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地铁三号线过江段地铁车站方案研究.docx
3页南京地铁三号线过江段地铁车站方案研究 李敏 李付梅摘要:以南京地鐵三号线过江段地铁车站浦珠路站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周边区间采用大直径盾构工法的车站的布置情况及特点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供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过江段地铁车站;楔形侧式站台0前言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发展,地铁线路的不断增多,地铁穿越、周边区间采用大直径盾构工法的情况也会不断增多,区间工法对车站的形式和设置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讨论周边区间采用大直径盾构工法车站的设置也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十分有幸参与了南京地铁三号线浦珠路站的设计,以该车站为研究对象,浅谈楔形侧式站台形式车站的布置1工程概况浦珠路站为南京地铁三号线第6个车站,滨江路站为第7个车站,浦珠路站~滨江路站区间为过长江区间南京地铁3号线通风系统为集成闭式系统由于该过江区间较长,需在浦珠路站、滨江路站端头各设置一台TVF风机为过江区间通风排烟,这也致使浦珠路站、滨江路站较一般的车站规模更大浦珠路站斜跨柳洲东路和浦珠北路交叉路口,大致呈东西向设置路口的东侧为江北新建的大型威尼斯水城住宅小区,小区前有宽度约为60m的绿化带路口的西北侧现状为农田和空地;路口的西南侧为占地约7100平方米的柳洲路公交枢纽站及加气站,其储气罐位于地下。
车站所在路口四个象限均规划了街头绿化带路口东侧规划为住宅用地与公园用地,但现为已建成的威尼斯水城小区西北侧为待开发地块,远期规划为公园用地西南侧规划为公交用地和体育用地2车站周边现状建、构筑物及主要控制因素车站西南侧为柳洲路公交枢纽站和华润燃气加气站车站3号出入口设置于柳洲路公交枢纽站门前的绿地内,可与公交枢纽站实现便捷的换乘为减少对柳州路加气站的影响,车站4号出入口远离加气站设于浦珠北路西南侧路边,距加气站距离约32m施工期间仍需加强保护,目前暂按预留出入口考虑其余出入口均位于规划绿化带内,不存在用地协调详见图1总平面图该车站并无控制性管线3推荐方案总平面介绍浦珠路站斜跨柳洲东路和浦珠北路交叉路口,大致呈东西向设置由于受过江段大盾构区间影响,车站设计为地下二层楔形侧式站台形式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和2组风亭4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交叉路口的东南、西北和西南象限4号出入口暂按预留出入口考虑车站西北端2号风亭与2号出入口合设于路口西北角空地内东南端1号风亭和车站消防口合设于浦珠路东侧规划绿地内风亭暂按高风亭设置,冷却塔设于1号风亭旁边详见图1总平面图该方案的优点是:车站右端外挂部分布置规则,施工难度较低,工程投资较低。
缺点:车站右端外挂部分施工工期需大盾构贯通后方能实施4比较方案介绍该方案考虑到车站右端大盾构施工占地时间较长,影响右端2层风道施工进程将右端风道由2层改为一层,车站左端风道改为2层(将变电所至于该风道下方)该方案左端外挂两层段结构不规则,施工难度及风险均较高,且工程投资约增加500万元详见图2比较方案总平面图该方案的优点:车站右端的实施受大盾构影响较小缺点:车站左端外挂部分与出入口通道结合在一起,基坑不规则,施工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工程投资较大经综合考虑,推荐采用工程造价低、施工风险较低的方案一作为实施方案同时对方案一车站布局进行简要介绍4站厅层平面设计站厅层的两端为设备及管理用房,中部为公共区由于为侧式车站,在付费区内设置有6组楼扶梯、和2台垂直电梯连接站台层左端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布置有环控电控室、小通风机房、跟随变电所等设备用房主要设备及管理用房布置在右端,并布置有两部内部楼梯连接两侧站台层,供工作人员上下使用站后区间下穿长江,在车站右端上层设置一道平开式防淹门兼做人防门详见图3站厅层平面图5站台层平面设计由于受过江段大盾构区间影响,车站为采用楔形侧式站台形式,最小站台宽约4.7m,最大站台宽为7.1m,有效站台长140m。
站台层左端主要布置照明配电室等必须的设备用房站台层右下端布置有照明配电室、公共厕所和污水、废水泵房站台层的右上端主要布置有安全门控制室、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冷水机房、公共厕所、污水泵房、照明变电室、气瓶室、环控电控室等设备用房站后区间下穿长江,在车站右端下层设置一道平开式防淹门兼做人防门详见图4站台层平面图6车站纵剖面设计本站受站后大盾构过长江段影响,线路埋深较深,轨面埋深达17.69m,右端大盾构始发井处结构底板底埋深约24.0m为减少车站顶板覆土厚度,特将站台层适当加高,站台公共区装修面至站厅层公共区装修面加高至5.4m;车站站厅层净高加高至6m,车站顶板覆土厚约4.6m7结论目前城市一江两岸发展格局的情况不断涌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来加强两岸联系、方便群众出行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通过对南京地铁三号线浦珠路站车站建筑设置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过江段区间采用大直径盾构工法情况下,车站设计中的需考虑的一些制约因素及合理建筑布局,供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参考文献:[1]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2]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施工设计技术要求[M]. 南京: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01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