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十三五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pdf
10页1 昆明医科大学“十三五”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稿)) 人文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医科大学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高质量完成学校“十三五” 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任务,结合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制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现状及制定““十三五十三五””发展发展规划的依据规划的依据 (一) “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建设,现有管理学专业三个(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市场营销) ,法学专业一个(医事法学) ,理学专业一个(应用心理学) ,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 项,为成功更名昆明医科大学做出直接贡献,成为西部地区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云南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影响力和发展力明显提高,为“十三五”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校直接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130 余人,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40 人,讲师 50 人,助教 30人;还有交叉学科、兼职教师、科研人员若干。
上述人员中有博士学位者 7 人,硕士学位 80 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4%,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7% 1.研究制定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自 2011 年 10 月,学校着手拟制《昆明医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 ,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和学校党委会审定,于 2012 年 12月 25 日发布规划的发布,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中,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保障,营造了良好氛围 2.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培育成效明显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 项,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 1 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3 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3 项,其中重点课题 6 项,立项项目数较“十一五”翻了一番;获第六届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组织完成 2 项国家社科项目的结题验收,鉴定验收等级均为良好 3.学科建设有新成果 根据学校“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2011 年学校启动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云南省疾病防控与管理体系研究学科群遴选为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校硕士点建设学科,社会保障和法学(医事法学)为培育扶持学科,建设期内学校共投入 160万元专项经费进行建设。
经过五年的建设,各立项学科在学科方向凝炼、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术交流、3 学位点建设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新成效,学科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医疗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学位点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2012 年 8 月,依托于公共卫生学院健康研究所的“云南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顺利通过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基地检查评估,并完成了基地首席专家推荐、认定工作,确定了基地新的首席专家团成员和研究方向;依托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和药学院,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共建成立了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云南省药物政策研究中心,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5.积极培育人文社科创新团队,着力营造人文社科创新氛围自 2012 年起,积极动员组织学校哲学社科专家及成员申报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积累科研项目和成果,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哲学社科研究团队水平组织参与云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的社科学术年会暨社科学术活动,不断扩大我校哲学社科在校内外的影响 6.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亚洲合作培训中心,世界银行亚洲合作单位,亚洲太平洋地区网络等 4 个顾问单位;现有云南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云南省药物政策研究中心、云南省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基地、云南省乡村医师培训基地、云南省全科医师培训中心、云南省护理人员培训中心,全国临床医师、皮肤科、心内科、心外科医师培训4 基地等研究和医护师教育培训平台;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学术团体组织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科学伦理学会中国委员会、 云南省医学伦理学会、 云南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学会、云南省法学会医事法学研究会、云南省性学会等。
这些机构在政府决策咨询、公共卫生管理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匮乏,课题申报量少,获准立项数低 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覆盖面低,领军人才匮乏,科研骨干少,研究人员比重低,研究范围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国家和省部委重大(点)项目缺乏,虽然各有关单位对项目申报作了积极发动,但每年首次课题申报数量仅为 20 项左右,项目基数小另一方面,有些单位仅仅是出于完成年度责任目标考核课题申报数的考虑,课题申报流于形式,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甚至出现一些申报人忽视科技处聘请的专家的审阅修改意见、不修改申请书的情况,初审通过率偏低,获准立项数低 2.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团队、平台人员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学校现有的哲学社科研究团队、平台机构人员不明确,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队伍实力不强,研究组成员在立项后真正参与项目研究的不多,没有能通过项目的立项、研究的开展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研究项目没有能带动项目组成员整5 体研究水平的提高,后继乏人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研究团队、平台的研究潜力挖掘不够,没有能将基地、平台的建设发展目标通过校内课题、基地研究课题的形式,转化为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的孵化器;已有项目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不够,不能结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需要和团队、平台的优势适时提出哲学社科研究选题,因而难以为国家和省部委重大(点)项目申报打下基础。
3.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不利于潜心研究 学校承担各级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任务的教师,承担较多的教学、医疗、护理及管理工作,同时,这些人员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不多或者研究生招生困难,投入到研究中的人力、时间、精力有限,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发展 4.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各有关单位科研秘书多为临时性指派, 缺乏稳定性,且工作任务重,对哲学社会科学日常管理服务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工作无法形成常态 三三、、 ““十三五十三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非常关键的 5 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了“翻两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奋斗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增强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劳动6 力价值创造优势转变西部地区主要优势是土地、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而其基础、资金、条件等方面与东、中部相比虽然也存在不少差距,但差距最大的是人口的整体素质高等教育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发展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西部来说,高等教育体制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联合、调整等途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要根据各地的产业结构特点,改造和调整专业结构,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急需的重点学科,形成具有西部各省区特色的高等教育 2.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需要地方高校培养更多的厚基础、宽口径、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日益凸现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已成为学校面临的现实要求我省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省的战略举措,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多方面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这为昆明医科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也为地方性高校如何办出特色,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3.建设在西部地区省属同类院校中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医科院校是昆明医科大学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以培养具备坚实医学基本理论、适应能力强、品德高尚、综合素质好、具7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为办学目标,但是人才培养特色的涵育、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申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高等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日益显现。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已迫在眉睫,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标准的昆明医科大学已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新课题,也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必须面对和全力争取的历史性任务 四四、、 ““十三五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思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云南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初步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体系面对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实际,面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只有超常规、跨越式地加速发展哲学社科研究和人文社会学科,才能实现我校区域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目标 (二)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1. 争取参与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点)项目1~3 项,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6~12 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50~60 项,其中重点项目 1~3 项 2. 新增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 1-2 个、获省级哲学社8 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 1-2 个。
3. 实现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突破,若干研究成果获国家部委、省及有关部门的采纳和引用 4. 培养引进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3-5名,建立 2-3 个特色学科研究团队 5. 年均投入研究建设经费不低于 200 万元,保持投入经费的持续增长 (三)对策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对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梳理哲学社科研究的优势,制定学科发展规划, 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及科学研究计划, 在 “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和一定规模的研究人才队伍 2.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深化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制度建设,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大人文社科资源的优化整合,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统筹发展,在相关政策、经费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学科建设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3.着力打造培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及学科团队1)制定人才培养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研究领域和学科建设急需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学9 术带头人,打造和培育特色研究团队。
(2)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职岗位,保障研究人员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与教学人员享有相同的待遇,使研究人员专心从事研究,为承担国家和省部委重大(点)项目贮备人才 (3)制定相应政策,给已经退休或临近退休的、在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教授专家,建立“人文社科专家工作站” ,配备助手,使他们继续为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4.着力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一是依托省级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省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和云南省药物政策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加强培育建设,为云南卫生政策制定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力理论和技术支撑二是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