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doc
6页附件2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原则和评审关键指标()一、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原则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措施》,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原则实行细则()》共1100分,其中第一某些“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600分,第二某些“综合服务功能”某些400分,第三某些“党建设”100分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不合格中西医结合医院划分原则如下:(一)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如下条件:1.第一某些和第二某些得分总分≥900分;2.第一某些每章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85%;3.第二某些得分≥340分;4.第三某些得分≥90分;5.医院感染管理某些得分≥26分;6.关键指标所有符合规定;7.到达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定二)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满足如下条件:1.第一某些和第二某些得分总分≥750分;2.第二某些得分≥280分; 3.第三某些得分≥90分;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符合规定数≥10;综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符合规定数≥5;5.到达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附加条款对二级乙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定。
三)有如下情形之一,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1.第一某些和第二某些得分总分<750分;2.第二某些得分<280分; 3.第三某些得分<90分;4.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符合规定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符合规定数<5二、《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原则()》关键指标《原则》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到达规定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指标,列为“关键指标”,具有否决作用关键指标及规定如下:(一)中西医结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旳中有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有关指标关键指标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通过2年以上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临床类别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60%,或比例未到达6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30%,或比例未到达30%,但比上年度增长超过了3个百分点关键指标三: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告知》(国中医药发〔〕12号)等有关规定,科室名称不得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字样治未病科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由于历史沿革产生“中医防止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防止保健科”作为治未病科名称。
关键指标四: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制定至少2个以上优势病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所抽查2个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4个病种中,符合规定、完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数量≥3个关键指标五: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诊断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比例≥8%关键指标六: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4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20%;或比例在10%如下,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或比例在10%-20%,但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3个百分点关键指标七:重点专科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用病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措施综合运用所抽查1个重点专科2个病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均应符合规定关键指标八:重点专科诊断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所抽查1个重点专科2份运行病历中,执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病历均应符合规定关键指标九:建立中药饮片采购制度,采购程序符合有关规定,供应商资质齐全;医院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关键指标十: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符合规定,所抽查2个科室,每个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3项。
关键指标十一:门诊走廊、候诊区和住院部走廊宣传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知识,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与所在科室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特色相结合,中药候药区宣传中医药有关知识关键指标十二:治未病科功能定位精确,为医院一级科室二)综合服务功能某些关键指标关键指标一:医院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定,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置和设备、设施符合《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原则》关键指标二:在诊断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步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病历号、床号等查对患者身份,保证对对旳患者实行对旳操作关键指标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关键指标四:根据医院实际状况确定“危急值”项目,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有关人员熟悉并遵照上述制度和工作流程,医技部门有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可以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关键指标五:药事管理组织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人员构造合理、职责明确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核关键指标六:医院有优质护理服务实行方案,有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核鼓励机制,并贯彻到位。
关键指标七:由具有资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不超范围执业关键指标八: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一直保持在待用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