E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5)小东同学认为实验检测到生成物有 , 可能是 , 小洋同学却并不认同, 他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交流】 (6)实验装置中有一处缺陷, 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可以在F装置后做如下改进: ___________ 。
七、计算题(★★) 23. 化学项目小组使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 并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束后, 小西同学提出: 瓶内固体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呢?于是, 他们重复实验, 并称量反应前固体物质(细沙和红磷)的质量为 反应后固体物质(细沙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 请问: (1)参加该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___________ g (2)参加该反应的红磷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