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方案.doc
212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方案建 设 基 础一、学院概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武昌水利学校,由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南沅陵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北省武昌水利学校、广西柳州高级工业学校、广州珠江水利学校水利科合并组建而成,汇集了中南地区鄂、粤、湘、桂四省五所水利类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是全国水利水电类中专学校办学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的学校之一校名先后为“武汉水利学校”、“水利部武汉长江水利学校”、“武汉水利专科学校”、“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湖北省水利水产学校”、“湖北省水利学校”、“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1958年以前,学校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共同领导,其后一直隶属于湖北省水利厅办学50多年来,学校多次迁址创办初期校址在武汉市武昌南望山60年代,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学校奉命下迁,先迁至湖北省沙洋县、后迁至湖北省浠水县白莲河镇办学1972年,迁回武汉市武昌广埠屯,与武汉电力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水利电力学校”1976年,因国家和省机构改革的需要,学校也相应分设为电力、水利两校1977年7月,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在武昌八一路选址重建,既现在的东湖校区。
1996年,湖北省水利厅在学校创办“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的工作中,“调整规划、集中办学”,在武昌南湖重点建设“湖北省水利水电学校”1999年9月,学校主体迁入南湖新校区2007年,学院在省水利厅和其他省直部门的支持下,在武汉江夏区五里界镇中州村购地463.3亩,现在正在建设汤逊湖校区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共培养了2万余名大、中专毕业生1958年学校曾升格为“湖北省水利电力专科学校”,开设高等专科教育12年1994-2001年,为适应全省水利系统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先后与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联合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专科毕业生966名,为湖北乃至全国水利系统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学院办学紧密联系行业实际,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先后开办了水利水电工程、水电站电力设备、水土保持与环境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治河防洪等十多个专业,适应了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要求,成为水利系统各类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学院教学质量在湖北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1991年,学院经湖北省教育厅评估,被评为办学条件合格学校;1993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评估验收,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2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此跨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二、建设基础学院隶属于湖北省水利厅,业务上接受湖北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占地面积641.91亩,即东湖校区58.30亩、南湖校区120.58亩、汤逊湖校区463.03亩学院现有房屋建筑面积163842平方米,汤逊湖校区规划建筑面积为17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9875万元学院现有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办学需要仪器设备总值达3425.9万元,拥有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52个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共计10201平方米,设有专业、社科、教工、现刊、过刊等阅览室,拥有座位1696个,馆藏图书近45万册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加大教师引进工作力度,保证了教学与实训正常有序进行现有教师456人,其中专任教师363人、非专任教师93人现有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有104人,所占比例为28.7%;双师素质教师有154人,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为61%学院积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现任领导班子中,院长、副院长以及各系(部)主要负责人均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建有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成效良好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专业设置较为合理设有水利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及基础课部等教学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测量、工程造价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文秘、市场营销、商务英语、旅游、电脑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33个专业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了一批重点建设专业和精品课程加大了教学改革和重点专业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教学经费投入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倾斜学院2004年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土木工程制图》、《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地形测量》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学院生源以省内为主,面向全国招生,新生报到率较稳定主要招收湖北省及全国26个省、市、区应届高中(中职)毕业生,新生报到率2004年为72%,2005年为74%,2006年为89%,2007年为91%。
现有在校生7333人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健全,服务工作到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2005年首届高职毕业生850名,毕业生就业率为81.53%2006年毕业生2589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0.76%,2007年毕业生1482名,毕业生就业率为93.76%据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反馈,毕业生称职率达到90%学院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良好育人氛围基本形成2002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十•五水利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厅、区级“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纪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有102名教职工受到省、部、厅及以上表彰和奖励,其中有8位同志被授予全国和水利行业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自组建以来,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
稳定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培育办学特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实现学院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坚持特色兴校、质量兴校、文化兴校,着力提升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立足于专业群建设,以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双师素质”为基本内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要求,建设若干设备先进、完善配套、管理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共享和服务为原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社会化技术服务平台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构筑校园文化和素质教育平台,把学院真正建成“高技能人才的摇篮,社会化服务的基地”二、总体目标在我院通过“湖北省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基础上,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实施“建设工程”,实现以下目标:——理念与模式:形成更加适应新形势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构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职业特性显著的双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高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专业群:建设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5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重点专业,形成学院的优势专业群,带动相关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每个重点建设专业打造5-8门优质核心课程,全院重点建设10门左右国家级和省级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引领学院课程建设的发展出版40门左右国家级、省级和具有校级特色的高职教材——实训基地:建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应用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5个具有仿真、模拟、虚拟功能的,集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性的实验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通过不断实践,提高学院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素质教育:弘扬“求实、奉献、负责”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大禹文化,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为主要内容,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奋斗热情,构建立体化校园文化体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到2011年,把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硬件与软件配套,模式与特色鲜明,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带动区域为湖北经济社会和水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建 设 内 容一、重点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学院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五个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建设,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目负责人:黎国胜1 专业定位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水工专业)是水利工程系的骨干专业,各水利职业院校均有设置根据对全国20余所水利水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水工专业的服务面向主要是水利水电行业、建筑业、现代农业、土地整理、大土木工程等水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备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生产第一线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大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工作,一般分工较细,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地方水利单位的工作,一般工作面较宽,工作任务变动较大不同工作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有所不同,不同工作岗位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所差异基于这样的调查分析,本专业确定的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表 1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定位服务面向水利水电行业 建筑业 现代农业 土地整理 大土木工程就业部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企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流域机构基层单位、地方基层水利单位就业岗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培养目标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能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组织管理能力、施工质量监控及管理能力、工程概预算和招投标能力,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岗位证书施工员、监理员、测量员、安全员、预算员(至少取得一个)相关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监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造价2 项目建设基础(1)专业基本情况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但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且部分地区严重的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使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为了解决水资源的三大问题,国家就要加大对水利的投资,增大水利建设的任务水利行业三项制度的改革,需要培养新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才,所以社会要求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