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注解.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8546973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拳谱】王宗岳太极拳论原文注解推荐精选 修炼太极拳者,多熟知《王宗岳太极拳论》,在太极门中开宗立派者,更是引用拳论之语,为其宗派技法之理论基础王宗岳相传为明朝万历年间人,更有民间传说他的太极功夫为张三丰亲传但据河南省博爱县地名办公室魏美智先生考证,《王宗岳太极拳论》实为其师李鹤林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二月二日在唐村讲武堂所作的一篇训论由于李家有“未成功器,勿名师门 ”之严训,王宗岳先生没有注明老师李鹤林的姓名太极拳是否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所创之太极拳架式、套路是什么样式,今天已无法考实,而《王宗岳太极拳论》与其他有关著述,则白纸黑字留传至今,成为毋庸置疑的经典,因此,王宗岳(或其师李鹤林)实是可考的太极拳的创始人,以后各派各式,具出诸门下,万变不离其宗,也要用拳论之语,来考量其是否正宗犹如道教,尊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上三清”为最高神,实际的创始人可以说是春秋时的老聃一部《老子》,是文本意义上的道教的原始经典,《太极拳论》亦复如是但以我四十多年学研太极推手的体会,这三百六十三字(不计标点符号)的太极拳论,语辞通俗,意义深奥,真正登堂入室者恐千万人中无一二现在的环境,修习太极拳者比之五六十年前已大大减少,学太极拳也为了养生锻炼,学太极推手不过是提高学拳兴趣的辅助手段,太极推手比赛规则也离此项技击运动的特点(也是其优越性)远矣,一般来说,参加这项运动的基础人群少了,提高就更困难了,太极拳论所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并非杞人之忧。

      但从另一方面说,随着中华传统文化日益被公众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太极拳中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从太极拳术比较直感的角度,也有利于形象地领会中华文化的真谛,或者也是太极拳精义重新显发于世,或至少能于后世传承不绝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故此不揣浅陋,作此夹注心解,以期抛砖引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太极功夫更要面授机宜,亲身体验,勤加修炼,但有正确的理论引导,或可以少走歪路,也不至于买椟还珠总之是为太极拳道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有益身心,此吾愿矣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机”者,发端也,机弩之谓阴阳之母也母”者,本体也此句意为,“太极”由“无极”生,而生“动静”、“阴阳”以“太极”为拳名,说明此拳理即是“动静”、“阴阳”之理动静”是对“用”而言,“阴阳”是对体而言阴”之“用”则为“静”,“阳”之“用”则为“动”;“动”之“体”则为“阳”,“静”之“体”则为“阴”动静”、“阴阳”,“同出而异名”,以其论说对象而异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此就对抗双方而言,以动态观之,有彼此之分,以静态观之,则双方“合”为一体太极拳理,研究的就是如何在不断的打破平衡与取得平衡的过程中建立优势所以,与其它拳术唯追求此方增强实力(如追求力能举鼎,追求一记重拳多少磅数),与闪避对方锋芒不同,太极拳研究的是双方交手(动)接劲(静)后的变化。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过”则为“顶”,硬撑住,“不及”为“丢”,逃避掉无过不及”,就是“不顶不丢”曲”则“柔”,“伸”则“刚”,“随曲就伸”,就是“以柔克刚”,以柔和的方式(随曲)达到刚强的目的(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走”,又谓之“走化”,就是在运动中使对方刚劲失去进一步打击的着力点,刹那间使对方来力的速度为零注意,不是“逃”“避”,不要脱离接触走”是若即若离,有条不紊,没有一点慌忙紧张粘”,又谓之“粘随”,就像粘上去的一张纸一样跟着对方动这一点非常重要理解“人刚我柔谓之走”的还有人,理解“我顺人背谓之粘”的则凤毛麟角我顺人背”,就是我方得机得势,处于进攻状态,太极拳理的高明之处,就是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方在与彼方的接触点上也不能加力加速,而要像一张纸那样粘着你若加力加速,对方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得到一个支撑点,恢复平衡如果不加力加速,仅仅是粘随,对方就会像落水的人,找不到可以凭借的用力点,乱动只有更加失衡,加快沉没所以,我说太极劲是水一样的劲,作用原理是流体力学的原理从固体力学角度,是无法领会“我顺人背谓之粘”的意思与重要性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句话是针对“手慢让(不敌)手快”的世俗之见而言的。

