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实施方案.docx
12页HONGYU.MACRO完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政策制度创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原则,加快破除制约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各方面作用,增强发展动能和活力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一、 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水保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结合水土保持业务需求,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建立完善水土保持预报预警模型,依托国家水利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水利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等,推进智慧水利水土保持分系统升级建设,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数据管理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具有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等功能的智慧水土保持应用体系主要目标:一是提升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功能,实现对全国不同行政区、国家重点关注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评价,提高对极端降雨、突发重大灾害事件影响区域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报或评价能力二是提升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功能,实施国土空间全覆盖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掌握人为水土流失状况,精准判别、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对人为水土流失进行风险预警。
三是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功能,科学确定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成效进行评价四是提升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功能,对大型淤地坝和下游有居民、学校、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等的中型淤地坝,逐步实现安全度汛的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能力,确保淤地坝安全运用一)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依托“水利一张图”,结合水土保持智慧化管理需求,健全水土保持数据库,形成“水土保持一张图”,构建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服务水土保持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水土保持基础数字化场景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分布、数字高程、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自然地理、气象水情、社会经济和管理信息等数据,形成包含全国范围、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等多尺度、多精度的水土保持数字化映射,实现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动态、及时交互更新——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数字化场景健全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类型、分布以及观测指标数据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建立全面反映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特殊条件下危害程度的数字化场景——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数字化场景完善生产建设项目地理信息、扰动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等空间矢量数据,健全违法违规行为类型、分布及风险隐患等数据,构建能够支撑水土保持监管及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的数字化场景。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数字化场景健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现状数据,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措施等数据,构建反映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的数字化场景——淤地坝安全度汛数字化场景健全大型淤地坝和重点中型淤地坝的位置、类型、分布、工程参数以及下游影响区重要设施数据,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建模等技术,构建重要淤地坝单坝及坝系涉及区域及影响区域的数字化场景二)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模型按照“急用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预报预警模型,支撑水土保持智能模拟分析——建立完善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在完善现有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包括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风沙区等的土壤侵蚀模型及黄土高原区重力侵蚀模型,为科学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奠定基础——建立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图斑智能判别、风险预警模型,实现对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图斑的快速识别提取、对人为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及风险预警,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执法和案件查处提供支撑——建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模型完善水土流失治理紧迫程度和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治理评价模型,实现水土流失区域治理适宜性评价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成效评价。
——建立黄土高原淤地坝安全度汛“四预”模型以大型淤地坝和下游有居民、学校、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等的中型淤地坝为重点,构建淤地坝洪水预报预警相关模型,支撑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平台“四预”功能三)建设智慧水利水土保持分系统基于智慧水利“2+N”体系,在建立水土保持数字化场景和预报预警模型基础上,升级建立水土保持分系统,作为水土保持的决策支持和智慧化管理平台——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模块开发遥感解译任务分发、并行作业、疑难会判、成果复核等功能,系统自动调用土壤侵蚀模型及参数,快速完成不同尺度、不同区域和特定水土流失事件的数据分析处理,自动分析生成统计表、专题图和数据分析评价成果——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模块开发卫星遥感数据自动接入、扰动图斑智能解译、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自动拓扑分析、疑似违法违规行为快速判定、人为水土流失影响分析等功能,实现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模块完善现有基于综合治理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功能,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紧迫程度评估及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功能,为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平台完善淤地坝数据库,实现淤地坝快速查询、统计分析,开发淤地坝暴雨洪水预报、风险预警、重要淤地坝洪水淹没及溃坝过程预演、预案调整等功能,支撑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应用。
四)建立健全智慧水保数据管理规则基于智慧水利标准与制度体系框架,建立智慧水土保持标准规范、数据管理制度和共享机制,支撑保障智慧水土保持建设与应用——健全数据标准建立健全水土流失状况预报预警、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预警、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智能管理、淤地坝安全度汛管理等水土保持数据管理目录和标准,统一数据格式要求,规范信息采集——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水土保持数据采集与更新、存储与管理、审核与汇交、应用与发布等制度,构建满足智慧水利发展要求的水土保持数据管理制度体系,保障智慧水土保持顺利实施——建立共享机制建立水土保持行业上下之间、相关行业部门之间的常态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多部门、多层级、多业务、多维度数据的全方位共享,满足智慧水土保持应用需要二、 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聚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要求,按照“防风险、严管控、优服务”的思路,依法有效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和规则,强化制度落实和执行,突出源头管控,持续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以高水平高效能的监管,促进生态保护和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优美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一)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和规则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要求,做好“立改废释”,加强系统集成,加快健全系统完备、务实管用、上下协同、统分结合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修订出台关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的部门规章,建立农林开发等其他生产建设活动监管制度,推进水土保持监管标准体系建设分类明确水土保持监管规则,细化监管内容、标准、方式,提高监管规范化水平健全水土保持监管权责清单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监管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制度二)加强预防保护和人为水土流失源头管控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促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生态脆弱地区以及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预防保护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推进实施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分区分类明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和监管要求以有效控制和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水土保持方案内容,突出重点、严格把关,强化刚性约束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类明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导则和审查审批重点,建立水土保持方案抽查复核机制,提升水土保持方案质量,发挥好方案源头把关作用。
督促指导生产建设单位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引导重点行业加强弃渣综合利用,促进水土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三)创新水土保持监管手段和方式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数据库,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加强监管信息互通共享,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生产建设责任主体履行水土保持法定审批程序的跟踪预警深入开展卫星遥感监管,通过“天上看、地面查、全覆盖”,推动实现违法违规行为精准判别、及时发现、严格查处、整改到位积极运用无人机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场检查,推行以远程监管、视频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水土保持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防范人为水土流失风险隐患全面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用监管,探索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和人员信用信息管理,进一步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加强信用成果运用,深化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实行联合惩戒四)依法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监管制度落实,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行为,统一监管流程和标准,提升监管水平围绕“是否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全面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依法依规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建立台账,实施对账销号、闭环管理。
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项目,依法严格查处并追究责任;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严肃查处,形成震慑注重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监督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完善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开展监管能力提升行动,提高监管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水土保持监管工作经费和装备投入健全水土保持监管履职逐级督查机制,健全行业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强化与相关部门协同监管,推动建立监管与执法、执法与司法的衔接机制,推动开展水土保持法贯彻实施情况人大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发挥好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强化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责任落实,推动形成“管建设、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水保”的水土保持“一岗双责”格局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探索推进水土保持公益诉讼,加大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力度,形成监管合力三、 强化科技引领,夯实水土保持发展基础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强化水土保持重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示范与推广,健全完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夯实水土保持发展基础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水土流失规律、机理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着力在极端天气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等冻融区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保持对黄河水沙变化、黑土地保护、面源污染防治、水旱灾害防控的影响与作用,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花岗岩和砒砂岩地区复合侵蚀等水土流失规律机理研究上取得新成果加快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器研发,加快遥感影像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点地区土壤侵蚀、淤地坝安全风险预警等模型构建和优化,进一步提高监测模拟精度开展不同区域多尺度水土保持模型、水土保持生态价值实现、水土保持碳汇效应、水土保持碳中和技术等研究,并力争取得新突破二)加强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建立新时期水土保持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推广目录,围绕坡耕地和侵蚀沟高效防治、水土保持措施提质增效、水源地和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修复、土壤侵蚀与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方面推广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提升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县乡村基层实际,选派水土保持科技兼职人员,推广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管实用技术,补齐基层水土保持科技短板三)健全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以满足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要求为目标,针对水土保持规划、治理、监测、监管、评价等工作内容,重点在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及科学试验、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强成。
