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块理论的论文开题报告.doc
8页基于词块理论下的英语教学一、文献综述国外研究动态:组块(chunking)—词首先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和塞尔弗里奇(Selfridge) 于 1950 年提出,表示通过对单个信息单位进行加工,从而组成更大的信息单位的 记忆过程这个更大的信息单位就是chunk(组块),也被译作”语块”,”词块”Becker(1975)最早提出了预制(prefabricated)短语的概念,它表示的是人们把 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组相关词看作整体,然后根据这组词的特点,把它作为词块加以 学习和记忆他认为,像“let alone"、“as well as"、和“so much for"等特殊短语 在词汇学习中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我们在表达思想时可以随时从记忆库中调出这 些预制的短语,把它们稍作加工,就可生成符合语法的流畅语言Bolinger(1976)指出,规则系统固然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新的思想,生成从未有 过的话语,但人们过分强调了语言的规则性 ,事实上,语言交际更多地建立在长短 不一的词汇成分上,语言使用者更多地使用大量储存在记忆系统里的语块,大多数 交际涉及的都是可预见的世间平常事,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是在重复自己或别 人曾经使用过的 ,并非特别具有创造性。
如我们可以说“ somewhere else"、“ somebody else" ,但不可以独创“ sometime else"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 模式一“监察模式”,其中包括:(l)习得与学习假说;(2)自然顺序假说;(3)监控假 说;(勺输入假说;(5)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汇总,并做了细 致的描述和论证,同时也肯定了输入假说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输入假说“也许是 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Krashen1982:9),因为它回答了 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oKrashen认为单纯地主 张语料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可 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 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己经掌握的语言 知识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 ,它对 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Krashen把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 一阶段定义为i+1。
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之间的距离 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属于 i+1 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 极作用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 ,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输入假说”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如口语,不是教出来的,而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同时也能获得必要的 语法可见,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 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可理解的语料是指输入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 理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 ,只是一种噪音输入的趣味性或相关性 , 指的是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要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 习得语言;输入的语法无序性 ,指的是语言理想输入不按既定语法程序安排 ,这样 的安排也是不必要的;输入的数量性,指的是可理解输入材料要有一定的量前两 者,尤其是第一条是语言习得的关键,违背上述规律必将导致语言学习的低效或无 效可以说,没有可理解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情感过滤因素习得中有时有这样 的现象,学习者面对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可理解输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不同, 最终的语言水平也不同。
这就是Krashen所说的可理解输入不是二语习得的充分 条件,只是必要条件词汇组块教学法正是以这个必要条件为切入点,将词汇搭配 及词汇类联接输入给学习者这样,学习者在记忆词汇的同时,也掌握了词汇的用 法,较为有效地防止了母语负迁移及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输入假 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要想使外语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成效,教师不妨采取以下 措施:在课堂上,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 ,而且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 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以确保学生对的输入是可理解的Pawley 和 Syder(1983)把语块界定为词汇化句干(lexiealized sentenee stems,简 称 LSS)比女口,从句子:“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 “I'm so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 /“ Mr.X is sorry to kept you waiting all this time 中,我们可以派生 出:“Np be-TENSE sorry to keep-TENSE you waiting"这样的词汇化句子。
