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例.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jie2****301
  • 文档编号:273258354
  • 上传时间:2022-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复习教学案例 中国古代史部分◆学法指导——以文明史观把握古代史专题主线:以人类文明为主题、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线索,从不同的文明类型中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将中国历史视为世界文明史的一部分着眼点:注重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如政治制度等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以及从历史联系现实的方法◆专题学习的价值:学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体会古人治国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掌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深刻理解各时期政治和文化领域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四大发明、文学艺术等的产生发展历程,探究其原因、影响、规律,有助于辩证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批判传承◆ 整体感悟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考纲、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学习要求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目的、内容、特点、作用等)2、认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2.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郡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建构秦代中央到地方行政系统简表4.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1.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制作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2.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注意比较英国内阁制的区别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3、引用唐太宗和明太祖对宰相作用持不同看法的史料,分析明太祖废宰相的目的及影响4、感受人治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5、专题总结,归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义、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考点解析知识点考点考点解析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及前朝旧贵族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主要诸侯国有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置最东)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2.诸侯的主要成分:周王室成员、功臣和先朝旧贵族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4.诸侯的义务:定期朝贡、拱卫王室、提供军赋和力役5.分封制的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宗法制1.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4.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夏400多年、商600多年、周800多年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中央机构1.三公九卿制度(了解九卿)2.三公的职责: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 郡 县 制1.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2.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3.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2.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4.有利于国家统一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消极:1.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秦末农民起义)2.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3.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诸侯王的势力不断增强,割据一方,开始形成分裂势力,威胁中央集权2.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3.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采取了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和颁布“推恩令”等措施,最终解决了地方分裂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草拟文件)—门下省(审批文件)—尚书省(执行)[三省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2.六部名称与职责:礼部(主管礼仪)、吏部(主管官吏)、户部(主管户口)、工部(主管工程)、兵部(主管军事)、刑部(主管刑法) 元朝行省制度1.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省。

      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权力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无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有利于中央极权,特别对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史实:①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2.明成祖设内阁:是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3.内阁职权及影响: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清朝设立军机处1.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2.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4.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①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有利于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另一方面,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失误,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君主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时代发展潮流。

      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难点提醒: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轨迹,以及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对我国当前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科学评价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制度因素 ◆高考回顾:1、(07广东卷)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C【解析】属于容易题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文物“看”历史,材料获取信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郡县制A项与统一不符;B项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D项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 2、(07广东卷)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C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