      指出,动作无所谓快慢,以对方的动作速度为依据,不急不缓对方动急而缓应,就是“顶”,对方动缓而急随,就是“丢”太极拳的制胜之道就在“不顶不丢”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力的三要素,力点,力的方向与力的速度力点是双方力结合的结果,不是一方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所以,太极拳理很少研究力点其它拳术,也有研究力点的,如擒拿与点穴术,但在太极拳理看来,根据“以柔克刚”的原理,对方作用于我方的力点,意念一动,一刹那间就可以化为乌有,所以没有研究的必要换言之,太极拳理研究的是任意力点上的力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所以,变化虽万端,理却唯一贯这一贯之理,就是不顶不丢,柔能克刚由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由老师言传身教,自己反复练习后所得,为“知其然”懂劲”为“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太极拳有“懂劲”的要求?因为太极劲与其它拳的劲力根本的不同,是一种柔弱如水的劲,从固体力学、杠杆原理,瞬间爆发力、加速度角度去理解太极劲,就是不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懂劲”还只是理会,知其然而后知其所以然,还要不断实践,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这就是“神明”阴阳不测谓之神,见微知著谓之明神”乃变化莫测之用,“明”即举一反三之智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用力”者,用心力也,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终究会产生质的飞跃,对各家之说、各种观念、各类经验,都能融会贯通,看到本质上的一致,层次上的差别虚领顶劲,就像头上顶着一个碗头顶是太极拳所谓“力达四梢”之上梢,虚领顶劲,就是取得高屋建瓴之优势,就像一个浪头拔高,然后乘着一股势砸下来就是这是对应向上的来力的,就是后面说是“仰之则弥高”气沉丹田,与虚领顶劲形成一个对拔劲,动态的保持中正具体做气沉丹田,师傅教我是提肛,把意念放在尾闾,尾闾是四梢之下梢,好比船的舵气沉丹田,是对应向下或向前的来力的,一沉则一升,可以使对方起根,产生被兜底抄起的感觉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不偏不倚”就是中正,这容易理解重要的是“忽隐忽现”什么“忽隐忽现”?就是己方之力给对方的感觉忽隐忽现,从势上说,“显”、“有”,有一股很强大的东西压迫过来,冲激过来;从接触点上说,“隐”、“无”,感觉不到哪一点上受到了力因此,理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一定要注意是“虚”与“气”,不是有形的实力有把“气沉丹田”理解为重心下移,下桩稳固,十趾抓地,犹如石礅,可以产生很强的抵抗力,这是未得要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左重”与“右重”是指对方加于我方之力,应之是“左虚”与“右杳”,就是让其重力落空。

      这就是“引进落空”但须注意是“引进”,也就是诱敌深入所以交手后一定不能逃避,要“粘”“走”,这样对方才能放心使力,落空失重了还不知道是由接触点上失去凭依,用力方向偏转,导致重心不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仰之”者对方,“弥高”者己方,对方用力往上,我比之还要高同理,可以理解“俯之”、“进之”、“退之”为什么说“退之则愈促”?因为“退”一般是受到惊吓,一个突然反应,很快,而我方之力还是随势而进,一涌而入,使对方来不及调整重心,就被冲垮,感觉上比后退的力还要快这就是所谓的“后发先至”实际上不是速度更快,而是水之乘虚而入、无孔不入之效果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形容水之反应一片羽毛落到水里,也不会纹丝不动,也要沾湿,也要被水波漂出些许蝇虫也不能在水面上站稳脚跟这句话乍看上去很神奇,其实,知道了这是水的自然(无心)反应,才能说对太极拳的真谛有所领会我提出太极推手的第四境界也即最高境界是“来往皆善”,只要想到对方不是来打击我,而是来为我按摩的,即能做到“不顶不丢”,即能做到“舍己从人”,即能做到“引进落空”,这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因为人的意念决定人的身体反应,想到“按摩”,就不会顶(绷紧肌肉),也不会丢(逃避来力)。

