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基于IEIT的集成项目管理.pptx
4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IT Project Management,*,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创新方法研究会 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IT Project Management,2023 年 4 月,IT 工程管理,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ject Management,主要内容,1.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分析,2.工程管理精要,3.IT/IS 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界定及流程改善,4.精益化工程管理,5.基于“IE+IT的集成工程管理,5.基于“IE+IT的集成工程管理,3,5.1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实施的前提,5.2 基于IE+IT的集成管理创新思维,5.3 基于IE的IS评价方法,5.4 基于,IE+IT,的IS实施策略,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信息化的前提,信息系统应用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累积度:具备相应柔性的组织系统,比较标准的运营流程、标准化的产品技术体系、准确的基础数据,良好决策机制,包容性的人文环境,原有管理系统应具备自我创新和 的基本能力,可以适时的改进,支持信息系统运行和比较容易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一旦构建了集成管理平台IMP,管理系统要具备控制、调节信息系统的能力,能持续地识别自身问题且加以改进,并能对信息系统改进提出具体要求,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信息化的前提,如果预期从集成管理平台获得高绩效,那么,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必须实现高度融合和相互作用,在作用过程中促进二者的不断进化,集成管理平台应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提高能力,从而使企业保持对价值链、供给链和决策系统处于不断的优化过程。
集成平台运行中,除了不断增强集成水平外,精益性和敏捷度都需不断提高,进而才能实现外部需求、内部能力的匹配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IT应用的关键能力需求,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系统需求的评价能力,Why/When,管理系统创新性设计的能力,What/Where/Who,集成平台运行控制与持续改善的能力,How,这些关键能力主要由IE知识体系提供的,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三种能力需求,要具备对管理系统评价、判断的能力三阶段,在信息系统实施前,系统评价企业的管理累积水平,以作出明确的需求决策,决定能否实施信息化工程和实施什么水平的信息化工程,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评价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匹配程度,以决策改进的方向和重点,在信息系统标准实施一定时间后,评价由信息系统为企业带来的组织绩效的增长程度,以判定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和基本能力,进而决策是否满足长期战略需求,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三种能力需求,要具备对管理系统开展的设计能力,实施信息化前,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总体目标,要设计包含信息化战略在内的总体战略和系统实施策略,要构建满足集成管理需要并趋向于敏捷与精益的组织结构,进而谋求支撑企业开展的适应性组织文化,系统设计要聚焦于流程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途径,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三种能力需求,要具备对集成管理平台的持续提升能力,不要期望集成管理平台一旦建立就是高水平的,客观上,这个平台会有两阶段特征:,早期的平台,表达的是原始管理系统与新的信息系统的简单组合,二者都是基于各自的结构和流程方式运转。
很多企业的信息化过程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水平,后期的平台,是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相互融合、互相作用、融为整体,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成熟的集成管理平台基本特征是:基于系统信息的高效决策、标准且具有柔性运营流程、高效率的资源利用,从流程观看,高度集成并不一定意味着高度精益和敏捷,所以,集成管理平台要具备不断自我诊断和自我提升的能力,5.1 IS应用的前提与需求,TE,传统型企业,LE,精益型企业,AE,敏捷型企业,IE,集成型企业,It is a main goal,How to achieve it?,企业创新途径选择,5.2 基于IE+IT的集成管理创新思维,哪种选择是最正确的?,LE,精益型企业,TE,传统型企业,IE,集成型企业,AE,敏捷型企业,How to do it directly?,BPR?,What are risks?,How long?,How much?,Who can do it?,Employees receptivity?,IE,IT,OR,AND,Dose the“IE+IT be a best choice!,5.2 基于IE+IT的集成管理创新思维,I M P,创 新,经营理念,提 升,企业战略,改 进,组织结构,加 速,运作流程,提 高,资源效率,提 高,反响速度,增 强,盈利能力,竞争性企业管理模式,IE 功能:,规划 设计,方案 控制,评价 改善,IT功能:,流程工具,应用平台,理念载体,“IT+IE,IT,+,IE,IT IS,MS IE,5.2 基于IE+IT的集成管理创新思维,初始管理系统 OMS,信息系统IS选择与实施,集成管理平台IMP构建,管理累积能力评价和需求评价,实施策略与方法评价,集成管理平台IMP开展,管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匹配度评价,信息系统 IS 改进,管理系统MS创新,信息系统实施效果/绩效评价,使命与战略实现程度评价,5.2 基于IE+IT的集成管理创新思维,5.3.1 IS应用的系统评价方法,能力与需求评价,系统匹配度评价,目标绩效评价,5.3.2 基于评价的IS实施策略,IE+IT实施方式选择,IE+IT实施综合模型,5.3 