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廉政小故事则.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62230085
  • 上传时间:2022-03-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81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古代廉政小故事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那么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惦记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低廉想来想去,他抉择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古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质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切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假设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流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乞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贵重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特别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访问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诽谤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添加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导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启程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 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古代廉洁小故事6: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采纳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说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古代廉洁小故事7: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开启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8: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复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9: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他在承担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着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交代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古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举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情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休止,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古代廉洁小故事10:公仪休不受鱼 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公仪休有一嗜好,就是更加热爱吃鱼宰相爱吃鱼,自然就有人主动给他送鱼一天,有一送鱼者带着一筐上等崭新鱼,给公仪休送来但他坚辞不受送鱼者大为不解地问:“听说宰相热爱吃鱼,特意给您送来,不知为什么您又不收呢?”公仪休笑了笑,对送鱼者说:“正是由于我更加爱吃鱼,所以我才坚决拒绝采纳任何人馈送的鱼。

      道理很简朴,我身为宰相,而宰相的俸禄足够我自己买鱼的开销,假使今天我因采纳别人的鱼而被罢免官职,那谁还给我送鱼呢?这就是我不受鱼的原由啊!” 古代廉洁小故事11: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致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采纳献玉的人以为子罕质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复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假设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古代廉洁小故事12:羊续悬鱼拒礼 东汉时,羊续长期承担南阳太守,但是一向过着质朴的生活,由于官清正廉洁,倍受当时人们的敬爱,都称他是“清廉太守” 有个下属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几条鲜鱼送给羊续,请他尝尝羊续虽然把鱼收下了,但却没有吃,而是悬挂在庭堂上过了些日子那个下属又送鱼给羊续,羊续指着庭堂上悬挂的干鱼说:“你原先送给我的鱼,如今还挂着哪,不用再送啦!”来人本来想趁着送鱼的机遇请太守办点私事,遇到这种处境,就不好意思开口了以后,也再不敢给太守送东西了 羊续不仅对下属们如此,就是对自己的至亲也是这样他在州衙办公,妻儿梦想能和羊续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个照应。

      羊续领着妻子、儿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儿见到屋里全部财产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旧短衣,几斗麦子和一点盐羊续对儿子说:“我就是这样过日子,你们要到这来住,叫我拿什么抚养你们母子呢?还是回乡下家中住吧儿子不解地说:“人家父亲当官,三亲六故都受惠,可我们借不上一点光还是妻子了解羊续,对儿子说:“你还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读了些书,对清官特别敬仰现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么迷惑了呢?” 儿子羞愧地低下了头于是欣然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3:刘宠克己奉公 东汉会稽郡(今浙江省绍兴)太守刘宠由于官清廉,政绩卓着,被调往京城任职 临行之前,但见几位白发老人,蹒跚而至,结伴前来,说是要为太守送行刘宠听说,迅速谢过,老人们说:“以前为官者贪钱恋物,往往闹得鸡犬不宁,百姓寝食担心自从您任太守,官吏克己奉公,百姓安居乐业今日太守要走,大家实感难舍难离,特来专程相送,以表情意说着,每人托出一百文钱,要交给刘宠留着途中使用 刘宠听罢,特别感动地说:“父老们如此过奖,我实在愧不堪言大家的情意我领受了,这钱我不能收,还是请带回去吧!” 老人们情真意切,执意赠送刘宠无奈,只得从每人手里拿了一文钱收下,老人们这才称谢作别。

      刘宠见老人们逐渐远去,遂将收下的那几文钱轻轻地投进了河中 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古代廉洁小故事14:孙谦保廉留遗书 南朝宋明帝时期,孙谦以清廉慎行,有治干之才被提升为巴东和建平二郡太守 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履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连忙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交代:“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日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日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结果的清廉气节 古代廉洁小故事15:赵轨清廉若水 隋朝时,赵轨曾任齐州(今济南市)别驾,东面邻居家有桑树有一年,桑葚熟了,又大又红的桑葚落在他家的院子里,满地都是。

      他叫家人把桑葚捡起来,送还给邻居,并告诫儿子说:“我并不是要以此来求取名誉,只是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享用了心里也会担心 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最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分外感恩,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留神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提防,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中断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此后以赵轨为模范,留神自己的操行 古代廉洁小故事16: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迷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观法,几次上疏皇帝,苦求颁昭遏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包贵让王朝把诗拿到内衙呈父亲展视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太监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17:王翱五朝廉吏 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他身居朝堂,手握重权,但对自己要求却很严,经常穿破旧衣服一次,明英宗召见王翱后,王翱转身走时,英宗见其衣服破损,又将他叫回问其中理由,王翱只好说是当天无意穿了这件衣服,方才接到召命没有来得及换衣 王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的一个孙子因恩荫而入太学一年秋试,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企图金榜题名于是他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试卷报告了王翱,王翱坚决反 对,说:“假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