他们指 出,一个普通的英语本族语者一般都掌握数以千计的词汇化句干 ,在交际过程中, 交际者无需绞尽脑汁,就可以随时使用词汇化句干技巧,使交际达到即兴的流利程 度本族语者的这一词汇习得过程无疑给我们二语学习者很大的启示Nattinger 和 DeCarrico(1992)著有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 他们认为以词块的形式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提高语言流利程度 ,还能使说话者的 注意力集中在整体的语篇结构而非单个词上他们还指出 :语言习得和文本输出 的计算分析表明,词汇组块((lexical phrase)是语言教学中理想的单位它们有别于 一般意义上的短语,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单位词汇组块长度不等, 介于传统的词汇和句子之间,由多个词构成,约定俗成,集形式与功能于一体这种 词汇组块包括相对固定的较短的短语,或者是稍长的短语或句型,每个词汇组块都 有其特定的话语功能据电脑统计的数据显示,像这些语义较固定的各类形式的 词汇组块在自然语言中占到 90%的比例(转引自杨玉晨,1999:25)这些日常套语 和多种多样预制的词汇组块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iehael Lewis(1993)著有 The Lexieal Approaeh —书,提出了词汇组块教学法,这一 教学法的语言理论依据是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 ,语言学习的 中心是词汇他的主要观点是:“language consists not of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voeabulary, but of multi-word prefabricated chunks ” (Lewis,1997).(语言不是由传统 语法和词汇构成的,而常常是由多词的、预制的语块构成的)使用词块教学法的 老师在课堂中不是分析目标语言(中的语法),而是要更多地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 集中在词块上;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观察一假设一实践这个循环取代了引入一操 练一产出的过程;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学习者关词块、接纳词 块,而不是使学习者处于高度焦虑之下在学习要教会学生“怎么学” ,不仅仅限 于教师对预制语块 (即词块)的讲解 ,要教给学生辨别预制语块的能力像 Lewis(1993:260)自己所说的,要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处理输入的更有效的工具同 时还要教会学生区分预制语块结构中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 利用预制语块中的可变部分造句。
如在讲解It is said that 一时,可鼓励学生造出It is believed that 一/Itt is reported that 一/It is suggested/hoped/thought/known--一学生 根据已有的语言知识总结出相应的语法规则,再按照这些语法规则,在语块中填进 所需要的词语或从句,造出许多新句子,举一反三,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Michael Lewis(1997) 著 有 Implementing the Lexieal Approach 一 书,Lewis(1997:255)认为英语有四种词块:(1)词、短语(poly 一 words):如:by the way,to and for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词汇”短语指具有一定习语性质的词组,即由 一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其中的单词不能任意替换,如:by the way就不 能用 by the road 来代替2)高频搭配组合(high frequeney colloeations):如:mak a mistake,have a walk,指那些在一起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最典型的是动词和名词, 形容词和名词的配对,例如 keep animals, a heavy rain 等。
(3)惯用话语 (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如口:Good morning,Happy Christmas,扌旨形式固定或半 固定、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它们既可以是完整的句子,如It's nothing to do with me.也可以是固定的句子开头(sentenee heads),如I'm afraid…,惯用话语主 要指口头用语⑷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如:What was interesting was…?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与第三类相似,区别在于第四类仅 指书面语词汇Lewis著有Teaching Collocation 一书,认为高频搭配组合在语言中 出现的频率很高,学习这些搭配是准确、自然、流利、地道的英语表达的基础 Nattinger和DeCarrico(2000)指出:语言习得和文本输出的计算分析表明,词汇短语 (lexieal phrase)是语言教学中理想的单位这种多词(multi-word)的词汇现象存在 于传统的词汇和句法之间,通常是较短的、相对固定的短语,像“X ago。
这些日 常套语和多种多样预制的语块在语言习得和语言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 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内研究动态:对如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的问题,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探 讨,其中最主要的一是揭示英语词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探求利用这些特点来提高 学习效率的方法;二是揭示学生学习词汇的规律,探求控制、干预有关变量的途径 与方法在我国国内,有关二语习得过程中语块知识习得和运用的研究也刚刚起步 其中,杨玉晨的《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沈敏瑜的《词 汇法一一种新的教学路子》的两篇文章是较早介绍语块教学的文章 2000 年,王 呈祥在《短时记忆与英语词汇教学》一文中提到“帮助学生扩大组块 ,减少记忆 项目的数量,提高在同一时间里对词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是提高英语词汇 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2002 年宋德生的《组块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记忆可通过组块 (chunking)助的策略把单个的信息集组成较大的语块,从而扩大短时记忆的信息 加工量,促成信息迅速、高效地编码以组块形式加工信息也便于日后快速地提 取,这就是组块效应语学习特别是记忆单词,可利用组块效应提高记忆效率。
2003 年,刘晓玲、阳志清在《词汇组块教学—二语教学的一种新趋势》中阐 述:词汇组块在一语和二语习得和使用中的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作为一 种新的二语教学单位,词汇组块具有许多优势:培养语言习得早期的流利性;奠定 语言发展的基础;克服加工限制的局限;降低语言习得的难度2004 年姚宝梁的《预制语块与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预制语块可以提高口 头交际的流利性、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交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