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溪生病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溪生病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活动背景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动植物,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城市生活的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度不高,对于河、湖、溪流的认知与生活距离较远因此,我们为了提升孩子们对生命、生态的认知,结合实际生活,开展了以《小溪生病了》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河流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资源,需要我们保护;2. 认识小溪里的生物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并探究自然界的奥秘;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4.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模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三、活动流程1. 前期铺垫在课堂前,提前准备一条小溪的样本带到幼儿园,把样本放在展示室,供幼儿观察2. 教学环节设计第一步:提问老师问:“大家都知道小溪是什么吗?小溪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问题第二步:制作小溪通过实物制作展示板,向幼儿展示小溪的样子,并让他们亲手参与小溪的制作第三步:观察小溪样本在观察小溪样本时,让幼儿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发现小溪里的生物,并记录下来,为后面的比较、、归纳做好准备第四步:小溪寻宝在需要注意景点的各种限制下,带幼儿去采集小溪寻宝。
注意,采集过程中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不要捕杀小生物第五步:分享与将采集好的小生物带到课堂中,让幼儿把采集到的生物放在照片上,与小伙伴分享,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让幼儿自主分析小生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3. 活动完成后的继续引导建议完成小溪寻宝后,鼓励幼儿把他们在小溪寻宝中的所见所闻汇总成一篇有意义的日记,并将其发到幼儿园的互动平台上,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的生活及成长情况四、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小溪和自然生物的认知度偏低,但通过“做中学”、“学中玩”的方式,孩子们自发的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积极参与了活动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式,自主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今后的幼儿园课程中,我们会继续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