      但对方来力很轻,或对方停住不动了,怎么办?我就想到了这句话,再轻,静止不动,如片羽、蝇虫之份量总还是有的,只要想到对方仍在给我按摩,身体就依旧有反应这反应也许有些放大,就像人怕呵痒的身体反应,但还是舍己从人的,还是顺着对方来力方向走的,不是主观的乱动这样一想,一反应,对方猝不及防,失重更加明显由此我知道,太极劲不是把人“发”出去的,而是叫人失重后,自然漂出去的或者说,发劲还是太极拳与其它拳种所共有的,粘劲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还有,《老子》说:“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与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为何“无死地”?因为被施加强硬的外力,一定要本身有个硬点,如果柔弱如水,没有硬点,强力就无法起作用这是从应对强力、大力角度说的一羽不能加”,是从应对静力、微力角度说的要做到对刀兵、羽毛应付裕如,遵循的是一个道理,破我执无我则无畏,无畏则放松,放松则自然,自然则神明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人不知我”因我柔,“我独知人”因我粘我柔则人不知我可着力点,我粘则人之动作我无有不知,皆从随之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此”者为柔,非为刚也柔弱胜刚强,乃中国式英雄也,真英雄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指明非太极劲的二种特性,反过来说,只有“柔克刚”(“无力胜有力”),“慢制快”(“手慢缚手快”)才是太极劲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有几个现代标点本,“是”前面用逗号,这样容易使人认为此“是”(这)指的是“壮欺弱”、“慢让快”从上下文来看,显然并非如此,“是”指的是正宗的太极功夫王壮弘先生就由此句悟到太极劲是本来具有,与生俱来,不是学得的可惜天不假日,在理论上还来不及进一步详加阐发此一悟得,与他之前总结的“点”“线”“面”等经验,有“道”与“术”的层次差别所以,我注解太极拳论,也有完成王壮弘先生未竟事业之心在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立如枰凖”,保持中正;“活似车轮”,腰为主宰,灵活转动,容易理解后两句误解就严重了,特别是对“双重”的理解现在一般理解的双重,是指两腿不分虚实,重心在两腿之间,这样举步动足就不灵活了这是对步法的要求殊不知如今教拳,动步前先要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然后另一条腿虚起,跨出,是一种画蛇添足的教条,此教条就来自对“双重”的误解。

      其实,动步只要想着尾闾朝欲往的方向平移,人的先天本能自会圆满完成,不劳意识去具体指挥意识指挥只会使两腿分外紧张,动不了几步就酸胀莫名我是吃过这种苦头的,当年还为自己肯下苦功而自豪,现在看来,就像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印度外道的苦修,也有苦劳功德,但究非正道到底什么是“双重”?“双重”是对“偏沉”而言,“偏沉则随”,从前文“随曲就伸”,“动缓则缓随”可知,“随”是双方交手后的反应,有对方,才有“随”所以,“偏沉”是交手情况下的一种状态,“偏沉”,就是一头沉下去了,失重了,“随”,就是顺水推舟,用四两之微力,使对方失重状态加剧,千斤之体重变成倾倒之惯性之所以能使对方“偏沉”,就因为我方的虚无、轻灵而“双重”,则是双方都执著于自己的立足点,寸土不让,都撑住了,顶牛了,成为胶着状态,就“滞”了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抱着我执不放,拼命站稳自己的立场,就是把自己送给人家去制服率皆自为人制”,处世之理亦复如是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阴阳”也是双方构成的“阴阳”,即是“刚柔”,即是“动静”,即是“顺背”,即是“进退”,即是“走粘”,总之是反复的打破平衡与取得平衡的过程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预测试卷三.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模拟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模拟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一.docx 2023年通信工程师《通信专业实务(传输与接入-无线)》试题真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安全员《A证(企业负责人)》试题精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预测试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点题卷二.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五.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职业导论》冲刺试卷四.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一.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冲刺试卷四.docx 安徽省安全员《B证(项目负责人)》冲刺试卷三.docx 2026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业务操作》模拟试卷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