基于IE的IS评价方法,6.1.1 事前评价,能力与需求评价,6.1.2 过程评价,系统匹配度评价,6.1.3 效果评价,目标绩效评价,5.3.1 能力与需求评价,评价什么,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管理累积水平,什么标准的信息系统,目标体系是否清晰,组织结构是否适当、领导关系是否合理,运作流程是否标准、可执行,方案、控制、反响、评价、鼓励是否健全,数据、信息是否完整,企业文化的稳固性和易变性,员工状态是否良好,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状态是否健康,管理者变革组织的意愿程度和难度,5.3.1 能力与需求评价,如何评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性质:方案;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业绩;供给链能力,分职能:开发;技术;生产;采购;销售;方案;物流;投资,分层次:二级或三级,可分解:,职能指标可向下分解1-2级分项指标,可合成:,分项指标值向上合成上级指标值,建立指标重要性程度区分度指标权重,建立指标赋值方法定量评价,建立合成算法,可分级、分项计算指标值,5.3.1 能力与需求评价,怎样运用评价结果,比较直观的是运用图表技术,如条形图、分布图、雷达图,用综合值说明管理系统的总体水平管理累积度,用一级单项指标值区分主要管理职能的能力,用二级或三级指标值说明各职能中的主要指标的优劣程度,关键指标值说明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程度和难易程度,用最小指标值说明瓶颈因素严重程度,5.3.1 能力与需求评价,1.评价指标选择,评价指标的选择须遵照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首先,确定集中反映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为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用 表示,其次,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范畴,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要素做为二级指标,用 表示,三级指标用 表示;,指标级数依次进行。
指标级数的多少由上一级指标的影响深度决定,指标项的多少由上一级指标的影响幅度决定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2.指标体系的量化,解决定向指标定量化问题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多项选择用AHP(层次分析法)、Delphi(德尔斐法)、Brainstorm(头脑风暴法)等相比照较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指标体系量化,一是解决指标值的赋值问题,二是解决指标权重设计问题,3.评价指标赋值原则,按级赋值:首先仅对最底层指标赋值,如本例只对三级指标赋值,二级指标值和一级指标值则分别由三级指标值和二级指标值依算法合成,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3.,评价指标赋值原则,赋值范围:每项指标值的设定范围可选择百分制0-100,或0-1,0-10赋值法,赋值标准:依据指标符合预期设定的程度确定指标值大小如按照表1的赋值标准确定:,表1 MIE三级指标赋值标准,MIE等级,基础管理级,职能级,企业级,供给链级,动态联盟级,示 例,BISIC-y,1,MRP-y,2,ERP-y,3,SCM-y,4,AM-y,5,指标值范围,00.2,0.20.4,0.40.6,0.60.8,0.81.0,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4.,指标权重赋值,可应用AHP方法,通过指标的重要性关系进行比较,来决定一个指标或一组指标的权重大小。
也可以采用关系矩阵进行指标权重设计如第三级指标权重为 ,且,,5.MIE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详见表2,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6.,计算过程及应用分析,计算过程,第,i,个指标值计算,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6.计算过程及应用分析,1、综合结果运用,计算结果:0.40 0.60,总体指标满足企业级信息化程度的能力需求,初步判断可以实施ERP工程,2、单项指标值运用,1一级指标分析:以4个一级指标为例,a,4,是关键约束,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6.计算过程及应用分析,2二级指标分析,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6.计算过程及应用分析,3三级指标分析:以a,1,所属的13个三级指标为例,应用举例:企业信息化需求评价分析,基于IPM理论,IE与IT之间必然存在相关性,IT是企业信息化乃至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方法和专业工具,IE是企业管理系统构建的基础方法和改进工具,IS是IT按照IE的流程理论构建的应用系统,IE在任何环境下都是支撑IT在企业应用的前提和保障,IT在企业的应用,最难克服的是制造企业流程的个性化问题,IE是制造企业打造个性化流程的有效的手段,也是克服个性化流程的有效手段,5.3.2 MS与IS系统匹配性评价,IE与IT匹配度概要性分析,IT转化为IS具有明显的普遍性特征,如CAX,PDM,ERP,SOA,SaaS,EB/EC,BI,SCM,IS在企业应用效果呈现突出的问题,IS的应用提升,需要借助IE的运用和深化,IT和IE之间应该可以建立起基于近似共性标准的匹配性分析模型,以揭示二者间的普遍性关系,共性,标准,指标,体系,IE,需求,或,应用,水平,IT,需求,或,应用,水平,共 性 目 标,共性环境与资源,5.3.2 MS与IS系统匹配性评价,IE与IT匹配度概要性分析,为此,可以建立两套指数分别对IT、IE需求和能力进行评估的指数评价系统,通过两套指数的拟合程度,判定社会、行业、企业对IT、IE需求及应用的匹配水平:,企业/行业,系统匹配度,M,ET,I,IE,I,IT,5.3.2 MS与IS系统匹配性评价,在企业范畴内,IE与IT匹配分析比较容易地转化为MS与IS的匹配度评价,MS与IS的匹配关系,目标一致性,功能互补性,结构独立性,内容匹配性,运行协调性,动态约束性,5.3.2 MS与IS系统匹配性评价,管理系统平台,(MSP),管理子系统1,SMS,1,M,11,M,12,M,1N1,M,21,M,22,M,2N2,M,L1,M,L2,M,LNl,信息系统平台,(ISP),I,11,I,12,I,1M1,I,21,I,22,I,2K2,I,K1,I,K2,I,KNk,MS,与,IS,相互关系,及,匹配度,集合,管理子系统2,SMS,2,管理子系统L,SMS,l,信息子系统1,SIS,1,信息子系统2,SIS,2,信息子系统L,SIS,l,IMP,5.3.2 MS与IS系统匹配性评价,MS与IS在结构和关系上都可以由构成它的子系统和指标(体系)表示,因此,两系统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